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悠久的教育史上,我国教育目的在表述上发生了复杂的转变。但是不论其表述如何变化,本质是不变的。那么,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什么?该本质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有何启示?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以上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天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在维特根斯坦的学说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不一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维特根斯坦的双重人格左右其学说:一个是科学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一个是人文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两个维特根斯坦时时处于内在的冲突状态.前期科学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占了上风,受压抑的人文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将美学观带入神秘主义;后期人文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占了上风,潜在的科学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又将美学观带入神秘主义.两个维特根斯坦冲突的结果使他的美学观难逃神秘主义命运.而这个祸根在于语言,在于将所有的美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4.
早期维特根斯坦所持的先验伦理观认为:如果我们试图去言说伦理价值,那么此种命题只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依照维特根斯坦的思路,他如此断定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仅从先验伦理观的基本设定入手,维特根斯坦宣称这些伦理价值判断是无意义的理由并不是必需的,因为如此界定的伦理价值判断本身就具有自足性。通过考察还可以发现,维特根斯坦早期试图构建一种先验的伦理观,但最后却是失败的,其原因也就在于其建构依据的先验性:维特根斯坦正是把伦理价值看作是完全独立于经验世界从而最终致使自己陷入困境。不过,倘若以纯粹哲人的身份来看待,维特根斯坦之所以如此做,恰恰是其作为哲人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5.
美的本质问题已经困扰了哲人们几千年,从柏拉图提出千古疑问“美是什么”开始,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提出了无数的关于美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与思维密切关联的意义问题,在语言哲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他所提出的"意义即使用"学说对译学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翻译学中对于意义的研究,使其与语言哲学不谋而合。文章旨在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揭示维特根斯坦"意义即使用"给翻译学中的意义观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讨论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如何批判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其次从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两个概念描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最后简要探讨了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讲人的本质,不外乎是讲人到底是什么。人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在方法论上,究竟是从“人自身”出发还是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之前,没有一个哲学家作过科学的回答。在马克思之后,各家仍然争论不休。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有的说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江珊 《课外阅读》2009,(16):6-6
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说"法轮功"是邪教?如何认识它的邪教本质?"法轮功"邪教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并从欺骗性、危害性和反动性等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