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育理论研究如何为体育决策服务,体育决策如何依靠理论,这是体育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在如何看待理论的问题上,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认识是有差距的,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已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结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以适应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结合自身认识,对体育游戏在农村体育教学运用中出现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体育游戏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对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终身体育理论、实现终身体育前提和条件的认识、分析,针对当前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运用终身体育理论的某些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狭义体育)的认识就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研究从探寻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历史渊源入手,进而对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一认识进行反思,得出该认识是对伟人文章的误读,是对国家有关教育精神的误解,是体育概念层次上的错位,是没有真正理解“真义体育”之真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对体育有了全新认识的基础上,应该对体育做出新的价值判断。本文针对体育的价值,特别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价值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对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有一个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体育意识的意义、现状及其培养的分析,着重论述体育理论知识在体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及现状,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意识培养和终身体育的重大意义,指出学校体育教学应更进一步切实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卫 《体育学刊》2003,10(4):1-3
采用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人理念的讨论和理解,认为在“生物体育观”指导下体育实践有其局限性。主要观点:体育是人产物,应“以人为本”。“人体育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和人不断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在进一步认识体育和对现代体育“异化”的批判中,都需要有一种人理念来统领其发展方向,这就是人体育观的渐入。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体育思想与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思想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当时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是对一定社会时期人们体育观念的抽象概括。本文以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为切入点,从思想文化变革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人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旨在使我们以毛泽东体育观为指导,以毛泽东体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加深我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发展竞技运动的同时更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飞 《体育教学》2007,(2):20-21
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全面、正确的认识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思想是人们对体育现象认识的理性阶段,它表现为系统理论化了的观点和学说,是人们对体育现象的自觉反映。本文着眼于高校体育改革进行理论探讨,结合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实践,进一步论证高等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体育思想,以便能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并围绕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具体指涉的是体育品德教育,体育品德教育是学校场域中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2)实践困境表现在体育教学德育价值和功能的泛化导致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模糊,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狭隘理解限制品德教育内容的生成,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固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方式,传统技能教学过程未重视师生交往关系对学生品德塑造的价值,体育品德的内隐性使教师难以把握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客观评价。提出优化策略:发展学生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标,强调技能教学项目完整性与突破体育教学德育时空界限,用多种品德教育方式调适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学习的体验,学生体育品德教育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往,提取情境中学生情意品质的表现是体育品德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胡适先生的体育思想,丰富体育思想的文化内涵。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胡适先生的体育经历和体育思想,显示了胡适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大学校长的远见卓识。他的体育思想所具有的奥林匹克精神和教育价值,以及清晰的教育理念和精辟的体育见解,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育经济发展着手,在进一步认识体育产业含义的前提条件下。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学校体育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当前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高校体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德顺  刘永光 《体育学刊》2004,11(5):116-118
论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征进行教育,正确掌握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衔接点,对学生终身体育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设更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对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对传统武术项目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不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而也助于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体育教师的事业心、需要、动机、认识等与激励问题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以优秀体育教师为模板,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得出激发和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体育教师的事业心;提高体育教师对工作意义的认识;从满足体育教师的需要入手,引导体育教师向高层需要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体育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经济的理解和概括,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体育事业必须要以创新为先导,并就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体育信息技术创新、体育管理创新、体育文化创新、体育体制创新及体育的产业开发创新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终身体育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整体而长远的体育思想,体现出以人为出发点的哲学思考。学校体育阶段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走与终身体育(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学校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在终身体育总目标下,开拓人们对体育问题的思路,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未来学校体育的结构、内容、教法、管理、师资培养、远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进行革新和实验。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views of a group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ors on the purpos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whether, how and why these view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irtee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ors; a fourteenth participant responded to interview questions in writing. Participants were based in seven countries: Belgium, Finland, Germany, Ireland, New Zealand, Switzerland and the USA. A relative consensus on the overarching purpo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as evident, centred on physical education preparing young people for a lifetime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framing of this shared purpose differed somewhat between participants, reflecting a range of perspectives on the value of physical activity. Delineating the boundaries of their subject, participants characterised obesity prevention and maximising in-class physical activity as potential by-products rather than as goals of the subject. The views of many had changed over time, influenced by such factors as findings from research, societal expectations and a perceived need to legitimise physical education within school and university contexts. We note that many of the influences acting on the view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ors are also known to affect practicing teachers. This suggests a possibility, in the open refle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or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ir views and the institutional and societal contexts within which they work, to provide future teachers with alternative value pathways paved with relatable explanations and shared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20.
体育本质新论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体育本质是体育学科领域中一个极为复杂的研究议题。对体育本质进行不断认识与澄清不仅有助于推动体育学科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体育学科学术研究品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体育概念是一个关系概念。体育作用于人的独特价值在于体育能促进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运动”是体育“关键加入者”。体育是以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