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标准》并没有排斥乃至否定语文考试,只是“在评价建议”中强调“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改革往昔的考试观念、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以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毋庸讳言,迄今为止,考试仍然是语文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的应试能力其实也是素质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语文考试罢了。我们感到,依据《标准》,改革语文考试评价,是当前值得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2005年的语文考试,有哪些新的富有启迪意义的可贵特点呢?一、五个板块齐全《标准》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  相似文献   

2.
李青玲 《湖南教育》2002,(17):39-39
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听说、阅读、写作能力的分项测试和考查,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综合评定。听说能力的测试以往的语文考试过于单方面地强调“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查。本人认为,把它作为语文综合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有必要。听说能力是人们进行交际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反映了一个人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考试,要着重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考试方式要多样化,避免片面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的倾向,要有利于学生独创精神的发挥。”这一规定,为以选择题为主要标志的标准化试题最终淡出语文考试发出了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场一直争论不休的语文考试题型的问题终于有了定论的预兆。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的有关规定,则最终为语文考试中选择题的淡出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考试是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此也有明确阐释。笔者认为考试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考试改革必须赢得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几方面的共同认识并使之到位、转变观念并协同配合。课程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实施的是新课程,而考试和评价还是老方式、旧标准,那么课程改革就会前功尽弃,课程改革的成果就无法巩固。因此,首先应当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7.
一、透视——现状聚焦 长期以来,考试作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一直困扰着学生、老师和家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面对传统的考试,教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全新的评价理念呼唤建立全新的评价方案,我们应该大胆改革考试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一、成果展示的考试成果展示考试,能更好地探究学生学习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及时地捕捉到教学的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改进教学。其方式应是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考试,要着重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还要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考试方式要多样化,避免片面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的倾向,要有利于学生独创精神的发挥。”这一规定,为以选择题为主要标志的标准化试题最终淡出语文考试发出了预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场一直争论不休的语文考试题型的问题终于有了定论的预兆。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着跟点。我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我  相似文献   

11.
考试的春天     
在我们国家,从古到今,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试,一律都是冬天,天寒地冻,铁板面孔,让人望而生畏,瑟瑟发抖。邻国日本,也深受影响而有“考试地狱”之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本来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可现在的统一的标准答案却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于是,考试就成了冬天,成了地狱。1月16日中国教育报《青岛推行学生评价的改革思路》、1月24日扬子晚报《“另类”期末考试喜煞小学生》、1月26日盐城晚报《期末考试学生自己考自己》三篇报道犹如三朵报春花,考试应该有春天,考试春…  相似文献   

12.
进行小学语文考试改革,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此,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行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试点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的语文教学和改革实际,我们制订了“分项考核,划分等级,综合评价”的考试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方案》的目的、意义考试的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也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行的小学语文考试,从内容上来…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强调:“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其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科学的“考”来指导一线教师正确地“教”。我省近三年的中考语文改革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在《课程标准》精神指引下,一步步向语文的本真回归。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也不可能取消考试 ,至少目前还不能。考试作为教学检测手段和激励机制 ,能为“应试教育”服务 ,也能为“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是我们怎样利用考试。在省“九五”课题《改革语文考试 ,营造主体实践环境的实验与研究》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以一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出发点 ,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考试的功能定位在有利于检查教学质量 ,更好地改进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主意识 ;有利于把语文教学引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上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尽管人们对目前的中考、高考有许多意见,希望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但考试仍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断想一:静态与动态   考试强调“静”,学生得静下心来,全面回忆梳理,安静地用标准去答题。可是语文考试怎能一个“静”字了得 ?静态的考试只能考固定不变的知识,而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它应含有大量的鲜活的内容,不进行动态的语文考试显然是不全面的。   同其他考试一样,语文考试是应看结果,但学科的特殊性提示我们更应看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亲身体验运用语文知识和锻炼能力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会产生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这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过程,是“结果”的一个尺度衡量不出来的,然而却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对学生的考试与评价.我校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我校的研究情况,简单谈谈小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考纲”)是对语文新课程进行学业纸笔验收的纲要性文件,对一线教学的引领作用丝毫不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语文课程标准。制订和颁行新课程考试大纲。是一项创造性工程,经过了多方面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特定过渡时期的评价方案,新课程考试大纲在我国语文高考历史上迈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应在考试形式和方法、试题的编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调控当前的语文教学,使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一、考试的内容要全面,考试的形式要改变——要笔试和口试、闭卷和开卷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考试要有拼音、识字和写字,阅读、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语文教学评价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新方法层出不穷,但书面考试,不可否认,对当前来说,仍然是各地主要的语文评价方式,仍然是衡量教与学的主要标准之一。如何利用好这种评价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笔者就语文考试命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