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祥敏 《现代传播》2007,(4):130-131
2007年6月23日至30日,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作为中宣部指定的"香港回归十周年"重点节目,该片播出后受到观众热烈反响.7月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本刊编辑部承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2.
王晓明 《视听界》2007,(4):120-120
这句粤语由香港特首曾荫权口中道出,多次出现在重要场合:竞选时,向国家主席和港人致辞时。用普通话说就是“我会打好这份工”。担任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特别直播节目新闻主播的白岩松,从这句话中解读出了“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很长的时间里,现场直播似乎总是和“大型”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大型”应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题材上的大,如这些年中央电视台新搞的国庆35周年大庆,50周年大庆,十四大、十五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三峡截流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等等,无不是题材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二是规模大,上述的直播所动用的人员、机器、花费等皆非一般日常节目所能比拟。所以“大型”似乎成了直播节目的代名词。而20世纪末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从客观上促成了中央台直播节目的大型化方向。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许多电视人依然…  相似文献   

4.
柯成韵 《中国广播》2006,(12):42-43
2006年8月~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推出了十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万里长歌》。每期节目直播时长两小时,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本文就《万里长歌》所体现出来的直播节目的“广播化”思维做一个浅显的解析。一、直播的新闻性和现场性在传播的大众化时代,新闻的“新”与不“新”已经很难有确切的判断。在同一时期,全国所有重要媒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在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行大规模的报道。这实际上构成了竞争。如何做出广播的特色?直播前期,报道组通过多种渠道搜寻资料,挖掘  相似文献   

5.
何晓红 《新闻窗》2012,(2):113-115
提起白岩松,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他主持的那一次次精彩的直播: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他深刻的评论,犀利的语言,机敏的睿智、出色的临场发挥、出口成章的口才使他成为了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提起崔永元,他亲切随和的主持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07,(1):36-36
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举办“我看香港回归十年”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7.
叶利 《视听界》2006,(4):82-83
直播节目向来以时效性、真实感以及不确定性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靠直播节目起家并持家也成了CNN、凤凰卫视等众多传媒公司不约而同的手段之一。目前对直播的探索多集中在战事报道等突发事件领域内,常态直播,仍然是个稚嫩的话题。2000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第一档固定的完全直播类节目——《直播中国》,但是这次吃螃蟹的壮举却以节目更名为《直播时刻》告终。2005年8月CCTV-4推出了纪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大型直播系列报道《直播探索出了一条非即时性新闻直播的道路。定位相近的两档节目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到底是什么成就了《…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直播是把“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帮助,直接送到观众面前,也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一时刻,让观众直接目击新闻事件现场,感受现场发生的一切。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荧屏上,成为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格外引人关注。特别是1997年中央电视台对香港回归、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合龙、长江三峡截流等重大事件进行同步直播报道,产生了巨大影响。1998年、1999年朱基总理答记者问、克林顿总统访华、抗洪救灾、澳门回归、上海99全球财富论坛年会、国庆五十周年庆典、相…  相似文献   

9.
余靖 《中国记者》2022,(8):107-109
<正>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报道,是2022年年中的重大主题报道。从央媒到地方媒体,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流媒体,都浓墨重彩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报道,围绕主线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报道,通过系列访谈、特刊版面、融媒产品、联动直播、视频等全媒体形态,利用海内外传播渠道,展现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一国两制”大背景下的不凡发展历程。本文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报道为例,探析如何提升重大纪念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孙凤岐 《新闻窗》2007,(5):12-14
7月1日,正当全国上下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活动进入高潮之时,由《贵阳日报》推出的《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刊》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特刊从挖掘“黔港十年共辉煌”的丰富内涵出发,推出了4个对开版的内容,特刊与头版上的相关报道联动,相互辉映,不仅使《贵阳日报》成为全省当天纪念香港回归主题报道量最大的平面媒体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现场直播报道值得注意的几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直播以其零时差的传播时效.无与伦比的现场感、广泛的参与性,直播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我国的现场直播之路,在经历了香港回归、黄河小浪底截流.长江三峡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直播考验之后,已走向成熟,趋向常规。纵观历次直播节目,有几对关系特别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代刚 《传媒》2001,(10):40-41
敬一丹,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节目主持人。曾主持“一丹话题”、“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等节目。1999年,她参加并出色完成了国庆50周年大庆、澳门回归和迎接新千年三大直播任务。她曾经数次获得中国电视主持人最高荣誉——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此外,她还是北京广播学院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十周年。梳理十年历史,香港社会经济经过了回归磨合、适应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洗礼,目前保持了持续快  相似文献   

14.
距汶川地震发生刚刚一年,各电视台纷纷围绕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策划节目,最值得期待的当属一周年直播特别节目,这不仅是直播常态化的进一步表现,也是国人关注汶川地震一周年后灾区人民重振信心恢复重建的必然。作为灾区重要的省级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资讯频道也在5.12当天从7:00到19:00并机直播《坚强奋进走向未来》大型新闻节目,整档直播节目展现了汶川地震一周年来灾区的坚强奋进、自强不息,援建者与志愿者的友爱互助、大爱无疆等感人故事,以及灾后重建所呈现出的新家园、新面貌、新生活、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联合香港电台普通话台、珠三角各地电台共同推出12集大型系列广播专题节目《共赢之路》,这是献给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的一份厚礼。为准备这份厚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从2010年底开始策划,广泛征求广大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联合近10家电台,历时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精心打  相似文献   

16.
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研讨会2007年7月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与会嘉宾专家汇集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7.
张庆 《现代传播》2015,(4):164-165
2014年,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先后圆满完成了北京市两会、北京电视台建台35周年、"搜寻MH370(马航)"、《家国梦岁月情—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抒怀》等多次大型直播。直播中,北京台新闻中心一直努力探索宣传规律与电视规律的最佳结合方式,力求使节目在把好导向关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一、在策划上主动作为准确把握导向直播报道中我们总结出:在策划上的主动作为,可以牢牢把握导向,还可以使我们清醒认识到节目创作与创新的底  相似文献   

18.
自香港回归直播发轫,直播逐渐成为电视新闻重要的节目形态,并带动整个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方式的变革。那么,直播的本质是什么?它具有哪些与生俱来的要素?国内外新闻直播的实践是怎样改写电视新闻的时态?等等。本刊组织专家对电视新闻直播的基本理念与当前实践中产生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组成本期“学报沙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直播,在现在的电视传播发展中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电视媒体的新生传播力量正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发展着,它对于中国电视而言,以1997年香港回归为真正起点,之后的申奥成功、澳门回归、三峡工程、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直播活动之后,以央视为首的一些电视台进步明显,发展到今天,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很多电视媒体的常态节目,央视等新闻频道甚至已经实现全天候滚动直播。但是面对新闻报道机制,我们会发问:新闻缘何需要直播?  相似文献   

20.
毛竹 《新闻界》2013,(3):29-33
本文以四川电视台“5·12汶川地震”周年系列大型直播报道节目为例,以电视媒介表达话语的多重构合样态为研究切角。从直播节目的报道理念、技术运用、新旧媒介观念和技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探讨,呈现并总结其明晰的创新脉络,以期有裨于未来电视媒介大型直播报道节目的实务与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