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由任海先生主编的<奥林匹克运动>(修订本)于2005年出版了,该书第一版出书于1993年,两书出版相距12年时间.在这12年中,中国体育历经了许多重大事件:北京两次申奥,首战失利,再战成功;参加了三届夏季奥运会和三届冬季奥运会;期间还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也就在这12年中,中国的体育理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对奥林匹克的认知和认同是引发这一变化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系统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动态,使广大读者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国内有关体育科研机构和十几所高等院校的体育科研人员共同编辑的《奥林匹克百科丛书》近日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全套丛书共计16册,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古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奥运会趣闻录》、《奥林匹克与中国》、《中外奥运明星》、《奥林匹克大家庭》、《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与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与建筑》、《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奥林匹克运…  相似文献   

3.
一定要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奥运会后把奥林匹克教育继续坚持下去,是奥林匹克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这是当前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教育对每个被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家(地区)奥委会来说,都是一项《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任务。从广义和狭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来看,都是一种社会教育,而且在我国已经开展。1993年我国出版第一本奥林匹克教材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课堂教育和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受到资料来源、外语水平和体育社会科学知识欠缺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为迎接2000年悉尼奥运会并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近日隆重推出《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一书。2000年8月6日,该书首发式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国际奥委会执委、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出席了首发式。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诠释奥林匹克运动的百科全书,全书共计700多个条目,70余万字,800多幅精美图片,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多视角地描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全貌,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发展及未来。该书由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田径运动管理中…  相似文献   

5.
评《奥林匹克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拿到由李卞婴先生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的《奥林匹克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后,反复阅读,感悟良多。《新论》从希腊文明和东西方文明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这一视角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发生、发展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脉络,这对于准确把握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促进东西方体育的融合、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和大众化有重要意义。《新论》不仅从宏观的视角,用文化学的眼光俯瞰了奥林匹克文明,而且从微观上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2006,(3):26-2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不应该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还应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因此,顾拜旦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罗格说:“没有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教育,就是一届平庸的奥运会”。北京向世界承诺要办一届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奥运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北京特色的教育遗产。2005年12月6日,北京启动了“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大、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全面贯彻和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来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为了将这一教育计划落到实处,北京将实施“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在中小学命名和建设一批“北京奥林匹克示范校”。《体育教学》将从本期开始开设本栏目,为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是由古希腊对神的奥林匹克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演变而来的。古希腊人相信,举行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就会得到神的庇佑。这一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后来逐渐演变为四年一届的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即古希腊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将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并且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现代国际性的体育盛会的名称。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正是展示中国宗教信仰政策的良好契机,北京办好奥运会应该关注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配合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和讲座的决定,并鼓励体育教师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辟这一专栏,由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员熊斗寅先生负责编写。本讲座共分12讲,计划两年刊宪。讲座就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意义、古代奥运会的兴衰和历史影响、顾拜旦体育思想、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和活动内容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体育国际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做系统的讲授。讲座限于篇幅只能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路,教师们在向学生讲授时请注意收集和补充一些必要的文献资料,以使这一课程讲得既生动活泼又内容新颖。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进一步推动奥运战略的实施,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配合北京争办二○○○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拟于一九九二年六月召开《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战略讨论会。特向全国体育系统征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视伦理的体育价值观、追求和谐的体育思想、倡导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友谊始终是奥林匹克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认为倡导和传承“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可以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契合,也可以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从而凸显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奥运会利益相关者的不断介入,奥林匹克管理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完成了从奥林匹克管理到奥林匹克治理的转型,尤其是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实施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奥林匹克核心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治理架构,奥林匹克运动的5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国家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体育联盟。奥林匹克治理体系不再是每位利益相关者管理自己事务的问题,而是对各方构成的网络化的全球性治理系统,同时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奥林匹克运动和治理体系之间的联系是以人为中心,诸如奥运会选手、运动员、球迷等群体,而奥林匹克治理体系围绕的是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在顾拜旦看来,奥林匹克主义不可能是个系统,而是一种精神境界。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奥林匹克的治理前景必须依赖复杂且系统化的网络治理实践。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目标必须建立在尊重人权之上,只有实现奥林匹克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缪佳 《体育科研》2024,(1):10-16,22
2024年巴黎奥运会是一届百年庆典的奥运会,也是一届在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关键时刻举办的奥运会。百年回望,星空璀璨,法国曾对世界体育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追溯法国浪漫创意的文化渊源、解析2024年巴黎奥运会改革举措、展望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3个方面,阐述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创新共享、追求卓越的精神,其改革创举承载着数十亿人对本届奥运会寄予的厚望,既充满风险和挑战,也关系到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2024年巴黎奥运会以开放、创意、环保为核心共庆体育欢娱,重塑奥林匹克运动,必将再次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变革,巴黎也将作为奥林匹克新时代之城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3.
新版《奥林匹克宪章》解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一百多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宪章》(简称《宪章》)曾多次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但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并未改变。我国奥林匹克出版社从1991年开始翻译出版了《宪章》的中文本,1992年和1993年该社又相继出版两次《宪章》。最新版本是在2001年2月由国际奥委会授权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本。这些《宪章》的出版对于在我国普及奥林匹克知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工作非常重  相似文献   

14.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晚8时在北京"鸟巢"隆重开幕.借助于现代高科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对中华文化的写意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中,实现了体育与文化的理想结合,成为中国人民在崇尚奥林匹克运动中奉献给人类文明的一朵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5.
十年来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拓展,以四年一度奥运会为典型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已深入人心。在普通国民心中,奥林匹克早已成为世界体育的代名词。在我国,从第一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开始,一个以申办奥运为契机的奥林匹克研究便进入一个新阶段。无论是相关图书的出版还是论文的发表,无不体现了中国社会特别是体育界对奥林匹克运动参与的空前热情。为了方便我国学者对这一阶段奥林匹克研究的了解和把握,本文通过对1990年至2001年(资料收集截至2002年初)国内学者在研究性刊物正式发表的相关论文之收集、整理与分析,力图…  相似文献   

16.
第一本中文版《奥林匹克宪章》在我国北京全力以赴申办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最近由中国奥林匹党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的倡议和起草者是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始人法国教育家皮埃而·德·顾拜旦(1863~1937),并在1894年6月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近百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宪章曾多次作了补充和修改,但奥林匹克宪章的原则和精神并未改变。这次的中文版是根据1991年的英文本译出的。  相似文献   

17.
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出版于1931年.这本回忆录记叙了他从1892年到1927年的亲身经历.即从他创议恢复奥运会到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岗位上退休.这是一本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业史和发展史.本文分三个阶段评介这一重要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年终于来到了,我们将以最大的热情来迎接这一划时代的国家文化与体育盛会。它不仅说明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同时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为之瞩目。我谨以新著《圣火在燃烧》献给北京奥运会和一切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正>从洛杉机到北京,中国体育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传承。从198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2008年第一次将奥运的主场定格在中国,中国七次参加奥运会。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名体育播音员,我见证着中国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和奉献。一枚枚奥运金牌,一次次奏响的国歌,国人欢呼雀跃,世界致敬中国,此时此刻,我有太多感慨,更有太多感动。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宪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宪章》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法,它是国际奥委会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所制订的总章程或总规则,为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家(地区)奥委会、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以及洲或世界性的国家奥委会协会所遵守。 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是在1894年6月16日至24日于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上由皮埃尔·德·顾拜旦主持制订的,这次代表大会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