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橘内生菌资源很丰富,柑橘的冻害与病害的防治及果实品质跟内生菌有很大关系.通过对8个不同柑橘品种的组织表面消毒和耐冷处理,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与划线分离法,从中分离出8种耐冷内生菌.运用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对分离到的耐冷内生菌进行了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运动性检查.得到了各耐冷内生菌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2.
6种海洋微藻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培养的6种海洋微藻用有机溶剂与水提取其活性物质,提取物用圆形纸片法对3种细菌和2种真菌的生长进行了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在6种海洋微藻中,塔胞藻的抗菌谱最广,分别对4种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亚心形扁藻与塔胞藻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性最强.在所有的菌中,黑曲霉对微藻提取物较敏感.不同的微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微藻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关白附(Aconitum Coreanum(Levl.)Rapaics)中分离出内生菌共29株,通过TLC检测筛选出2株可能产生生物碱类成分的内生菌.对筛选出的2株内生菌株的发酵培养物分别以纸片法和MTT法进行抑菌和细胞毒活性测定.实验结果显示,2个内生菌株发酵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肝癌细胞SMMC-7721、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2株内生菌分别被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9,(6):18-25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采自商洛的野生艾蒿根、茎和叶中分离到54株内生菌,其中35株细菌,19株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供试靶标菌,采用纸片法对分离的艾蒿内生细菌进行了拮抗活性的筛选,以棉花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茄病镰孢霉为植物病原菌,用对峙法对内生真菌的拮抗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和真菌在野生艾蒿中的数量分布均表现为在根中最多,茎中次之,叶中最少。从内生细菌中筛选出了4株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是BS-6和BR-6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拮抗作用,BR-9和BS-12菌株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拮抗作用;从内生真菌中筛选到2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是FS-8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FR-4菌株对茄病镰孢霉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由此可见,野生艾蒿组织中内生菌含量较为丰富,而且其中存在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其内生菌资源应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西双版纳香荚兰11个不同种植区土样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分析,分离出真菌优势种群14种、细菌31种、放线菌8种。细菌中芽胞杆菌占半数以上,放线菌中金色类群和白孢类群占优势。要从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对其病害进行调控,需要进一步摸清优势种群与病害的关系,并从中找出其有拮抗性的优势菌,分析研究诱发其有拮抗性的优势种群条件。  相似文献   

6.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植物内生菌概念形成、内生细菌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等不同方面对植物内生细菌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阐述,总结其发生规律,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类微生物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以牛肉膏蛋白胨和N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研究从杜鹃中分离内生细菌和抗生素测定的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毛白杜鹃(R mucronatum)中分离培养后并用划线法分离得到内生细菌的纯培养物.通过菌落形态的观察和鉴别,革兰氏染色并镜检初步鉴定为5株不同的内生细菌.利用利福平及链霉素梯度平板法筛选得到相应的抗性突变株(3株),此突变株可作为细菌内生性鉴定中的抗生素标记菌株.组织分离时的表面消毒条件和方法直接影响内生细菌的分离纯化结果,表面消毒条件适宜则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柱层析法洗脱分离出了瑞香狼毒根部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并采用抑菌圈法和连续稀释法研究了4种组分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绿脓杆菌7种细菌以及黑霉、绿木霉、青霉、根霉4种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部抑菌性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相>氯仿相>石油醚相>正丁醇相.其中乙酸乙酯相对所有供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6.3mg/m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  相似文献   

9.
选取球形芽孢杆菌单独、与原油共混以及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作用下对裂隙岩样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了该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沉积特性。以乙酸钙为钙源及5种钙离子浓度对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沉积条件。采用菌液注射法对岩样裂隙进行充填实验。结果表明,水压在0. 2~0. 6 MPa时,球形芽孢杆菌单独诱导Ca2+沉积作用30 d后,岩样渗透系数可下降56%~78%;原油存在条件下,球形芽孢杆菌诱导Ca2+沉积相同时间,岩石渗透系数下降30%左右,表明原油对球形芽孢杆菌诱导Ca2+沉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球形芽孢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同时作用下,裂隙岩石渗透系数降低30%~60%,即两种细菌同时作用的充填效果低于单一细菌作用时的填充效果。微观测试结果表明,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物为团簇状的絮状物,由方解石和球文石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砂岩型铀矿床中细菌的种类和分布规律,确定铀矿成矿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因素,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对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不同亚带容矿层中的各类细菌进行富集、分离、鉴定和计数.结果 表明,矿床岩石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多种细菌,其分布随取样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为其中的优势菌群,各亚带地质...  相似文献   

11.
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革兰氏染色实验的教学效果,应用革兰氏染色法,探讨了菌种的菌龄、细菌涂片厚度、碘液媒染时间和乙醇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获得正确染色结果的条件为:首先将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分别培养22~25h、13~17h和18~24h;然后是制作细菌涂片时,取菌量要少于1/3环,涂菌稀薄、均匀;最后是染色。染色的第一步是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60s,再用碘液媒染60s,最后乙醇脱色时间是关键,应严格控制在30~45s为宜。只有控制好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各个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的大肠中生活着60种~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其中细菌约占粪便干重的1/3,总数约100万亿个。目前,肠道正常菌群中仅约10%~25%的种类已经被人们认识清楚,其中厌氧菌占了优势。在厌氧菌中,以脆弱拟杆菌、产黑素拟杆菌和核梭形杆菌这3种无芽孢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含量最高。好氧菌的数量低  相似文献   

13.
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API 20E System)采用多个生物化学指标和数据库对肠杆菌科和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鉴定。从环境中分离到的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和氧化酶试验后,若均呈阴性结果,就可选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将本方法应用于学生教学实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凉州熏醋传统酿造大曲中细菌区系,对大曲中的细菌总数、醋酸菌、乳酸菌及耐热菌进行计数、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显微镜镜检、革兰氏染色、接触酶反应、需氧型、产酸产气、发酵性等特性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具体菌属鉴定.结果表明,大曲表面与大曲中心细菌区系差异明显;大曲中共分离到5株醋酸菌、8株乳酸菌和4株耐热菌;醋酸菌分属为醋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乳酸菌分属为糖球菌属、链球菌属、魏斯氏菌属、乳球菌属和索丝菌属;耐热菌分属为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5.
探讨尿路感染致病菌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分析从2001年到2005年住院治疗的200例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仍然是住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大肠杆菌最常见;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据比例明显上升,以肠球菌为主.并对不同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的耐药率.结论:大肠杆菌仍是住院尿路感染致病菌,但肠球菌、克雷白杆菌、阴沟肠杆菌等细菌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些细菌耐药性高,部分呈多重耐药,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植物外植体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月季、白网纹草、一品红为材料,对其内生菌分离并进行一系列的生化特征鉴定试验及生长曲线测定试验、不同温度下菌株的生长情况试验等,经查阅《常见细菌鉴定手册》,可初步确定月季的内生菌属欧文氏菌属(Erwinia winsloetal,1920),白网纹草的内生菌属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Ash,Priest&collin,1994),一品红的内生菌属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hida,1996)。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与试验室保存的耐盐荚膜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耐高温光合细菌。比较了耐盐荚膜红假单胞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融合子在营养需求、细菌的耐盐性、抑菌实验、融合子降解氨氮和亚硝基氮功能的测定等方面的异同,以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8.
从药用植物大黄藤中分离出内生放线菌2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病菌和链格孢菌为受试菌株,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有14株内生放线菌对1株或1株以上的受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20mm的菌株有1株(ADG11).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藤内生放线菌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对双歧杆菌敏感的11种药物[1],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对从健康幼儿粪便中分离出的13株双歧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初筛出对多种药物具耐受性的菌株,用于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的开发和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氯洁霉素、甲硝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索38.4%,四环素46.1%,氯洁霉素53.8%,甲硝唑84.6%,从中韧筛出对上述四种药物耐药的菌杆共3株。  相似文献   

20.
张继云 《中学生物学》2010,26(6):6-6,53
Bt蛋白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学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 1 Bt蛋白的由来及广泛应用 1901年,日本细菌学家分离出一种"瘁倒病"的病原体细菌.这种细菌在显微镜下呈棒状,是一种杆菌.10年后,德国科学家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又成功地分离出了这种病原体杆菌,并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苏云杆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Bt蛋白.但更为奇怪的是,不久,他也把这种Bt的培养基丢失了.可幸运的是,在1927年,研究人员又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这种Bt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