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地山是五四时期著名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活动开始于五四运动后的一九二○年。文学研究会就整个创作倾向来说是注重写实的,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许地山早期小说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探索和关切,与文学研究会同人并无  相似文献   

2.
田山花袋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对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露骨的描写》这篇评论中赞同自然主义文学的“无理想” ,提倡“不要写作技巧”的文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思想 ,它虽然缺乏批判社会现实的精神 ,但明确地提出了在借鉴西方文学方法中如何确立日本作家的创作态度这一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剖析田山花袋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来揭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私小说”的内在关系 ,重新诠释其“自然”观的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周氏兄弟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断地接受旧学与新知,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其核心是产生“立人”思想,发起《新生》文艺运动。他们主张思想的个性化,提倡浪漫文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重视科学小说;反对神魔、志怪小说,提倡“人的文学”;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平民文学”;反对“瞒和骗”的虚伪文学,提倡真诚的“儿童文学”。于是,他们早期文艺思想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论战”主要集中于1922年至1923年。1922年第十三卷第2号《小说月报》上,沈雁冰发表致读者信,针对当时流行的关于文学“不宜拘泥于某种主义”的说法,鲜明地提出“中国文学若要上前,别自然主义这一期是跨不过的。”由此引起许多读者来信,发表各自对自然主义的看法。创造社的作家们也就此问题在自己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现点。这次论战,区分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异同处,认识了自然主义在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流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于20世纪初年登陆中国,并于新文化时期和其他西方文学潮流一样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绍介和提倡。然而,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运命不同,自然主义很快遭遇冷落。本文试图描述自然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多重误读,以对此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文学团体,一九二○年十月正式成立于北京,由沈雁冰、郑振锋、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小说月报》为该会的机关刊物。后移至上海。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沈雁冰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7.
作为提倡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力量,《新青年》同人具有毫不妥协的革命姿态。这与他们的个人生活经历有着潜在的关联。本文联系清末民初新知识人走向城市的背景,认为《新青年》同人中一些人的“父亲”缺位是他们脱离旧制度、成为革命动力的重要条件;其次,“父亲”缺位影响了他们的感情生活和人生态度;在理智上,促使他们拒绝父亲的传统角色,认为应该合理地做“父亲”。  相似文献   

8.
茅盾早期作为一个“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者,曾着重向新文坛介绍了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包括以罗曼·罗兰为代表的新理想主义和一次大战前后出现的文学“新”流派在内的“新浪漫主义”,以提供新文学创作的借鉴。但他并不认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是新文学的归宿,他对“新浪漫主义”的“提倡”,其真实意义也不在于追随“新”派文艺的步履,以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早期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选学妖孽到康梁派,进而到革命派;由社会革命到思想文化革命,并逐渐迈向政治革命。与之相随的是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文学活动的展开及其文学思想的产生。提倡平民教育与平民文学,主张社会功利文学观,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纲领。尊白话文学为正宗。批判“文以载道”思想,独尊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心现实与写实的作家作品所在居多,这从“新文学”的文艺指导思想上看,似乎是因为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的缘故。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在于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人民大众尤其是农民与城市贫民的苦难生活,酿成的推动着这样的文艺观念和文学创伤:关注下层劳动人民,将作家的情感与笔墨落实在对他们的同情与描写上面。用茅盾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社会内兵荒屡见,人人感着生活不安的苦痛,真可以说是‘乱世’了,反映这时代的创伤应该怎样的悲惨动人啊”,由此他认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是于人类有关系的文学,在被迫害的国度里更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11.
“写实文学”的涵义本身在文学史或文学理论阐释的历史与当下时空中有其复杂性。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写实派等名称都或多或少与“写实文学”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历史上对“写实文学”的阐释主要局限于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的视阈之内,而在当代语境中,“写实文学”的阐释路径与空间,已非“写实文学”历史性阐释的单一和单向所能容纳,它更强烈地体现为一种融合了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新质文学生态,而且它还是一个包容性强、有层次感的符码。  相似文献   

12.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在沈雁冰集梁启超、陈独秀、周作人的功利思想之大成的基础上而成熟的。“为人生”是伪现实主义,它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文以载道”思想却有相通之处。文学研究会诸理论家没有把握住“为人生”思想在理论上存在的重大突破的可能。“为人生”中过重的功利性促使中国文学由反复古走向复古,由反载道走向载新道,迫使中国文学走上严重缺乏审美性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两个独立的文学思潮,但关系密切,颇具渊源,常被学界相提并论,混淆使用.二者具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叛,都受到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影响,都将真实、客观视为文学最重要的品质.但二者在对真实观的理解、受科学影响程度、人物塑造、作品的倾向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廓清二者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重要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从现实主义中分离出来,并从法国传入英国时,已是强弩之末。深受以法国为主的欧洲大陆文化熏陶的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表现出了较多的自然主义倾向,并籍着对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于生命的关注,使《人生的枷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从而确立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主义从现实主义中分离出来,并从法国传入英国时,已是强弩之末。深受以法国为主的欧洲大陆文化熏陶的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表现出了较多的自然主义倾向,并籍着对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于生命的关注,使《人生的枷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从而确立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是以“表现人生,指导人生”为具体内容的。人道主义是“为人生”文学观的灵魂。文学研究会最初提出“为人生”,就是“要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但是,在社会先进思潮的影响下,“为人生”的方向逐步得到了明确和发展,由略带全人类性的“为人生”向略带阶级性的“为人生”转化,强调要“同情第四阶级,爱被损害者和被侮辱者”,要写出他们的“血和泪”,并要求“文学在揭露罪恶社会的同时,应该负一部分制造光明的责任”,充分表现了文学研究会以文学反映时代、批判现实和改造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寻根文学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寻根文学的文学策略与魔幻现实主义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注重凸显民族文学的本土化特征和追求民族文学的独创性目标。但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操作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别当然是由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道家文学与浪漫主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发生学、题材学和诗学等方面对道家学和浪漫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认为,中国古代不曾发生过浪漫主义学运动;所谓庄子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理论家、屈原和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提法是一种牵强附会。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基本创作方法”其实是中西化碰撞中“写实与虚幻想象”两种写作手法的概念偏移。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主义学思潮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写作技巧和内在的思想观念两个层面上。这些影响对原有的现实主义主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外,学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二元对立问题也随之产生。但无论怎样,在新时期小说中,西方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已然成为了中国化的现代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开创了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河,对美国文坛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在小说中德莱塞运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通过对嘉莉起伏命运的描摹,突出了客观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