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西汉扬雄"投阁",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悲情的诗意阐释,具有一定的文化美学意义.然而,其自戕绝非仅仅是对新莽时期严峻政治形势的恐惧所致,而且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与生命悲情意识.扬雄"投阁"背后的生命悲情与人生态度,对两汉之际的桓谭、王充影响不小,而这也是东汉"疾虚妄"学风形成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
生命现象是人类文明关注与调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学艺术思考与表达的终极目标。庞天舒的军旅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她以鲜明的科学思维从生命起源、物种演变与生存斗争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生命的内在激情与外部物质世界不断积聚冲突的能量的统一性,赞美了人类战斗与爱的激情,表达了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与全新理解。强烈而新颖的生命意识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庞天舒军旅小说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并提供了一种理解文学现象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曹植“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与残酷的现实际遇。环境的激烈矛盾造成曹植一生的生命悲剧冲突。这种生命悲剧冲突向外衍化成各种生命意识和情绪,曹植的辞赋便可视为此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渲泄和表达。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表现生命中的个体生活境界;对国家、社会生命的深沉忧虑、关注;对“人”生命的关切;因道德伦理生命价值观无由实现而产生的各种生命情绪,这种个体生命意识的抒写恰是曹赋向屈赋复归的根源,也是曹赋在辞赋史上占据最主要位置的根本原因,但曹赋和屈赋在个体生命意识上又不尽相同,而这种差异又恰是两辞赋风格不同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草”意象是一个有深厚意蕴的审美创造物。它以《诗经》《楚辞》为源头,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更嬗积淀而成的。它见证着中国文学与社会的流变及文人士子的心态、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草”意象的背后有诗人们浓浓的生命意识。借此也可以让我们一探古代文人士子们整体上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方式及他们无意识中深藏着的精神原型。  相似文献   

5.
论魏晋幽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世多幽默,是中国古代幽默文学发展史上一个规律性现象.魏晋统治阶层创作幽默文学、众多文人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文学题材的开拓、多样的幽默文学体裁等方面,正体现了魏晋幽默文学的高度繁荣.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送别之际的集体赋诗是六朝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金谷集作诗、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作诗与饯谢文学离夜赋诗则是这一现象的三个代表。这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六朝时期文人集团、文人生命意识的自觉、集体创作现象的蔚然成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9.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特殊的社会形势促使文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并在诗歌中表现出来,表现得尤为强烈而集中的以"三曹"为代表。他们的生命意识超越了悲叹生物生命短暂的局限,慷慨高歌追求建立自我社会生命的价值,实现社会生命的不朽。他们这种对生命的清醒的认识,对后来生命情绪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一个历久不衰的主题起到了首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乐极生悲”是中国古代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它几乎流泛于中国学史的全程。可以说,它是作为传统化心态的独特表现形式而渗透到学作品的艺术构思、形象塑造、抒情题材及表现技巧等各个领域之中,其本质是中国人生命意识的逼真写照,汇集着中国古代人的人生情感、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郭预衡先生一生专攻中国文学史研究,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史家,兼具史家之心、智者之思和文人之志。他拥有"史家之心",在他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中,呈现出由浅而深三层内涵:一是走进历史现场,二是寻绎历史脉络,三是重构历史空间。他具有"智者之思",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审视社会的演变,洞察人性的精微,揭橥作家的心态;其著述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学问、大文章。他肩负"文人之志",称许古代作家的"文采"、"才情"、"情致",其中国文学史著述极富文采和情感,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郭预衡先生彰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以丰厚的中国文学史著述,肩负人文学者的历史责任,形成独具风标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道家文学与浪漫主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发生学、题材学和诗学等方面对道家学和浪漫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认为,中国古代不曾发生过浪漫主义学运动;所谓庄子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理论家、屈原和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提法是一种牵强附会。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基本创作方法”其实是中西化碰撞中“写实与虚幻想象”两种写作手法的概念偏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文论关于艺术摹仿自然的论述并不多见,依照西方文论的"摹仿"说来套用古代文论资料,找不到多少与之对应的说法,因而难以显现出完整的艺术摹仿说。其实,古人的艺术摹仿观念并不限于妙肖自然,也不止于直观外部世界,而是注重以主体心意投射客观外物,在艺术仿象中传输主观情感,其摹仿性的艺术形态带有明显的拟情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人生文学是一个泛化的不具原生性的概念,但人生与文学关系的新的关学建构是实现中国文学观从古代。“致君尧舜上”的教化正统观走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的标志之一,由“人生文学”衍生出的不同阐释和理解贯穿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演绎出现代文学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是能体现中国现代文论之现代性与本土性特色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6.
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死场》的分析阐明,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敏感的内心.使萧红的创作非常贴近中国民间的存在现实。她在坚持启蒙立场,揭发民间的愚昧、落后、野蛮和展示中国民间生的坚强、死的挣扎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这证明萧红应列于中国现代文学最优秀作家之林。同时,她那带有诗意的笔致、抒情的句子和回旋的情感,同样证明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巫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但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与中国古老的巫术文化存在着重要的关联。《三国演义》描写到的巫术类型就有相术、占星、占卜、通天等。这些巫术描写,对于丰富小说的文化内涵、表现小说的宿命论思想、形成小说的显隐双线结构、增加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形成小说多方面的叙事艺术技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置疑,也宣扬传播了封建迷信与宿命论,损害了小说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对《三国演义》巫术描写的这种负面效应,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主要指的是人们郁结于心头的忧虑烦闷.纵观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人墨客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周围人和事不能满足其内心情感的逆向流程,再加上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由于美的丧失,引发了他们的感伤、遗憾、愁情.这种如潮的愁情,成就了古诗词中的许多描写愁怨的名篇佳作,或言怨有千斛万斛,或言怨如江如海,读来令人心驰神往.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代代相传,日新月异,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正是作家的真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欢愉之辞难工"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热点,前人对此给予了数十种阐说。本文突破前人成见,立足于生活本质和文学创作实体,对韩愈这一观点进行了重新解读。本文认为,欢愉之辞并不比穷愁之言难工,"难工"只不过是欢愉之辞所占比重和创作局限所造成的文学假象。应该对"欢愉之辞难工"的积习给予纠偏。  相似文献   

20.
文字狱横行2000余年,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治无疑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诗文阐释方式也是导致文字狱产生的重要原因,弄清它们与文字狱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文字狱这一中国社会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