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的配音翻译中,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和动态顺应方面的关系。认为语境顺应论对于配音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语境顺应论应用于配音翻译,为配音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的配音翻译中,语境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和动态顺应方面的关系。认为语境顺应论对于配音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语境顺应论应用于配音翻译,为配音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大多创作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的代表作。翻译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翻译时必然会受到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语境顺应的视角剖析福尔摩斯小说的译本能为侦探小说翻译带来新的启示与指导。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理论为指导,从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两个维度选取实例,分析陈羽纶《波西米亚丑闻》中译本的优点及问题,并探究如何运用语境顺应理论指导侦探小说翻译,为侦探小说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顺应理论对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2016年广受好评的俄罗斯电影《他是龙》的字幕翻译为语料,以维索尔伦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顺应为理论基础,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层面着手,详细分析了俄汉语在这两种语境中所体现的语言选择过程,旨在探索在俄语字幕翻译中实现语境关系顺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顺应理论的框架内,语言使用者要动态地让语境因素和结构客体互相顺应。文章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动态顺应在文学语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也为翻译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张云霞 《学周刊C版》2010,(2):181-181
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译者在翻译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本文主要探讨了语境顺应对《英雄》字幕翻译的影响,指出语境动态顺应在电影字暮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运兴教授借鉴Jef 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在"论翻译语境"一文中提出了"语境视野"这一新的翻译语境模式。翻译交际过程中,译者角色双重性决定了在交际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对译者所面临的和所需推知的语境视野会有所差别。对语境视野模式做进一步切分和探索,可以推出翻译交际理解阶段和翻译交际表达阶段的语境顺应模式,语境顺应模式能够清晰地凸显翻译交际不同阶段译者的不同语境视野。  相似文献   

8.
维索尔伦的语言观为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揭示了汉英公示语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语言语境顺应和非语言语境顺应,动态地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译文应在语言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尽量顺应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9.
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翻译活动是一个始终贯穿着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因素的动态选择顺应过程。文章主要以交际语境顺应论为框架,对国际导演李安的作品《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析交际语境顺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以及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于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翻译中的语境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不仅要顺应于语言语境,还要顺应于交际语境,翻译时语境还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的顺应,再现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原文的文体,风格等因素,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将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1.
顺应论的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即语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旅游翻译的译语选择也应与语境相适应,因而其翻译策略就不应限于某单一策略,而应注重动态性,灵活多变。对遵义地区著名景区翻译状况的实例评析可支持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繁荣依赖于高质量的旅游资料译本。而旅游景点名称则是旅游资料中文化内涵最集中的部分。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旅游景点的中国文化特色。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并运用意译、省略、音译加补偿等方法译出名称中的文化内涵,能起到吸引异域文化背景的游客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突出文化内涵的景点名称翻译对旅游资料翻译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顺应论的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即语境与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为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旅游翻译的译语选择也应与语境相适应,因而其翻译策略就不应限于某单一策略,而应注重动态性,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公示语为景区的"脸孔",是游客欣赏景区风景、了解景区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国内一些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不容乐观。基于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景区公示语包括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三大类。信息型公示语重在提供事实、传达信息,表情型公示语凸显信息发出者情感,感染型公示语旨在诱出读者反应。根据三种类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旅游景区公示语可采取借译、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仿译的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示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翻译对改善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传播红色文化、扩大旅游宣传、提升旅游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外文标注情况已经比较普遍,但却存在着语言信息失真、施为用意错位以及翻译版本不统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政府支持及管理规范、翻译标准及制作流程规范和人才培养规范三个层面入手,从而整体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英译景点导游词是“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在旅游交际中。导游员把自身跨文化知识和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运用到英译导游词中(以桂林导游词为例),顺应游客的心理,可以帮助游客达到最佳关联,实现旅游审美价值和消费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合旅游资料中文化信息英译的实例,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英译的机理, 提出其英译要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认知环境和心理期待, 尊重旅游资料的文本功能特征; 译者有较大的自由度, 不必对中文旅游资料亦步亦趋, 可利用类比、转译和删减等手法, 力求达到译本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8.
南阳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文化底蕴深厚,其旅游资料富含文化负载词。恰当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对南阳旅游业的进一步宣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南阳市旅游资料的英译现状,从实际出发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期对南阳旅游资料的英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ZHANG Teng-long 《海外英语》2014,(5):156-157,167
Tourist textsfeature vividness and distinctiveness and its translation is a typical cross-cultural activity.By applying 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to the tourist material's translation,foreigners can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easily.Therefore,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This thesis,taking Qi culture as an example,explores some typical tourist attracti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legend as well as traditional customs.The analysis of Qi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cludes business culture,Pu culture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So,in order to transmit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to foreign tourists accurately,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inter-cultural consciousness to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texts.  相似文献   

20.
张燕清 《海外英语》2011,(11):19-20
该文从跨文化交际信息转换的视角入手,以西安大雁塔广场西苑陕西民风民俗介绍的文字翻译为例,阐述在旅游文本,尤其是涉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的旅游文本翻译中,如何处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以达到传播文化、宣传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