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文章探讨了全球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现状,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总体上,全球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水平良好,但中国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博士生的个体特征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显著,男性、在本国学习以及独立程度高的博士生满意度更高。第三,导师的学术指导、培养条件支持及情感支持均对博士生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导师提供的学术指导越多、学术能力支持越大、科研控制支持越大、心理健康支持越大、越认同学生的研究,则博士生对师生关系就越满意。第四,导师认可是影响博士生师生关系满意度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博士生对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1200余名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展开探索,结果发现:第一,博士生意见集中在奖助体系、导师指导、考核评价和学术交流上,具体内容分别指向奖助学金支持力度不够,导师的学术指导缺位,考核评价方式固化单一,学术交流机会不足;第二,在学科差异上,理工科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科研自由度得分较低,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导师指导方面的意见,人文学科博士生更加支持采用1篇论文代表作的评价方式,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考核评价方面的意见。基于上述发现提出博士生培养环境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博士生对导师的评价发现:博士生对导师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导师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优良,能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自主发展支持,博士生对导师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指导和管控过多;博士生对导师的整体满意度评分较实际情况偏高,尤其与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实际满意度偏离较大。为博士生自主发展搭建广泛的支持网络,使他们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既要加强导师转换、集体指导等相关制度建设,更要进一步明确导师、院系和学校在博士生培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32606名全日制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对全日制博士生培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日制博士生培养满意度处于良好水平;学术参与、导师指导、课程与教学、过程考核、管理服务等博士生培养环节与情境的有关因素对全日制博士生培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南京大学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探索博士生学术经历具体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项目支持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课程教学满意度、科研氛围满意度和科研设施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小,基础设施满意度和奖助体系满意度没有显著预测作用。均值结果显示,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得分最高、奖助体系满意度得分最低,并且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的满意度评价整体上高于理工科。结合均值得分和回归分析结果,项目支持满意度是对整体满意度具有较大影响且均值得分较低的满意度变量。基于上述发现讨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导师指导是影响博士研究生成才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发现:导师指导博士生的学术规范对博士生教育经历的满意度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导师指导频率、激发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和指导博士生的职业规划,提升科研能力的影响关系较弱。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满意度,应充分研究和分析影响关系的内在机理,有的放矢,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内容,利用1322份学术型博士生样本数据,对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比较认可,但在博士生职业发展建议、科研补助等个人关怀与支持方面的评价偏低。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导师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表现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研活动投入时长和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也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认为博士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博士生导师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在博士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应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博士生要求导师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宽阔的学术视野,并在学风与敬业精神方面发挥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博士质量调查数据及相关访谈资料分析了我国博士生对不同指导方式的偏好,同时比较了单一导师制和联合指导制博士生对学术指导满意度的学科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博士生尤其是理工科博士生普遍倾向于选择联合指导制度,但除医学博士生外,两种指导方式的满意度并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在一些学科中某些博士生尽管名义上受单一导师的指导,但事实上是导师联合指导,因此回归结果可能低估了联合指导制度的实际效果。此外,研究发现,如果博士生偏好的指导方式与实际指导方式一致,其满意度也更高。从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期望来看,我国应进一步推行联合指导制度,同时坚持主导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间的关系已成为博士生教育培养不可忽视的关键议题。基于文献梳理,设计了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探究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现状特征及路径关系。研究发现:在现状特征层面,博士生学术表现及导师情感支持较差,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在性别、年龄及年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路径关系层面,导师的情感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支持、学术态度及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学术态度为情感支持、学术表现间的中介变量。为改善导师支持以及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提出相关建议:基于博士生学术成长的群体差异,应分类优化导师支持策略;要营造心理关爱与精神激励共存的培育环境,优化导师情感支持机制;应着重学术规划、个性化指导与资源协助,完善导师学术支持体系;要关注学术毅力、自信及兴趣培育,助力博士生学术态度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对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基础专业知识满意度、相关学科知识满意度、外语知识满意度、创新能力满意度、组织协调能力满意度、使命感与责任感满意度、学术道德水平满意度、科研能力满意度、学位论文质量满意度、学习投入程度满意度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总体水平趋于正向,但不同评价主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种因素导致了博士生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及满意度必须从招生规模、质量保障体系、导师队伍建设、生源选拔、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或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对导师指导如何影响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超过六成的博士生的就业取向发生了变化,其中逃离学术职业的比例(38.4%)明显高于回归学术职业的比例(22.9%).第二,导师的人文关怀、获得导师认可度、导师指导频次和科研发表满意度均对博士生回归学术职业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导师人文关怀的影响高于学术指导的影响.第三,按照博士生学习投入时间和对工作时间的满意度,将博士生群体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休闲型和消极型.不同类型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消极型博士生逃离学术职业的比例最高,主动型博士生回归学术职业的比例最高.第四,导师指导内容对不同类型博士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主动型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主要受到导师指导频次的影响,被动型、休闲型和消极型博士生更多受到导师人文关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的学术热情与学术投入是影响博士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基于一项北京市大规模的博士生调查研究,文章分析表明:导师全方位指导的强度越大,博士生的学术热情增加的概率显著提升,学术热情减退的概率显著下降,科研活动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都显著增加。这一结论很好地支持了导师"三全育人"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导师联合指导对博士生跨学科培养质量的影响如何尚无定论,对全国22 382份博士毕业生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第一,多学科联合指导对博士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增值和跨学科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该效应大于单学科联合指导,且在不同学科领域均得到验证;第二,单学科联合指导仅对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增值无显著影响,仅对工学和医学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增值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第三,在学位论文为跨学科选题的博士生中,多学科联合指导的积极作用更强,但多学科联合指导的覆盖面有待扩大。为有效提升我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应加强多学科导师联合指导制度的建设,促使更多博士生尝试跨学科研究,给学位论文为跨学科选题的博士生配套以多学科的导师指导。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对35所高校174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在科研产出上具有较大优势,导师为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还在科研支持、师生关系和学业压力方面表现出优势。来自导师的直接指导对指导效果影响显著,导师学术身份越高,博士生能够得到的直接指导越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与指导效果关系不大,但博士生感到自己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时会对指导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遴选导师过程中,除严格坚持学术标准外,还应适当考虑导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条件和指导热情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学术竞争与职业发展等多种压力源影响之下,博士生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风险群体.基于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博士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且针对性的学业支持体系建设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学术指导、经济资助以及职业规划等领域的学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博士生的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基于博士生行动力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学业支持对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舒解效应,需建立在博士生自身积极行动的基础之上方能奏效.鉴于此,高校应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并为博士生提供全面的学业支持体系,以改善博士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流大学重视对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在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导师遴选、科研训练、指导方式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完善的制度。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未来在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优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推进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团队指导模式、建立以博士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导师遴选标准、加强科研训练、构建博士生培养过程考核与评价机制、完善论文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博士生培养投入和过程环节的关键要素,考察导师学术背景、导学关系提升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机制。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博士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导师学术背景对博士生发表论文具有显著影响,海归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在SCI一区和三区发表论文的数量更高,而在二区发表论文的数量则与本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没有显著差异;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发表亦有不同影响,权威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类型导学关系对博士生在SCI一区发表论文的系数皆为负。进一步分析导师学术背景与导学关系的交互效应后发现,海归导师对博士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具有独立的正向效应,且海归导师并不依赖权威型导学关系,而是通过合作型导学关系促进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高校应重视提升博士生导师学术背景的多元化以及导学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