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王敏 《文教资料》2011,(3):132-133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心理发展障碍,社会互动困难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主要特征。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DI)依据一般儿童习得建立情感关系能力的方式,运用详细的人际发展评估方式,以游戏为主导,采用指导师和家长引导式参与游戏的方式,训练孤独症儿童进行"经验分享"这种重要的社会互动行为,对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协调机制具有较好的效果,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沟通与交往障碍,应用自行开发的“自主交往训练法”对两名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展开训练和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它能有效地缓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促进沟通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儿童普遍眼神交流能力很弱,提高孤独症儿童看人的能力,对于提高教育康复的效果非常重要。孤独症儿童的看人能力训练可以围绕呼名反应训练、注视对象训练、视觉追踪训练三方面进行。开展训练前,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状况制定适宜的训练目标,并基于目标的确定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抓住训练动机,强化呼名反应;捕捉训练契机,塑造注视行为;巧用游戏活动,提升追踪能力。  相似文献   

4.
唐忠卡 《快乐阅读》2011,(21):15-16
本文旨在通过对学龄孤独症障碍儿童学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探讨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提出通过数学启蒙训练,对孤独症障碍儿童进行数学康复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常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6岁时已基本形成.语言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迟缓,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基本要求,要谈不上与人交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口语能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本就孤独症儿童李某的语言训练方案、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以寻求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核心特征之一。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动态评估比传统的静态评估更能发现儿童的发展潜能,同时,孤独症儿童比较易于接受电子设备,所以文章提出基于人机交互游戏的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动态评估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潜能并给予个性化干预。研究选取37名3~7岁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通过孤独症行为核查量表将其分为:非孤独症组、疑似孤独症组和孤独症组。探索以不同中介提示的动态评估范式发现人机交互环境下动态评估的可行性与潜在价值,并揭示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群体的语言发展潜能及差异性。研究发现,相较于静态评估,动态评估中介提示可以帮助教师捕捉儿童的更多潜能信息;非孤独症儿童和疑似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潜能明显高于孤独症儿童;中介提示对于实际语言能力低、学习潜能高的儿童能力提升更为明显。研究认为,人机交互式动态评估对儿童语言潜力的挖掘具有可行性,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干预计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当前,培智学校越来越多地招收了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发音障碍,甚至个别儿童无语言(不会发音,不能书写)。另外,学校还接收了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群体的联合行动协调能力受损与基本社会能力受损有关,甚至影响后期社交能力的发展及其社会适应。现有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群体联合行动协调能力的研究中,已经证实联合行动的不同关键组成部分受到损害,如合作能力、运动预测能力和运动模仿能力;同时研究也深入到了联合行动协调能力大脑活动区域,其中大脑的镜像神经元系统(MNS)和心理化系统(MS)主要参与作用,并且存在异常激活;目前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群体联合行动研究的主要范式是联合simon任务范式。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更深入探索联合行动协调能力的缺陷组成以及行为机制;完善联合行动协调能力的大脑神经机制研究;丰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障碍之一,它严重制约了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因此,关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尤为重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语言训练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是全国最早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的学校。由于孤独症儿童情感、交往紊乱,在精神上存在较严重的障碍,大部分不能到普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如何使孤独症儿童的障碍得到矫正补偿,使他们能够尽快、尽早地融入社会,已成为长期困扰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率先进行了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经过近20年的实践,我校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教育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模式,并将该训练模式通过师资培训推广到全国。同时,我们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突破口,促进了培智学校早教课程改革的研究,探索了培智学校开展早期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很多孤独症儿童到了语言发展年龄却仍无口语出现。口语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有特殊意义:口语的出现,能促进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人和环境对他们的要求,感知自身和他人的情感感受并表达自身的需求,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更好地被社会理解和接纳。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观察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观察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至关重要。由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学习特点.他们对眼前的事物多表现为视而不见,观察事物目的性差,注意力分散、被动,需要教师逐步教给他们观察方法。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训练方式,使孤独症儿童也能学会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事物是一个值得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本将就使用自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观察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践,比较和讨论实物教具、图片以及课件在培养孤独症儿童观察力的优势和不足,以期探讨出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围绕在校的三名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特殊学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可促进其发展。实验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三大行为特征进行,主要包括(一)言语交往能力的训练(二)参与游戏能力的训练(三)自控能力的训练。教育训练是使孤独症儿童走出封闭世界,走向社会的主要方法。教育训练的形式应以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本文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表现,并阐述了教育训练的方法与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赵卫芳 《成才之路》2013,(28):23-23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范围脑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前庭感觉掌管人的平衡感,能避免人在移动时跌倒,并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舍一般都是失调的。要通过在培智学校利用感觉统合运动来进行孤独症儿童前庭觉的训练,矫正孤独症儿童的前庭觉失调现象,并补偿孤独症儿童的身体缺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8,(25):191-192
个人工作系统作为结构化教学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步。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有一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刻板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一般在三十个月以内)的全面发展障碍。尽管随年龄的增长或行为训练的进行,患者的语言、人际交往能力能获得改善,但有些症状和特征将持续终生。我国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约有50万。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约有二三成的孤独症患者成年后社会适应良好,过上了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影响孤独症患者未来发展情况的因素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越早接受教育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叙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活动,需要叙事者充分发挥语言、认知和社会性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方面都存在缺陷。宏观结构的缺陷主要体现为叙事元素不完整及连贯性缺失,而微观结构的不足体现为内部语言的使用不当或复杂性缺失。未来研究应聚焦叙事语篇,运用本土化的评估手段,科学系统地评估孤独症儿童的叙事能力,从而为制订有效的语言能力及社会融合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视频游戏干预是一种现代辅助技术治疗方法,是通过用户在视频设备上进行游戏互动,并产生视觉反馈的干预方法。归纳和梳理近年来国外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采用视频游戏干预的实证研究发现:其主要采用严肃游戏和虚拟现实视频游戏的干预方式提升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运动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在干预效果方面,认知训练的干预效果低于社会性发展和运动技能的干预效果。我国未来应重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行为的干预,鼓励学校合理使用视频游戏干预法并防止儿童游戏成瘾,同时注重视频游戏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无言语孤独症儿童的沟通障碍出发,就其评估分析及多元化训练进行阐述,提出要基于评估、基于生活创设情境,以多元化方式开展无言语孤独症儿童沟通训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写ASD)儿童的主要表现之一,即便是高功能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虽然拥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但语用障碍仍旧明显,常表现为在自然情景下语言沟通能力贫乏、语言偏离情景、难以将词汇或句子串联成较复杂的叙述,语言弹性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