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实验材料语文教科书是最主要的实验材料。实验前,我们认真研究了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凡是适宜学生背诵的都成为“材料”,列出目录、数字。本着提高教学效率、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原则,课堂教学精讲多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除了用好教科书外,我们还从自读课本和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中选了一些材料。选的材料文质兼美,人文气息浓郁,易于学生背诵。二、基本做法1.课堂拓展,教一带一。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有一条教学经验:一学期曾教过95篇课文,教一带一。在古诗文的背诵中,我们借鉴了霍老师的做法,教一首带一首,加强指导,增加课堂容量。教…  相似文献   

2.
尤婷婷 《考试周刊》2015,(24):88-89
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在我国,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很少运用,由此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朗读和背诵。我们一直强调要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可见读和说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过程是广泛吸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教学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从1999年10月开始在初中进行一项教改实验,是在两年的时间里要求学生背诵300首古诗词。我从几万首古诗词中挑选出300首,印发下去,每天利用晨读的时间领着学生读读,讲讲,背背。现在两年过去了,班级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做到300首古诗词烂熟于胸、倒背如流。在实验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让学生背诵古诗词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的过程。我想这项实验对学生来说,影响可能将是深远的。●我认为这项实验不仅仅对你所教的学生未来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语文教育的启示也是很大的。回顾上…  相似文献   

4.
毛锐 《考试周刊》2013,(78):99-99
英语学习中的短文背诵是英语教学法中经典的方法之一,它不但有利于随时随地学习和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素质,又能形成正确、熟练的语音语调,有利于对单词、句型、语法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巩固。本文从背诵短文的好处、背诵材料的选择、背诵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加以论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背诵有利于英语学习。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依然应该重视背诵。笔者阐述了背诵对高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促进作用,提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绝不能抛弃传统的背诵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背诵不仅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走出一片艳阳天。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这几年的中考题都加重了默写古诗文的内容。这表现出新课改对语文积累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学思想要明确——启发学生明白背诵的必要性,在教学中要多想办法,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养成习惯,使背诵教学收到应有的效益。以下是在学习背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核舟记》的一点体会,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7.
解恒英 《现代语文》2013,(9):111-112
好读书、读好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背诵是读书重要的基本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章背诵能力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背诵教学,认为引导学生背诵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记、多写,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迫学生记住佳旬名篇,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文章背诵产生厌倦心理,背诵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重视背诵的重要作用,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背诵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背诵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有一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它说的是背诵在写作上的重要作用;还有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说的是背诵对理解课文有积极的意义。由此可见,背诵在语文学习中有多重要。也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一定的名句名篇。但学生往往轻视背诵,厌烦背诵,甚至拒绝背诵。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度过背诵这一关。怎么帮呢?要开启学生背诵的动力,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感到背诵其实很容易。  相似文献   

9.
"背诵"对语文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关系着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语感及语言积累,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缓解师生对背诵产生的畏难情绪,可以用三步背诵法,即慢读、速读和美读,达到提升学生背诵兴趣,最终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提升必须以有效、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做铺垫。只有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的听、读输入,才会有大量的英语说、写的输出。有限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足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贫乏,使得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根本无法实现,英语成绩的提高将成为一句空话。文章从英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策略等角度阐述了农村初中英语朗诵和背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自然熟”,英语学习更是如此。课文背诵有助于熟记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能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听说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英语背诵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引导学生调整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背诵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学方法——背诵,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新得到提倡。本文是一项关于背诵在大学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问卷调查报告。研究的问题是:(1)你认为背诵对提高英语有用吗?(2)你更喜欢背诵词汇,句子,还是文章?(3)你的英语老师是否要求背诵并且定期检查背诵?(4)你的背诵材料来源于哪里?(5)最近一次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是多少?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1)艺体类大学生认为英语背诵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2)艺体类大学生认为背诵应以课文内容为主,同时增加一些课外材料,拓展知识面。(3)背诵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是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背诵,会促进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提升必须以有效、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做铺垫.只有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的听、读输入,才会有大量的英语说、写的输出.有限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足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贫乏,使得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根本无法实现,英语成绩的提高将成为一句空话.文章从英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策略等角度阐述了农村初中英语朗诵和背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英语教学中学生背诵课文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冰 《教学月刊》2005,(7):35-36
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其中“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英语的各种语言现象,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增强英语的语感。背诵是阅读的延续和提升,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背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规律,循序渐进地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系统,能提高学生在文章的语感脉落、作者的情感意趣、语言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感受能力。而英语教材的内容生动丰富,编排上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是适合背诵教学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背诵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它对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列举一些实证研究证明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的价值,并提出了英语背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朗读与背诵是英语学习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较差,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做到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并重,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朗读与背诵的作用,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董建敏 《快乐阅读》2011,(20):117-118
现在的中学生把背诵当包袱,死记硬背,读而不知其意、背而不知其味,不仅名篇背诵不出来,而且连背诵本身的意义也失去了。因此,引导学生读书背诵,强化课内外阅读,这正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孔子"博之以文,终之以礼"的教育策略;荀子"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教学主张,无不强调,既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又要让学生反复背诵,在背诵过程中积累感悟,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8.
背诵对学生积累典范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和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职高语文教材的背诵篇目数量不足,文言文、现代文比例失调,体裁单一。从语文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背诵篇目应以每学期12~15篇为宜,并且要增加现代文,并加强对学生背诵的辅导。  相似文献   

19.
背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通过背诵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背诵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通过不同策略的训练提高英语背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背诵是一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英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技巧和策略,组织灵活样的背诵方式,才能提高英语背诵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