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动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贯穿在运动训练的始终。教练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与把握负荷渐进增长的极限趋向,采取波浪式发展、跳跃性提高的手段使运动员不断产生新的适应现象,从而使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取得优异成绩,并保障运动员身心健康。采取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方法,系统梳理与解读了运动负荷渐进增长的极限趋向与约束的生理基础、训练安排和质效评价,对科学安排训练具有理论先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运动负荷概念和篮球运动心率负荷控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关运动负荷的大量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运动负荷研究中基本概念定义的混淆和模糊,从运动训练中引入运动负荷概念的意义和作用出发,提出运动负荷概念本质上是一个生理学概念,运动负荷的构成包括生理性构成与心理性构成,但对于运动训练来说,任何负荷构成的最终和客观的表现都是生理机能的改变,因此对运动负荷的研究和评价应当从客观的生理学指标和规律出发,而不能以外部行为或运动训练负荷控制手段甚至以运动者主观的心理感受来描述和评价。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对篮球运动中心率负荷的控制的有关研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足球比赛负荷特征与训练思想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职业足球队在制定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负荷时 ,并没有充分反映出运动员在现代足球比赛中所承受的各种负荷特点 ,通过系统论述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负荷和生理负荷 ,以期为教练员更新传统的训练思想、科学地安排足球训练负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就高等院校课余排球训练的运动选材、训练时间安排、运动负荷、训练周期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个人隔网对抗性项群年度训练周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调查、访问,个案分析等方法对个人隔网对抗性项群高水平运动员的年度参赛次数及运动成绩变化、年度训练内容安排、年度运动负荷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高水平个人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6.
体能类项群优秀运动员重大比赛前训练安排的规律(待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准备训练过程。体能类项群赛前训练阶段的时间,根据专项的不同特点,安排的长短不一,一般在21~45天之间;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大负荷高峰的出现,比赛负荷的比重,以及临赛前负荷的调整的最佳时间,也因项目和运动员水平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赛前训练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采用与平时训练有较大区别,赛前训练必须制订周密的计划,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和调整好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7.
1 赛艇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中周期性原则的贯彻赛艇运动是周期性力量耐力项目 ,全年训练周期的划分应根据一次重大比赛的任务安排一个大周期。赛艇训练中需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在训练中 ,训练应根据任务 ,对象 (男、女 )水平 ,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安排运动负荷从对象水平考虑。根据不同训练时期的任务 ,运动员的承受负荷的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根据训练各时期的任务和运动员的水平安排运动负荷 ,确保其完成训练任务。每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 ,根据下一个周期训练的主要任务 ,制定出训练的方法、手段和措施 ,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8.
从发展趋势看,较成熟运动员的训练系统中,运动负荷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两名青少年标枪运动员92年至93年冬训过程实际完成的负荷进行检查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认识训练现状,加深理解和调控负荷内部结构关系及动态变化,从而能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多年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导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多年训练的运动负荷特征、心理训练阶段特征、训练方法与手段特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模式符合实现培养高水平中国女子投掷运动员目标的需要,投掷运动员应注意不同阶段负荷安排的有机联系,各阶段的高强度专项负荷量以逐级递增式安排为宜,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出现始训早、高峰早、退役早的“三早”现象.对运动项目的研究要把握现代训练的基本规律,并推动运动训练实践更快地发展,已成为我国投掷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举重力量训练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献资料法及调查分析法对举重力量训练中的若干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章阐明了举重力量训练的特点、原则及方法,指出在力量训练中要建立静力性练习、克制性练习与退让性练习的合理比例关系,特别要加强肌肉快速收缩对抗最大负荷的爆发力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负荷进行综合的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的监测与评定。  相似文献   

11.
试以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来研究与分析体操运动员的训练环节与环节训练,结果表明:体操运动员的训练系统,由四个训练环节组成及四个一级子系统。四个环节互相关联,但又有一定的相关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军人体能教学训练模式的探索,提出相关的训练模式,为军人进行体能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施训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引体向上是《军人体能标准》中达标率相对较低的一项考核项目,部分官兵达不到训练与考核标准。基层部队多受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以及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成绩提高的效果不明显。设想按照不同训练负荷、不同肌肉收缩形式,通过分组训练,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对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以期为基层部队开展科学、有效的引体向上训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时间-运动"分析法对中国女子手球队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在模拟比赛、4打4训练、6打6训练、半场传射训练中的不同维度负荷进行比较,探讨使用不同训练方法的中国女子手球队运动员的加速、减速、左右变向、跳跃的负荷特征。结果:模拟比赛中运动员的累计负荷与4打4训练相近,而高于半场传射训练和6打6训练。模拟比赛中各场上位置运动员的加速负荷、减速负荷与4打4训练相近,而高于6打6训练和半场传射训练,其中加速负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低强度加速上。4种训练方法中各位置运动员不同强度左右变向负荷呈现出模拟比赛高于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及6打6训练的特征。半场传射训练的外围运动员跳跃负荷与模拟比赛相似,高于4打4训练、6打6训练;6打6训练中底线运动员和边锋运动员跳跃负荷低于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模拟比赛;半场传射训练边锋运动员跳跃负荷显著高于4打4训练和6打6训练,其中中强度跳跃负荷和高强度跳跃负荷差异非常显著;模拟比赛中底线运动员中强度跳跃负荷最高。各场上位置运动员专项训练时的变向负荷比例较高,但强度较低,高强度变向比重低。结论:参考各场上位置运动员不同强度跳跃、变向、加速、减速的负荷,更接近比赛的训练方法是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的外围运动员、边锋运动员的跳跃负荷和底线运动员加速负荷训练上有一定优势,而6打6训练在各场上位置运动员的不同维度负荷的不同强度训练都较弱。建议:要加强高强度变向和加速能力的训练、不同训练方法的组合及精细化训练负荷的监测,明晰4种训练方法的负荷特征,优化中国女子手球队专项技战术训练的运动负荷,以提高中国女子手球队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运动员和不从事竞技运动能力的个体发育规律能揭示长期身体训练的一个自然理论方法。身体训练的关键规律如下:训练负荷参数要对应于个体的目前身体状况并要调整到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的运动潜能上。基于这一原则,对训练负荷,包括训练内容、性质、量等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应于训练个体的身体状况。训练负荷的调整能使身体训练更完美,更符合目前年龄段个体的身体机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下基本训练原则意旨要考虑人体运动的遗传特性和身体特征。要可变、灵活地去学习和提高,因此,身体训练可以被看作为一个专门性地、有组织、有目的地刺激身体潜在运动能力的过程,要符合身体自然生长的节奏。  相似文献   

16.
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备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举重运动员只有在比赛前通过各方面的调整,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才能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研究通过对张湘祥成功参加2001年广州九运会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揭示张湘祥赛前训练的周期节奏、训练水平变化、负荷及其调控等特征,为其本人及中国男子举重队成功参加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要想提高800m跑的专项运动成绩,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中跑运动项目特征和供能特点。在训练中坚持以ATP—CP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为核心,不断加大运动负荷量,重视运动后的恢复,结合创新的运动技术,经济有效地利用人体内产生的能量的科学训练体系,使中跑的训练更加系统、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影响到体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其要素包括: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关系;体育教学风气和体育教学常规;体育教学评价。对这些要素逐一分析,并提出优化体育教学心理环境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因素分析技术引入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训练中影响运动员成绩的诸因素进行动态分析。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分析中样本量及样本分布规律的约束,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为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训练一体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为促进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训练的有机结合提出“一体化”训练概念,并对“一体化”训练模式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部队军事训练的有效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