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蓝昌福 《收藏界》2018,(8):66-66
众所周知,初中体育课既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也不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根本不存在压力。所以只有学生本人感兴趣时,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初中体育课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欲望放在中心位置。至于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技能,学生掌握的运动动作是否很规范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因为,有了兴趣和欲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上好初中体育课,才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对体育课的任务又引起重视和争论,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体育课的任务将更加明确,体育课的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有三项基本任务,第一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第二是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木技能和基本技术,教会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第三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对于体育课要完成这三项基本任务,大家的认识是统一的。而对于它的关系,就有了分歧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三种论点:第一认为体育课应以身休锻炼,发展素质为主。第二认  相似文献   

3.
<正> 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是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但是中小学一堂体育课只有45分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只有加大练习密度和负荷强度,才能提高体育课的学习效果;但由于学生身体承受负荷能力的限制,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超过这一限度,学习效果反而降低;那么,如何合理调整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才能达到提高体育课练习效果的目的呢? 根据运动生理学实验,在做同等负荷强度工作的实验中。由于体息间歇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国外阿斯特兰德的实验研究证实,“在固定跑道上以同样的速度在持续时间里跑时,改变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武术运动中,动作速度的快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传统武术的理论中就有:"动如脱兔"、"拳似流星"、"刀光刽影"一快遮三丑"的说法。这些都是在强调武术动作中的"快"。"快"可以充分表现出武术运动所特有的气势和韵味,只有"快"才能做到动作的勇猛和刚健,也只有"快"才能使武术运动在人体锻炼中具有更大的价值。现在,除运动形式特殊的太极类的拳械套路要求速度缓慢、均匀外,几乎所有拳种都把"快"当作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武术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以及寻求适当的训练方法,就成了武术教练员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确定体育课结构的理论依据体育课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才能达到如期的良好效果。当人体开始运动时。机体有一定惰性,克服人体的惰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人体运动的惰性过程,是人体各器官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静止状态逐  相似文献   

6.
<正>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一、体育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对象特点等所划分的课的种类。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其组织要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就总体上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类。 (一)理论课: 1.基础知识课:这种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树立为革命而锻炼的思想;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克服锻炼过程中的盲目性;了解体育卫生常识以及运动时人体机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明白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科学意义;介绍体育运动一般知  相似文献   

7.
马振国 《健身科学》2008,(11):12-13
(三)及时恢复原则恢复是从运动锻炼中获得健身效果的根本保障,没有恢复就没有健身。恢复过程是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也是保持运动锻炼能够连续持久的前提。人体进行有负荷的运动后,身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发生暂时的一定程度的下降和减少,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称为运  相似文献   

8.
李文江 《体育教学》2011,31(2):39-40
锻炼学生身体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功能,今天我们讨论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就是要使这一功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化要达到四个条件,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二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不应该做什么;三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四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做得好不好。只有这四个条件都达到了,才能真正实现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对福建省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喜爱运动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表明 :福建省大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 ,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 ;在学生对体育课看法方面 ,学生对体育课满意度呈正态分布 ,体育课开设 3年最佳 ,大学生体育课分班以项目分班为宜 ;学生锻炼场地以运动场地为主 ,锻炼形式 2~ 4人自由活动 ;阻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 ,女生自我锻炼意识较差 ,而没有合适运动伙伴也是阻碍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羽毛球运动中的速度主要分为三种,即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快慢;移动速度是指通过一定距离的最短时间;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这三种速度在羽毛球运动中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只有反应快,才能速度快,从而达到击球出手快,那么如何在训练比赛中提高和运用这三种速度呢?  相似文献   

11.
谈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关切的问题。一、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负荷量和强度对学生机体作用的大小称为运动负荷。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2.
薛春花 《新体育》2023,(16):96-99
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学校对大学生的运动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大学生的运动需求比较有保障,但在假期或者非在校期间,大学生的运动状况也是运动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居家期间大学生运动状况的调查得出:(1)居家期间60.23%的大学生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至少一个小时;室内力量训练、快走、慢跑为居家期间大学生主要的运动项目;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减脂塑形为大学生居家期间锻炼的主要目的;大学生认可运动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体育课程,网络媒体、运动APP软件以及体育公众号等是居家期间大学生运动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认知的主要载体。(2)居家期间影响大学生运动的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大学生锻炼的动机(减脂塑形、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外在因素(学校体育课、运动场地设施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家长的要求等)。最后,为促进大学生运动的长远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规范社会媒体的宣传内容;(2)紧跟时代发展,创新学校体育课程;(3)提高家庭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13.
点击课改:研讨热点话题实践课标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意义:“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只有适度运动才能增进人体的健康。所谓适度运动就是使人体的各种机能处于最适宜的运转状态下的运动。按照中国医学的解释,只有在上述状态下体内的气血运行才能畅达,各个器官的机能才能协调,从而使人体保持最佳健康状态。适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又被发达国家千百万寻求健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体育课的本质是掌握与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技能性,培养合作意识及适应社会的适应性等情意方面只是体育课的功能性属性,只有落实了掌握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才能张扬自身的个性,并能在参与练习中和他人合作,而这一切都要从技能载体开始,没有了技能就不能深入参与,也谈不上意识和情意。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所以,每一堂体育课都必须包括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养(教学)两方面因素。它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 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生理品质和心理品质);这三方面在每次体育课中,决不能有所偏废,但是可以有所侧重。就一课体育课而言,能否达到其目的,完成其任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教学原则运用是否得当,示范、讲解是否清楚,课的结构是否严谨无误,场地利用是否经济,器材放置是否合理,保护帮助是否得  相似文献   

17.
G804.6,HL006 9802774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HL,,A)/李建设,潘慧炬,过东升,吴忠贯∥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10(XG)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理论作者就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提出思考,研究认为:1、迄今为止,运动生物力学还没有找到为建立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而服务的方法。运动生物力学界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探寻运动生物力学理论所赖以全面奠定和发展的数学方法基础。2、力学和生物学都由各自的研究方法和借助方法所发现的规律来表征,生物力学运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活体结构下的生物体与力学有关的问题。当运用力学研究人体运动时,唯有力学再加上生物力学作为基础,才谈得上进入运动生物力学。3、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体在各种条件下运动的力学原因、生物学原因及运动行为的力学特征。运动生物力学的第一任务是研究人体动作结构与运动功能的相互关系;第二任务是研究动作技术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来检查分析一堂体育课的效果,往往以两基教学、运动密度,生理负荷(简易方法用心率曲线)三个主要因素来探讨研究。 运动量是作为一种力的表现形式,是在人的外部所能见到的;而心率变化则是一定的运动量作用于人体后所反映的生理负荷,促使人体机能起适应  相似文献   

19.
“减肥”已经成为大众人群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大众人群中,很多人无法区分体重变化与体成分的变化。不同的运动锻炼方式,不同的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等,对体重和体成分的影响都有所不同。科学的减肥方式和目的应该是:通过运动锻炼和适当的饮食控制,使体脂减少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去脂体重。体育锻炼对体成分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有氧运动对体成分的影响;力量练习对体成分的影响;锻炼强度对体成分的影响。本文也将从这三方面阐述运动锻炼对体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运动参与是《课标》中的4个学习方面之一,相对"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3个方面而言,直观观测是否达成这一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其身体锻炼的效果,参与的积极与否、主动与否、深入程度如何等都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学生运动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