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训练中较易出现的一种自觉症状。运动医学界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运动性疲劳可纳入中医虚症的范畴,采用中医药理论对运动性疲劳进行辩证实施后有利于调整阴阳的平衡,能从机体上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药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药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其与中医相关概念在内涵上的关联与差异,对当前治疗运动性疲劳过分强调"补"法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应重视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走出"补虚"误区,并提出运动性疲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紧密相关。已有诸多学者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状态改变.有赖于五脏的共同调节,在五脏中肝居于核心位置。五脏中与运动性疲劳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较密切者,当首推肝脏,疲劳产生的根本在肝的调节功能失常。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中医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旨在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以及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研究运动性疲劳是我国的特色,但由于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的迥异,一直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产物,使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从还原论跃进到整体论和系统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第1次实现统一。展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性疲劳的前景,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和校正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的疗效,开发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单方和复方;研究不同中医证侯型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表达谱,开发诊断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芯片;制定消除运动疲劳的个性化中药组方,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医方法消除运动性膝关节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特别设计的运动训练课前后受试者膝关节临床体征、肌肉功能、关节松弛、超声图形以及肌肉反射时的测定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初步确立运动性膝关节疲劳证机理 ,并采用中医方法对运动性关节疲劳的消除作了初步研究 ,发现推拿和经穴中药导入对运动性膝关节疲劳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中医症候分型及方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中医症候分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分析中医症候类型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性疲劳各型方剂应用特点,总结归纳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用药及组方特点,以期为进一步丰富方剂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正确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的研究方法,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脏腑学为依据,论述了脾肾与运动性疲劳,心与运动性疲劳,肝与运动性疲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疲劳中医理论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十余年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与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内学者对疲劳本质及疲劳恢复机理的认识。概述了中药对疲劳恢复作用。这对解决运动性疲劳这一当今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揭示冰雪项目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科学指导运动员使用中药消除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医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如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足三里反射区按摩对有氧耐力运动后自由基的影响,揭示足反射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机制。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从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认识、针灸的取穴原则、治疗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针灸在治疗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出现运动性疲劳做出中医分型与诊断,同时监测与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质[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BUN)]等生化指标.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症为多,占54.4%;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C K、LDH、BUN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高于实验前组低于疲劳组.结论:用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能较灵敏地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为中西医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张换鸽 《精武》2012,(4):18-20
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机制是近年来疲劳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也在加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相关的氨基酸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旨在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及其消除的生化手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诊断与中医药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疲劳是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必然现象,如何尽快地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是训练成败的关键。通过中医对疲劳的产生机理及运动性疲劳与脏腑关系的阐述,依据中医的“四诊”原则,将运动性疲劳分为三种类型五种常见症状,简要指出诊断标准,并从按摩和中草药角度说明中医药在促进疲劳恢复方面的独到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健脾生血中药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了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在改善类脾虚、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同时,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选用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每组15只。采血测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进行血浆心钠素的放免测定。研究表明,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造成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减少。健脾生血中药在补脾生血、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显著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心肌营养与代谢,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当前运动性疲劳的定义在定位、翻译、起源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提法不科学,并明确指出运动性疲劳的生化研究宏观上包括两个方面,即"运动性疲劳的监控"和"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诸多研究在探讨"过度训练"时,不应该忽略对"疲劳"或"运动性疲劳"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模型建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与恢复循环的过程是竞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关系到体育竞赛成绩的优劣,然而,这一过程很多的研究不能直接通过人体试验,所以模型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大供能系统理论为依据,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分类,为疲劳与恢复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王乐 《体育世界》2010,(3):58-5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运动性疲劳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以及比赛成绩,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物理康复、高压氧、中医药和心理康复,中医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医术,同时也是很神奇的一种治病的方法,副作用也很小,我们要把我们国家所特有的国粹发展下去。所以主要谈谈如何利用中医药来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利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前景与思考,为广大运动员消除运动疲劳提供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