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刚  李倩 《现代情报》2013,33(6):96
文章简述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内涵,构建了企业信息能力提升竞争优势的结构模型,从企业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素质、生产制造过程、市场营销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外溢效应优势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信息能力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构筑了平台."军民结合"创新能力测评是一项复杂问题,不能靠一个指标或少数几个指标进行评估,需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科学地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测评.综合考虑创新意识、创新管理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财务能力七个方面因素建立了"军民结合"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企业"军民结合"创新能力进行了测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体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行为偏好,探索新媒体环境对个体投资用户的决策影响。[方法/过程]基于开放式股票投资在线社交网络(OSN)的视角,分析、确定个体投资用户的主要信息获取行为,以及影响个体投资决策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提出研究假设,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分析个体投资者决策的信息获取行为偏好。[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个体投资者对信息获取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个人分析能力不同的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存在差异;个性化推荐是对个体投资者决策具有较大影响作用的信息获取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制造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员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五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间直觉模糊集的信息表达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ELECTRE-III和IVIFN的多指标评价新方法,与AHP、ELECTRE-III方法相比,解决了多专家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确定性。评价过程中利用专家评议法确定属性的无差异、严格偏好和否决阀值,根据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出可信度矩阵,引进净可信度作为最终的竞争力大小来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珠三角地区三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内部与企业间因果模糊的影响因素,引入跨层次的研究方法检验因果模糊对企业创新绩效与员工服务创新能力影响的悖论。通过问卷调研106家企业,根据个体层次聚合至企业层次的变量特征模糊、关联模糊,检验两者与样本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特征模糊和关联模糊对员工创新能力具有负向影响,其中互动式替代学习具有中介作用;但特征模糊和关联模糊对企业间可持续竞争优势未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提供了从因果模糊的维度划分和结果导向两个方面的研究视角参考,并在促进员工创新能力提高、增强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方面得到企业管理者应做好保护“圈内”、干扰“圈外”,以及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应降低因果模糊程度等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云模型与概率优势关系,提出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6个区域18个省(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水平及波动情况,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波动、创新环境水平-波动以及投入-产出为维度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水平和波动方面差异显著,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可针对所属类型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辨析装备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界定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创新能力,确定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揭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面向全球数字化与创新驱动发展浪潮的核心要义,识别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的结构维度成为基础性问题。首先界定了数字化创新背景下的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创新价值链理论,探析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过程;接下来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六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对其数字化创新过程进行扎根分析;最终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阐释。研究发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可以解构为三大能力模块,即数字化创新产生能力、数字化创新转化能力、数字化创新实施能力。该研究可为开展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姜铸  张永超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60-64,69
根据服务化战略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4个维度构建服务化战略下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择使用差异性服务化战略的两家制造企业进行评价,发现不同服务化战略对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出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础研究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政府投资的基础研究项目参与主体利益目标不一致等引发冲突问题不容忽视。基于第三方偏好信息,应用冲突分析理论的冲突分析图模型(GMCR)方法构建分析模型,模拟基础研究项目决策主体冲突状态的演变与解决机制,通过稳定性求解,分析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决策主体在不同偏好情境下,在冲突中的个体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以期为基础研究项目的多主体冲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政府投资基础研究项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韬 《科学学研究》2009,27(3):445-452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观点,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验证并建立一个新的竞争优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动态能力的两个重要维度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吸收能力不仅对竞争优势存在直接影响作用,还存在间接影响作用;同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从而证实了吸收能力在动态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揭示了动态能力内在结构的非平行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随机优势与概率优势的风险型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升保 《预测》2007,26(3):33-38
本文讨论属性值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的风险型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分析了利用随机优势描述偏好的局限性;其次,给出概率优势的概念,并得出了随机优势与概率优势在比较随机变量取值优劣方面具有互补性的结论;再次,针对风险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结合随机优势与概率优势共同描述方案在单个属性下的局部偏好,并利用赋值级别高于关系的思想集结得到总体偏好关系;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文献中仅用随机优势描述偏好的方法相比,本文所给的决策方法的求解结果要好。  相似文献   

14.
从制造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员工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五个维度构建制造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区间直觉模糊集的信息表达优势,提出一种基于ELECTRE-III和IVIFN的多指标评价新方法,与AHP、ELECTRE-III方法相比,解决多专家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确定性。评价过程中利用专家评议法确定属性的无差异、严格偏好和否决阀值,根据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出可信度矩阵,引进净可信度作为最终的竞争力大小来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珠三角地区三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科研团队具有跨区域、跨层次、多主体等特点,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然而,以往成果对其风险识别存在缺口。从优势理论视角,揭示科研团队创新优势差异对过程风险的影响机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和探索性案例方法结合的方式,分析3个科研团队及其创新过程,随后对其关键风险提炼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优势差异通过诱发个体参与风险、协同分工风险和目标互异风险减弱创新协作与风险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而言,从个体角度看,个体参与风险体现在定位风险、行为风险、能力风险;从团队角度看,协同分工风险表现在成果分配风险、知识共享风险、成员关系风险;从组织角度看,目标互异风险体现在观念认同风险、任务复杂性风险、决策信息不对称风险。据此,从发挥个体优势和创新优势互补两方面给出创新管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政府投资基础研究项目是提升我国基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项目参与主体利益目标不一致等引发冲突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第三方偏好信息,应用冲突分析的图模型方法即GMCR理论,构建分析模型模拟基础研究项目研发过程决策主体冲突状态演变与解决机制;通过稳定性求解,分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决策主体不同偏好情境下冲突的个体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研究为基础研究项目的多主体冲突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可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汪丽  茅宁  龙静 《科学学研究》2012,30(7):1101-1109
 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有效推动企业的创新行为,一直是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论文从创新的过程视角出发,基于“环境—个体—过程”的研究范式,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探讨了环境不确定性及其各子维度(环境动态性和环境复杂性)与企业创新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者决策偏好及其子维度(风险承担意愿和决策综合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创新强度与环境动态性显著正相关,但与环境复杂性的正相关性并不显著;管理者决策偏好在环境复杂性与创新强度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环境动态性与创新强度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管理者风险承担偏好弱化了环境不确定性与创新强度之间的关系。上述结论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管理者能力特征与企业创新决策关系中的影响机理的研究空白,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出发,将企业知识网络的动态能力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网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其不同维度与知识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构建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知识网络知识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模型,进而探寻动态能力在知识优势演化中的作用机理,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有效整合资源的基础之上,将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实现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关键。本文就企业产品质量的差异性的确定,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实施及管理的持续改进等方面,从质量管理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产品质量及其管理的差异,以及企业如何在差异中获得和实现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突破了仅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传统思路,从企业技术创新优势这一独特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构建了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测度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及技术创新策略、方案或项目的选择方法,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