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的篇章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  相似文献   

2.
草木村庄     
正无论何时谈起村庄,我都无法回避它们,那就是生长在村庄中的草木。草,一簇簇,一丛丛,葳蕤葱茏,围拢着村庄,装扮着村庄;树,一排排,一行行,密密匝匝,簇拥着村庄,护卫着村庄。草木勾勒出村庄最初的轮廓,也在默默陪伴村庄成长。它们是村庄最原始的村民。我不知道是先有草木后有村庄,还是先有村庄才有了那些草木。我来到这个世界,草木就已经与村庄相依相伴。村庄从岁月深处走来,草木早已漫过我的头顶,我无法看到它们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草木深     
正从一座城,往外走,出城愈远草木愈深。三里不同村,五里不同景,七八里草木植物长势不一。出城二三里,草木增一寸。深一寸的草木,可以藏鸟,戴胜、灰喜鹊、白头翁在草木间散步,梅花、杏花、梨花、桃花开了,深深浅浅、浅浅深深。出城五六里,草色添一分。"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天一来,溪头荠菜花的绿意就藏不住了,那一把把张开的小绿伞,嫩得能掐出水来。婆婆纳,宽了一分。不起眼的荒地上,婆婆纳  相似文献   

4.
周文小说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曾在康藏边地生活过,这段生活成为他日后小说题材的主要源泉。他的小说,成了二十年代康藏社会生活实录。从其创作经历中,可清晰地看到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浪潮,是如何将一位热血青年的才能激活,并将其带入文学殿堂的过程,也让我们能看到其小说风格与现代文学风格之间那相辅相承的关系。审视周文小说,为的是让我们重新评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新确定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设计类的学生,"文化考察"这样的课程着实让人羡慕不已。这趟安徽之行,黟县的西递和宏村,作为保存最完好的徽派建筑,是我们行程中最重要的一站。"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黟县,藏于皖南山区,被黄山盛名所罩。境内群峰连绵,与黄山连为一体,历史上曾阻碍了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据传陶渊明因此而写下《桃花源记》,使其获得了"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而西递和宏村太冷门了,不像乌镇、周庄那么鼎鼎大名,但也正因为这份冷门才使得它们遗世独立。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里有一批简被命名为《三德》。简1中的"句■",整理者读为"後奮",我们认为"句"应该读如本字,古侯切,今音gōu。句,屈生也。奋,发也。"句奮"的意思就是指草木发芽生长。简6中的"■"字,目前学者们有四种通假意见。四种意见虽各有道理,但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我们根据楚地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谐声例证,认为"■"通为"虑",训为"乱"。  相似文献   

7.
正《释名》谓"青":"生也,象万物生时色也。"《说文解字》释"生"为:"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青""生"与草木生长,从词义来源上密不可分。草木生长意味着朝气、生命力,"青"进而有了生命的底色。正如作者开篇所举"青青园中葵"的例子一样,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以其敏锐的感悟力,从看似不经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深邃的神韵。这就是文字背后的张力,每一个汉字都有它  相似文献   

8.
赵太国 《教学随笔》2008,(Z1):36-38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枯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景象。冬者,冻也。因为这透天彻地、入肤入骨、痛快淋漓的冻,大自然的生命似乎都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那些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的动植物,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回望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的理念变了,内容的领域宽了,知识的结构综合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冷静地看到由于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导致教学效果也"虚化"了。  相似文献   

10.
一、儿童文化的概念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景象: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玩耍起来,也可以安静地端详对方几分钟之久;娃娃家中,几个小女孩将玩具藏在小椅子下面,再拿出来,又藏下去,乐此不疲;小男孩和小女孩不断地往返于游戏角和盥洗室,我们不禁会问他们在展开一个什么故事?儿童之间的交往,令成人不可思议,儿童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天生的、独有的"秘密语码",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受、共  相似文献   

11.
审视当前的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教学的理念变了,内容的领域宽了,知识的结构综合了,学习的形式也丰富了……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冷静地看到,由于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导致教学效果也"虚化"了.因此,我们的心情在兴奋之余又有些沉重--语文教学到底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历来被学人看重,从诗词文赋各个方面来研究,但很少有从寓言角度研究的。而寓言这一文体也是到了柳宗元这里才真正成熟,从寓言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首先,寓言本身是柳宗元"文以明道"思想的最好体现。其次,我们从寓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中也可看到"文以明道"之"道"其实也可作"诗言志"之"志"来解。而且,我们在对《三戒》等寓言的解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S.H.E的浓墨,区别于Twins的甜腻,童话演唱团带着一丝森林深处的草木气息,轻轻脆脆地唱着清新的歌,她们就像她们的名字一样,犹如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在众多期待中诞生。在小童和糖糖这两个聚积着时代符号的女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灵气十足、善良、纯真和毫不娇作的可爱模样,也看到了内地女子组合的新风尚——外柔内刚,简单清新。  相似文献   

14.
舍枝     
<正>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生命的许多事不能不舍,那些因舍而空出来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而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这是《舍枝》带给我们的启示。我在花园里整理花木。一整年来,开花的草木都已经努力地开过了,不会开花的树木也尽力地翠绿过了,岁末,一切都已含藏,落叶飘零,蓄势待发。面对着花园,知道自己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一切的原貌,等春天自然地发芽;  相似文献   

15.
科比·布莱恩特说:"这是我最后一个赛季。"妻子瓦妮莎说:"宝贝,你做到了一切,我们开始新的章节吧。"然而,我们还是能从他的语气和眼神中看到不甘。有一场比赛,当我们看到他继续迎着两个人跳投,从防守夹缝中突进去上篮,被撞倒在地板上痛苦地翻滚时,他的跟神一如既往地坚毅。我们原以为他会一直这样倔强地打下去,直到世界的尽头。  相似文献   

16.
袁枚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以"自嘲"、"自赠"、"自题"等为题的,这类诗作均以"自"为题,也就是写自己的或写给自己的歌.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袁枚对自己的认识,所以对这些诗作进行集中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其诗学思想与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17.
张九龄在《感遇》中写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学生即使犹如草木也是有其独立之人格、个体之情感、自由之思想,教师是很难改变的,何况我们还说不上是“美人”,可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学生,也少有繁重的课堂作业。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热烈的"对话"。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完全从"听话教学"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呢?是不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都是有效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来感受教与学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看见长城"只是传说简单地说,太空中是看不到长城的.但若要深究,情况又有些复杂.要否定"看得见"的观点其实很简单.长城的宽度可供四马并骑,也就四五米宽,最多不超过10米.今天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机场大都超过了这个宽度,它们比长城更宽也更整齐.如果从太空能看到长城的话,那就也能看到这些建筑,还有更为庞大的城市建筑群. "唯一的人工建筑"这个说法是无法成立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后来的中国航天员也没有看到长城.  相似文献   

20.
这个学期,我明显地感觉到了李增的异样,至于在哪里,也说不清楚,虽然他平素就爱摆个笑睑,可是我总觉得那笑脸的背后藏着无数的阴谋。其实不是我疑心太大,对李增那些伎俩,我可是从小看到大的,谁让我们自小是一个大院里长大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