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为此编者在精准地解读教材之后,还精心绘制插图以顺应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了让教材中的插图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走进文本,笔者以运用微课的方式,强化多媒体资源与教材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借微课描述插图,在铺垫认知中激发兴趣;借微课细化图片,在对接课文中深入体悟;借微课想象插图,在调动感官中放飞想象;借微课聚焦插图,在言语表达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2.
巧妙运用教材中的文本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读懂文字语段,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基于教材文本插图的解读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可采用如下方法:巧"看"插图,有效猜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托插图,构建画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比插图,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用插图,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巧妙运用教材中的文本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读懂文字语段,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基于教材文本插图的解读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可采用如下方法:巧"看"插图,有效猜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托插图,构建画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比插图,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用插图,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4.
于凤芹 《中国教师》2013,(17):72-73
小学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着"故事"插图。这些插图酷似于学前儿童图画书中的图画,一般由几幅或者十几幅跳跃式的静态画面组成,配合简单的人物语言完成一个故事世界的塑造。这种插图故事的呈现方式相较于纯文本的故事更益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二级语言技能目标的要求是"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  相似文献   

5.
顾静 《考试周刊》2022,(3):91-94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插图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进而促进他们学科素养的提升.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文本,基本每一个板块都有插图,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状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插图,甚至可以再创设相应的插图,以进一步地挖掘其中的显性的信息和隐性的内涵,为学生理解文本所用.学生用插图就是为了化解阅读文本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材插图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有力抓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插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插图、赏析插图、描述插图,让学生走入文本的深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提高他们的文本解读与文本鉴赏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教材编者常常在文本中配上相应的插图,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运用插图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本,切实为学生品味语言、感知语言、运用语言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对文本插图,教师要把握出示的时机、尊重文本的语言、契合文本的意境,要避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促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促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看插图来把握课文的主线,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看图给文本补白,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背诵、积累,提高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圆圆 《海外英语》2020,(8):221-222
绘本以精美的插图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教师应该深入文本,分析故事的情节特点,尤为重要的是,看到绘本,但不能仅仅只看到绘本,绘本的插图间、文字间留有大片的留白,给予教师充分的空间进行再次利用,着重思维性的设计.教师应该针对不用类型的绘本,采用不同的策略.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导入、动画刺激、角色扮演、思维导图、评论人物.文本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绘本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故事因其独特的趣味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把故事引入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英语思维品质得到提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故事标题,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领悟故事的深层意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梳理故事脉络,助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自己前语文经验的基础上对教材、课文进行个性化体验。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每一个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所以,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积极关注那些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课文之外的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涂改课文中的插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实际调查、探寻学生"插图涂改"背后的故事,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插图涂改"这个课程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节故事教学课的三次教学实践为例,从故事前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聚焦主题、故事中活动设计是否对文本解读到位并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故事后活动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等方面,对磨课历程进行了深度分析,旨在探寻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以及如何通过磨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插图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好插图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本意蕴、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插图的利用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等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以插图来启发学生阅读、思考、想象、表达,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好插图作为教材第二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文中的插图,不论是看图学文的图,还是讲读课文、阅读课文中的插图,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语第三册第三单元,有讲读课文五篇,阅读课文一篇,其中包括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常识故事和谜语。除谜语外,都配有形象、生动的单幅或多幅插图,教师在使用插图时,应该注意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听一年级教师上一(下)《识字六》的公开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老是低头在书上写些什么,对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无动于衷。课后教师走到这个学生身边,拿出他的语文书一看,书上的插图上多了好多的星星,旁边还多了注解:这是水瓶座,这是白羊座,这是天秤座……很多星座字不会写,还用上了拼音,令人忍俊不禁。当然,我们不能仅凭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判定这个教师的课不精彩。事实上,笔者发现,不论是哪个班级,总有几个学生的语文书上的插图被添上那么几笔,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插图有时比对文本本身更有兴趣。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上,每篇文章都会配上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插图,这些插图与文本互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一、活用文本插图,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本不仅文辞优美,配备的插图也独具匠心。依据插图设计阅读任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例如,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中一则消息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对于教材中的插图,教师一定要走出丢弃一旁、视而不见和"看图说话"、本末倒置这两大误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初读、品读与拓展这三个阶段,通过插图辅助帮助学生强化文本感知,深化文本理解,引发文本想象,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