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对玉米秆、小麦秆及稻秆着火、燃烧燃烬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了秸秆的挥发分着火、燃烧燃烬特性的特性参数,并测算了反映燃烧性能的燃烧特性指数和挥发分特性指数.结果表明,玉米秆和小麦秆的着火温度随升温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燃烧特性指数随升温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稻秆的着火温度、燃烧特性指数随升温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秸秆着火及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对玉米秆,小麦秆及稻秆着火,燃烧燃烬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了秸秆的挥发分着火,燃烧燃烬特性的特性参数,并测算了反映燃烧性能的燃烧特性指数和挥发分特性指数,结果表明,玉米秆和小麦秆的着火温度随升温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燃烧特性指数随升温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稻秆的着火温度,燃烧特性指数随升温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燃烧结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Ca3(PO4)2、CaO、Al2(SO4)3、(NH4)2SO4和NH4H2PO45种添加剂,按不同元素比例添加至玉米秸秆中进行燃烧试验,并对其灰渣的结渣特性、灰渣形貌、化学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K元素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是玉米秸秆结渣的主要原因.Ca3(PO4)2在K与Ca的摩尔比为1∶3,CaO在K与Ca的摩尔比为1∶3时燃烧效果均最佳,烧结强度指数分别为0.46和0.48,灰质表面特别松软,几乎不存在结渣现象.试验结果为解决玉米秸秆燃烧结渣问题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蒋高明 《语文新圃》2007,(10):23-24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物质都是植物几亿年前贮藏至今的碳水化合物,是现代植物的"祖宗辈".庄稼秸秆是近一两年形成的光合产物,含有与煤、天然气、石油一样的可以燃烧的碳(干燥秸秆中含有40%-50%的纯碳),太阳能以生物能的形式储存在其中.这样的能量也有人称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只要阳光照耀大地,无时无刻不在生产.可惜这种可再生的能源被白白地烧掉了,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烟霾弥城”的事件引入,简要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阐述了秸秆燃烧对健康,环境以及生态等方面的危害,从而意识到科学利用秸秆这一农作废物的重要性,并对科学利用秸秆资源提出了具有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比较6种配方组合基质对植物营养成分的影响,以葱兰、生菜、韭菜、草莓等品种为种植试材,药渣、菇渣、秸秆、牛粪等为栽培基质材料,用发酵秸秆反应堆代替营养液,进行植物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以秸秆:牛粪:药渣:菇渣(2:2:2:4)+(2kg发酵生物秸秆反应堆)/m2配方最佳.  相似文献   

7.
秸秆类生物质热解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来自上海市金山区的两种秸秆类生物质(水稻秸秆和芦苇秸秆)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特性和气体产物释放特性进行了实时在线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滞后现象,热裂解过程向高温侧移动;采用积分法对两种秸秆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秸秆类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水稻和芦苇秸秆的热解反应是一级反应;两种秸秆的热解产物主要为H2O、CO2、CO、CH4;水稻秸秆热解的DTG曲线及CO2的析出峰为单峰,而芦苇秸秆热解的DTG曲线及CO2的析出峰为双峰;气体析出规律的差异与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8.
秸秆产出量超过农作物的产量 ,农民一直面临着大量秸秆何处去的难题。据农业部门统计 ,全国三麦、油菜、蚕豆、玉米等各种农作物年产秸秆量达 10多亿吨。如此之多的秸秆出路在何方 ?这对于我国农村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昔日被视为主要炊事燃料的秸秆 ,已逐渐被石油液化气等能源所取代。很多农民只好将大量植物秸秆闲置乱堆或付之一炬。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因此 ,秸秆综合利用已是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出路之一 :秸秆还田我国许多农业区耕地负载重 ,复种指数高 ,土地养分消…  相似文献   

9.
用SL选择性培养基从青贮饲草中分离出10株乳酸菌,并从革兰氏染色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明串株菌2株、片球菌2株、植物乳杆菌3株、发酵乳杆菌3株。按不同菌株搭配制成发酵剂。经发酵剂处理的秸秆喂牛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制的无焦油秸秆气化炉能够将焦油在炉内二次燃烧,增加秸秆热值,同时又不会出现二次污染,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该产品由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具有普通秸秆气化炉不可比拟的优点,产品进入市场就得到众多用户认可。在此基础上,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逐步开发大型秸秆气化炉,并形成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领域、不同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特性及燃烧规律的试验分析,采用链条炉排,增强了炉膛燃烧强度;高且加长的的炉膛使得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炉膛内燃烧的燃烬程度增加:通过热工计算设计了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Pleurotus sajor-caju (Fr.) Singer was cultivated on selected agro wastes viz. cotton stalks, groundnut haulms, soybean straw, pigeon pea stalks and leaves and wheat straw, alone or in combinations. Cotton stalks, pigeon pea stalks and wheat straw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ere found to be more suitable than groundnut haulms and soybean straw for the cultivation. Organic supplements such as groundnut oilseed cake, gram powder and rice bran not only affected growth parameters but also increased yields. Thus bio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by P. sajor-caju offers a promising way to convert low quality biomass into an improved human food.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秸秆类木质纤维素沼气工业化奠定科学基础,以滤纸作为纤维素材料对不同发酵原料和发酵时期的沼气池菌系进行驯化和筛选,并研究其中温条件下对麦秸、玉米秸和滤纸的降解特性.采用减重法、分光光度法和蒸馏法分别测定复合菌系在发酵过程中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复合菌系生物量和发酵液中挥发性有机酸.结果显示:发酵原料和发酵时期的菌源纤维素降解能力有较大差异,来自粪便池源的复合菌系在发酵前期纤维素降解力强,而秸秆池源的复合菌系在发酵后期纤维素降解力强.粪源产气稳定期的复合菌系F6的降解能力最强,对纤维素降解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滤纸、麦秸和玉米秸.  相似文献   

14.
秸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应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加强秸秆利用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引导,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从而有效地开发利用秸秆生物质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福建省某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观测数据,分析其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研究臭氧(O3)生成潜势,采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开展源解析。本次研究共检测出化合物115种,定量分析51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烷烃、烯烃以及芳香烃,其中烷烃和芳香烃含量最高,烯烃的O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45%)。PMF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排放源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溶剂使用、植物源、生物质燃烧和工业过程,分别占比55.07%、9.37%、8.09%、12.01%和15.47%。  相似文献   

16.
干旱条件下作物秸秆覆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水资源量日益短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秸秆覆盖栽培大田作物的面积日益扩大、技术日渐成熟,有关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的研究亦更加深入。本文将干旱条件下进行秸秆覆盖对作物生长环境及其发育的影响作了简要综述,并提出仍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农作物秸杆为主料的新型可降解绿色环保餐具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对秸秆的粒度、高岭土用量、聚乙烯醇用量、板材厚度等参数的优化,制备了具有可降解性能的餐具材料,并利用简易抗冲实验装置对该材料的抗冲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农作物秸杆为主料的新型可降解绿色环保餐具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对秸秆的粒度、高岭土用量、聚乙烯醇用量、板材厚度等参数的优化,制备了具有可降解性能的餐具材料,并利用简易抗冲实验装置对该材料的抗冲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being treated only with ammonia, treated with ammonia and then autoclaved, and treated with white-rot fungi after being mechanically chipped, were carried out to access the effects of lignocellulose degradation by white-rot fungi cultured on rapeseed straw.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was used to show that the white-rot fungus Bjerkandera sp. strain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of straw to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by modifying the lignin component, revealing the effect of these pretreatments on enzymatic saccharification. Reducing sugar production from straws pretreated by ammonia/mechanical chipping/fungi degradation was 29.80? higher than the samples treated with ammonia/autoclaving, indicating an effective degrad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After ammonia pretreatment 41? of the straw was converted to RS(reducing sugars) (glucose 50?). After 5 weeks pretreatment with the white-rot fungus, 54.8? of rapeseed straw was further converted to RS, 74? of which was glucose; while only 12? of the control straw was converted (glucose 42?). The white-rot fungus Bjerkandera sp. strain degraded rapeseed straw preferentially at the early stage (before 20 d), and the degradation selectivity was 0.181 1 (cellulose), 0.364 1 (hemicellulose), and 0.454 8 (lignin), suggesting that removal of the phenolic barriers enhanced reducing sugar yield, and the efficiency of fungal pretreatment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after alkali treatment, resulting a higher proportion of glucose in the hydrolysates.  相似文献   

20.
以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原料(毛竹粉、稻草)、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5%、1%干土)对土壤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生物质炭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相同添加量的稻草炭的有效性高于毛竹炭;相同原料的生物质炭其添加量越多,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小;在生物质炭施加初期,对甲烷排放的影响较少,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果增强,而对氧化亚氮、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正相反;生物质炭对氧化亚氮的影响强度高于甲烷与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