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大数据依托的信息化智慧体育设备正在逐渐融入我校一线课堂辅助传统教学,由此形成的中学体育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高度融合的新型课堂,是技术变革教育发展的主阵地。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智慧教学”一词出发,基于前人的研究,提取热点主题,辨析研究趋势等,归纳出其内涵及其特征并探究中学体育智慧教学的内在困境及优化路径,以期更好地将智慧教学融入中学体育,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为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驱动力,但信息技术不能简单强加于农村学校体育治理之中,符合逻辑的融入农村学校体育实践应用才是成为驱动其运行、发展、完善的有效过程。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为背景,以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融合趋势为基础,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融合关系,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赋能下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目前,信息技术赋能下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有:信息时代“赋能”与“赋权”差距大、信息技术丰富管理手段的效果没有达到、农村学校体育实践难以体现信息思维。由此提出:实现“赋权”与“赋能”的有机结合、搭建信息技术丰富管理手段的桥梁、增强信息思维便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体育的应用以此实现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拉松休闲概念的逐步壮大,马拉松参与、参与水平与持续参与行为日渐成为研究热点话题。以Web of Science和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高频词、近年低频热点词、地域分布以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国内外马拉松参与动机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研究以美国、西班牙、瑞士、英国为代表的体育强国展现出引领态势,国内学界于2011年开始明确提出“马拉松参与”这一关键词,随着2014年相关政策的颁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低频热点说明国外对中国社会、儿童马拉松教育以及赛事IP赋能体旅产业等关注度提高,国内学者热衷于女性参与、性别平等、赛事服务与满意度之间的变量关系,以及马拉松运动所蕴含的深度休闲意义等新兴话题;当前国外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较为深入,国内马拉松参与动机相关研究存在研究团队零散、研究视角单一、科技糅合应用不足以及理论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理论界和实证界的不断合作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体育科技的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强  滕玉凤 《体育科技》2003,24(2):11-14
以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推动体育运动向“科技体育”的方向发展为主题 ,对计算机在奥运科技、运动训练、体育信息与管理、体育竞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阐明了科技的进步必将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学校体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模块功能设计上进行探讨。目的:推动学校体育信息化发展,探索学校体育数字化赋能体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研究结果: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监测为基础,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合作协同化、运动数据可视化发展,满足学生多层次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研究结论: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互联网+体育”实践,有助于实现学校数字体育赋能体教融合应用精准调控,提升数字体育的应用价值和体育信息化水平,打造体育数字化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6.
邵绘锦  黄海燕 《体育科研》2023,(1):24-29,36
体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围绕这一时代背景,2022年9月2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场智慧体育高峰论坛活动在上海举办。论坛以“让人工智能成为助推体育发展的‘新引擎’”为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AI)赋能体育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领域的价值,讲述了AI赋能体育的应用与实践案例,并对“AI+体育”的发展策略进行展望。认为:应当加强顶层设计,积极为“AI+体育”提供政策支持引导;提升人才质量,重视“AI+体育”复合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加速企业自主创新脚步,保持“AI+体育”可持续发展,加强数据使用规范;规避伦理风险,完善“AI+体育”行业的伦理规范,保证行业合规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智慧体育空间助推城市建设的逻辑动因、实践探索与推进思路。逻辑动因:空间实践推进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建立,消费升级转型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焕发城市文化新活力,“体育+社群”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体育“新场景”重构绿色城市“新生态”。以成都为例开展实践探索:“以人为本、与城共生”推动城市制度创新,体育消费新空间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体育+空间+文化”重塑城市文化氛围,社区体育新样板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绿地体育空间践行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思路:完善政策指引,引入资本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发展;强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活动;激活闲置空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8.
采用科学文献分析软件,以Cnki收录的1117篇1986—2017年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数据源,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绘制体育信息资源研究领域关键词、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共现网络,揭示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研究表明:(1)我国体育信息资源研究的发展分为起步探索阶段(1986—2001年)、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9年)和稳定发展阶段(2010—至今)三个阶段;(2)体育信息化网络化、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整合、信息技术与学校体育整合、体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等研究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互联网+体育信息资源”相关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研究的热点;(3)作者间的合作研究程度较低,目前还尚未形成较具规模的研究团队;(4)体育院校是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虽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有待开展深层次的长期合作。提出:形成国家相关机构、地方体育局、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各层级、各类型纵横交错、交叉合作的研究链,建立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享的联动机制,以促进并引领体育信息资源领域的未来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改革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原动力。本文采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限内以体育课程改革为主题的111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研究历程中,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经历了探索、成熟、快速发展三个阶段。(2)合作关系中,宏观层面上,课程改革研究机构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为主要研究机构;微观层面上,以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教授为主,董翠香、汪晓赞在此领域比较活跃。(3)研究热点涵盖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阶段,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理念”构建、“课程教材”修订、“体育教师”定位、“评价方法”改进等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加强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交流,统筹兼顾义务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中体育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是未来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统摄下的体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发展阶段需要树立“四个重要”“两个全面”“两个发展”、生活化、低碳化、统筹发展与安全、包容发展的新理念;发掘数字赋能、场景革命、“破圈”融合,拥抱青少年、关注女性、优化体育发展的空间布局的新动能;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以为国争光为主导的体育发展模式向以民生责任为主导的体育模式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活体育、文化体育、财富体育、数字体育和绿色体育;构建和完善基于自愿服务的公民自组织机制、公共体育服务的政府主责机制、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非传统体育风险防范机制、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体育消费促进机制、职业体育政企合作机制和退役运动员创业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将科技赋能与体育课堂相融合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减轻体育教师负担,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认知、自我能力认知以及对科学锻炼、学习内容的理解,助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本文从发展学生自主学练水平、提高学生竞赛水平、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等方面,探索科技赋能融合构建智慧体育的学、练、赛、评。  相似文献   

12.
将"智慧化"理念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推动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的抓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动能转化,提高体育产业供给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现实状态的基础上,探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的逻辑、机理与路径。研究表明:以推动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促进体育产业新空间发挥经济效益为方向,以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科学规划和智慧运营为要求,以满足消费者的智慧化体育需求为重点,是智慧化建设的逻辑。剖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在模块层、主体层、运行层三个层面上的机理,提出制定智慧化建设标准、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构建智能知识库、搭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智慧化建设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炜 《体育科研》2004,25(3):59-60
1 以过小的样本含量导致的虚假测定系数衡量回归效果1.1 现象例如,为了分析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影响,以“体育产出指数”为因变量,以“体育科技研究与开发”、“体育科技创新”、“体育科技扩散”为自变量,以年度为统计单位,统计了1991-1996年6个年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精准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是精确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的技术底座。依托大数据精准赋能,体现变革实践逻辑;基于知识发展,体现制度变迁逻辑;立足需求演变,体现变革目标逻辑;思想观念转变,体现变革价值逻辑。依托服务协作与平台合作等形式,大数据精准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委托+平台合作型、协同+平台共享型、合力+平台互助型三种供给模式。供给模式变革呈现出的发展态势为:服务合作与服务递送,供给主体多元协同化;平台构建与推广应用,供给方式集成便捷化;数据汇集与数据分析,供给内容精准个性化;数据跟踪与数据使用,供给效果标准可视化等,最终精准服务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15.
王永红  陈祥伟 《体育科研》2017,(6):54-59,66
为了了解我国射箭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射箭运动研究的方向,厘清射箭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路径,基于CiteSpace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998年以来发表在C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射箭运动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射箭运动研究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目前仅仅形成了简单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只有少部分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研究大都以高校为依托,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育史、体育文化、射箭与竞技体育、射礼、弓箭系统等方面;传统射艺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6.
以CNKI数据库收录“体育学科建设”主题相关的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体育学科建设研究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5.6.R4软件为研究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发展状况,把握体育学科建设研究热点趋势。研究表明:体育学科建设领域中论文发表数量呈波动起伏,形成了鲁长芬、杨文轩、刘青为代表的高产作者;研究高产机构主要为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我国体育学科的自身建设研究、高等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研究、学科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三个方面;研究脉络随时间演变,从体育院校与学科体系的研究演变为具体的二级学科建设,最后演变为更加注重以重大教育政策为导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与趋势,基于此,聚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体操教学现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有序性、开放性、个性化、高效率的应用原则,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的应用,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大数据、5G、人工智能、VR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一套洞悉体育教学背后隐含因素、模式、关系、变化、异常特征与分布结构,形成可供预警、预测、决策、分析的方法体系——“智慧体育教育方案”应运而生。在元宇宙现实场景下,“智慧体育教育方案”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再分配,重塑人、技术、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元宇宙+“智慧体育教育方案”以立足育人目标、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通过整合在线教学资源、构建智能教学场景、丰富教学评价指标等方式,构成虚拟与现实互为一体的体育教育新生态,进而弥补传统体育课堂场地、技术、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智慧化转型,推动农村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赋能全社会各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数字生活、智慧城市、体育科技等概念和场景也成为一种现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业态已难以继续高质量发展,许多事业产业领域只有赋能以科技的力量才能够得到新的发展空间和继续发展。体育教学亦是如此。今天,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分析、视觉捕捉技术、智能化设备等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体育领域中的融合发展,体育科技创新逐步成为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驱动力和世界体育国别竞争的核心要素。从技术发展与政策创新视角分析体育科技创新的内涵与要素。认为:体育科技创新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人民为中心”“双轮驱动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技术发展、政策创新、体育科技需求等核心要素的驱动作用,提升国际体育科技竞争水平,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基于当前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存在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发展水平滞后等困境,提出提高基础性科学研究水平、抓好体育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体育科技人才体系、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深化体育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体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生态体系等驱动体育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