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书记“学思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个使命在肩的教育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时代新活力、贡献教育新力量。区域新行动奉贤区委区政府和全体教育人一起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时代使命和教育担当,提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奉贤要以教育发展优先化、育人方式先进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老百姓对教育满意度高的“四化一高”总体要求,定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奉贤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思路,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2.
<正>美好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全局高度,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新阶段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词,为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理清了思路,明晰了目标。踏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全省教育工作者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改革为内生动力,以开放为外在引力,以创新为发展推力,戮力同心、开足马力、奋发有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美的贵州教育实践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关于电化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潘克明为了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又提出“到200...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现代化,教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如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需要注重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谋划推动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研制出台教育强国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保障,“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具有长期性、全局性作用”。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又将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中特别关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话题,其中有学者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教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并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和核心在于人;有学者认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进行深入理解和系统阐释,并基于此分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维度和实现路径;还有论者基于我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缩小对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指引下,要深刻领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该文从政治、经济、育人三个维度探索驱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深层逻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应在逻辑框架引导的基础上,秉承举旗定向、抓好服务、聚焦育才、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实践要旨,以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借助“阶序”理论,厘清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序关系,反思并解决其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迈入新阶段的关键步骤。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序,主要表现为关系阶序、位置阶序和价值阶序等。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着人的现代化模糊、教育生态现代化摇摆、要素关系阶序震荡等关键问题。因此,亟须从重塑人的现代化价值、重构乡村教育序列和重行乡村教育实践等三个方面,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充足的动力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现代化作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深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深化离不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支持。但是,中国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发展现状明显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学科发展还不成熟,体现在教育管理学科归属摇摆不定、教育管理学科理论与实践背离、教育管理学科研究团队合力不足等方面。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中国风格”的教育管理学科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组建“中国气派”的教育管理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与师生言说有关的条件、倾听和权威三个问题。就条件来说,1、要讲究真实性,表现为维持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平衡;2、要讲究适当性,以课堂中不出现偶发事件为最宽原则;3、要具有真诚性,以教师视学生为“他人”作为原则;4、要具有可领会性,以可认知客体为言说中心。就倾听来说,教育现场中有“不倾听”、“不健全倾听”、“虚假倾听”、“拒绝倾听”、“批发式倾听”和“同情式倾听”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倾听,而真正的倾听又是师生言说所必须的。就权威而言,主要是证明真正的权威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1.
徐星 《上海教育》2023,(7):16-17
<正>作为上海“十四五”的重大发展目标,五个新城成为上海破解超大规模城市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重要抓手。五个新城的发展对城市内生式发展、综合性赋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将会对教育发展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教育事业又该如何助力新城建设?本刊推出“五个新城看教育”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视角带您了解新城教育的新变化、新发展。本期我们走进“松江新城”,看看在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新征程上,松江教育如何书写新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为有力有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追赶者、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找准了方位定位。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必须准确把握“五大特征”的本质内涵和“三者”的方位定位,充分认清贵州教育正处于赶转改引四期叠加、多重目标相互约束,跟跑并行领跑三路合一、多条道路相互交叉的阶段特征,始终坚持以公平和优质为主目标、特色教育强省为主任务,奋力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彰显贵州特色、促进全面发展、服务全省大局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两个大局”背景下构建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均衡国际话语权分配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战略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历史纵向和世界横向两个维度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遵循“事实求是、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目的导向”的原则,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大众话语体系、对外话语体系”,并以“完善顶层设计、建设全媒体传播途径、重塑当代传媒伦理”作为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本世纪末,全国要重点建设好1000所左右实验性、示范性的高中。这一重大举措的意义,不仅在于重点建设的中学本身的建设,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它必将推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 建设重点中学的思路,我想是不是围绕15个字作文章,即:“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这15个字是根据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提出来的;是根据重点中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来的;是根据建设重点中学的途径提出来的。这15个字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层,应该达到一个什么要求。这就是后面9个字:“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看一所重点中学到底“重不重”,恐怕主要就是用这几个字来衡量,看一看到底教育质量有多好,特色鲜明不鲜明,现代化的水准高不高。第二层意思是重点中学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体现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定盘星,还是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的压舱石,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助力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脉络上历经历史洪流中自救、历史困境中起伏、历史趋势中推进和历史潮流中转折这四个阶段;其政策上体现为在乡村发展与现代进程的契合中创设、在制度环境与运行机理的融合中执行、在时代发展与现实困境的碰撞中接续等三个方面;其价值上主要涉及乡村教育的乡土性唤醒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乡村教育的生态性夯实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乡村教育的在地性增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育人本色、乡村教育的现代性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进程等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6.
林兆其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撰文指出,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与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特征以及中国新时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教育理论。同以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相比,邓小平同志在六个重要方面有创造性的突破: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地位;二、改革是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三、教育发展的效益观念;四、培养“四有新人”;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微观扩展到宏观;六、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10年5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在国家话语体系中提出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成为“强国”的核心驱动力,“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大国”的高级演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命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成与重要基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8.
“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结论。“五个必由之路”坚持战略思维,在把握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中系统思考和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辩证思维,在抓住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系统思考和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坚持系统思维,在明晰内在逻辑中系统思考和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套设备”;坚持历史思维,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系统思考和谋划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历史自觉。“五个必由之路”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哲学思考和历史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既定目标。现代教育要与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相适应,如何从地理教育视角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意义,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世界文明层面的地理含义,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与世界参照,地理教育需要重塑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关键能力”为标志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和以“核心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文化体系,以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地理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积极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积极形成完善的支撑体系来驱动和奠基,这一体系内蕴了理论性、物质性、文化性、社会性、制度性、组织性、人才性等多个要素。从教育系统论的视角看,这些要素主要基于党和国家的主导建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主体建构、社会主体的参与建构等三重模式展开运行。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对其支撑体系作出整合与优化,其中不仅要充分挖掘与积极创新各类支撑要素,也要确保其实现协调发展并切实转化为教育发展实践,还要积极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在优化支撑体系结构和强化内部功能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