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相传,唐代著名诗人郑綮作宰相后,有人问:“相国近为新诗否?”綮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何以得之!,这话乍听起来觉得有些开玩笑的意味,但诙谐中却寓有至理——宰相的办公室里是产生不了诗思的。诗文写作须有足以引发写作激情和灵感的实际生活,缺乏真情实感,文思就会枯竭,写作创造就无从谈起。记者的文思也是这样。作为记者,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不知道现实世界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缺乏对所报道事物的实际感受,头脑就会变得锈  相似文献   

2.
新闻标题是语言的艺术,它除了要告诉读者事实外,还要能让读者从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是此,新闻标题也就不能不顾及到赋比兴手法问题。 赋体新闻标题 赋是不用比兴也自得其体的一种形象铺叙手法。它白描见心,直言见情,或褒或贬,或扬或抑。 运用赋法制作的新闻标题,有着比兴手法不可替代的审美作用和审美价值。 赋法立题,美在形象自然。好的赋体新闻标题,没有半点娇揉造作,没有丝毫斧凿痕迹。譬如: 广州又见人追鱼(中国青年报1993年11月10日) “马家军”脚底生风卷走金牌(新民晚报1994年  相似文献   

3.
以报为伴     
我退休后住在农村.进城见了老友.总要问我在家干些什么。我的回答是:“以报为伴.生活得很充实。”  相似文献   

4.
看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题目,通常想到的是那些我们很熟悉的几个概念和比喻,写40多万字,能写些什么呢?我是带着这个疑问来读刚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  相似文献   

5.
要使文章生动有无秘诀?据经验丰富的作家告诉我们:“有”。郭沫若说过:“写文章要老实一点,朴素一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英  相似文献   

6.
今年国庆节的“黄金周”又结束了。我们不妨对“黄金周”的报道来一次血点和反思.看看媒体都做了些什么,又都忽略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消息(狭义的新闻)应当在报纸上唱主角,这是不言而喻的事。然而,和新闻(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一样,呼吁一下,好一阵子,风声一过,报面上消息又少了,文章又长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除提高思想认识,改进文风以外,关键一招,要用正确的政策来指引。我们知道,政策是执行一条路线,完成一项任务,达到一定目标的行动准则,大家都按统一的政策条文去执行,事情就好办多了。 那末,对于解决让消息唱主角这一问题,要做些什么政策规定呢?我想到以下五条: 其一,报纸的稿酬,应当以按条款计付为主。每  相似文献   

8.
“养在深闺人未识”,最早北大方正集团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计算机公司,从没想到它与印刷有什么联系。初识北大方正彩色桌面系统,还是在1993年由全国印刷工业科技信息网中心站在密云召开的“彩色桌面系统专家研讨会”上。此次会议对我国印前工业的发展可谓继往开来,功不可没,被誉为我国印前工业发生大变革的里程碑。会上,北大方正以自已桌面系统制作的样张,介绍了自成体系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遗憾的是,为些样张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否定,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瞧瞧你们的样张:兰色的天、兰色的湖、兰色的树,  相似文献   

9.
<正> 近些年来,“内容管理”受到业内同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IT厂商也趁势把它炒得纷纷扬扬,各种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专业名词满天飞。本次讲座将结合新闻媒体的实际,着重讲一讲:究竞什么是“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系统”到底能干些什么?它与我们已建和正在建的信息系统又有什么关系?在新闻领域应用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确实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与之有过干涉的有百人上下,与其论争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可是,他为什么要“骂”人,“骂”了些什么人,“骂”的又是些什么内容,“骂”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11月 21日发表一则《请记者集体“会诊”》的报道,耐人寻味.报道说,11月16日下午,浙江省委、省府召开新闻例会.省长万学远开宗明义地说:“今天请大家来回答三个问题:对浙江经济形势怎么分析?应当着重抓什么?哪些问题今后应当引起注意?你们见识广,会有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敞开来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事先不告诉大家题目,免得大家拿稿来念……”本来是带耳朵来听“指示”的,现在却要大家来“会诊”,与会记者稍一思索便交谈起来.“你说  相似文献   

12.
新闻要改革,报纸在革新,竞争日趋激烈,记者怎么办?想到几点粗浅之见,略陈于下。一近日偶见一篇介绍作家陈建功的文章,说他有“三换”,即“换一个活法,换一个想法,换一个写法”,目的是“对社会、人生提供新的理解”。我们当记者的是否也需要“换”个什么  相似文献   

13.
有位记者采访一位厂长,问:“办企业有什么想法?”厂长摇头感叹:“难啦!求技术人才难,设备改造难,开发新产品难……”厂长一口气列出了许多个“难”字,难得这位记者无法再提问。这使我想起了今年5月5日首都机场欢迎聂卫平参加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获胜归来时,一位记者问聂卫平:“比赛前和比赛时想到什么?”聂认真想了一下说:“的确没想什么,只有什么都不想才能把棋下好。”聂的回答实事求是,记者没有抓到预想的豪言壮语,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4.
出去寻找驴子,却得到一个王国 据说,德国文学史上有一类小说被称作“修养小说”,如歌德的《维廉·迈斯特》就是。这类作品的意义,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有人为了省事,便用了一个形象而通俗的比喻,那就是《维廉·迈斯特》的结尾一个人物对主人公说的话:“我觉得你像基士的儿子扫罗,他出去寻找他父亲的驴子,却得到了一个王国。”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媒体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新闻传媒界的“流行语”,受到了从技术人员到主管领导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IT厂商的重视和追逐。当前,关于“媒体资产管理”,我国新闻传媒界、特别是传媒技术界究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媒体资产管理”的技术应用有了哪些进展,取得了什么经验?  相似文献   

16.
思想的独舞     
思想是一种卑微的野草,只适合在低洼处生长和蔓延。那些在高处招摇的,不是藤类就是花朵。剥夺他人生命的被叫做罪犯,剥夺他人思想的往往被尊为领袖和伟人。失去思考力的人无疑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可以身处黑暗而相信着这就是光明,这才是光明。面对追上来的强盗,主人惊惶失措,催促驴子跟着他快跑。驴子问:“难道他们会要我驮更多的东西吗?”主人说那倒不一定。驴子于是不紧不慢地回答:“那我为什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对象研究:审问与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重新进行审视,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研究对象的变换何时了?问题之争有多大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研究对象与图书馆学成熟的关系如何?是多研究些“问题”还是多谈些“主义”?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18.
《耄耋老人得到四面八方热情关怀》,这是一条标题。凡具有中等文化程序的读者一看就懂。如果通过广播念,对“耄耋”一词许多听众也许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误以为是老人的名字。假若广播说80岁老人如何如何,效果则另是一样。由此想到,目前,在我们的广播中,半文半白的语言,不明不白的简称,生僻难懂的专用名词和专业术语,时常灌耳。比如:“窃以为……”、“……使之……”,“如……则……”等等。试问有什么必要非用这文言词汇不可呢?谁在讲话的时候用些“之、乎、者、也”呢?还比如:“双引”、“双争”、“四有”、“经洽会”等等简称和专业  相似文献   

19.
驴子的故事     
一只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干井里,井很深,要再爬上来是根本不可能的,等待它的只有等死的命运。驴子在井下非常恐惧,悲鸣不已。 有人见了,觉得十分可怜,不由动了隐侧之心,与其让它一天天饿死,恐惧失望而死,不如提前结束它的痛苦。于是,他叫了几个人,拿了几把铁锨,决定把驴子活埋。  相似文献   

20.
B县教育局为欢度第五个教师节,特从A市请来一位电视记者,采访该县为办教育集资三十万元以上的村而举行的揭碑典礼仪式,结果园“照顾不周”,记者拂袖而去。局长得知,禁不住愤然问道:“他想些什么?”他想些什么?很简单,好吃好喝好招待,暗地送上纪念品。可惜眼下不是时候,中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