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很早以前,笔者就注意到在我国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述与绝大多数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和国外的大中学教材有点不同.“中教表述”(中学教科书表述)是:“导体里的电流J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而其他书里的表述大都是“导体里的电流跟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或者干脆直接写成“金属导体(或电解质溶液)里的电流跟其两端的电压之比是个定值,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7,(1)
电路识别是学习电路连接和电路计算的基础。中考物理试题在这方面常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考题:(1)由电路图(图形一般不规范)判断是什么电路,或判断电路是否正确,或判断电路中不同位置开关的;(2)根据电路中开关闭合与断开的情况,确定电路的变化情况;(3)根据所要求的电路连接情况,确定电路中应闭合与断开的开关各是哪些。解决这些问题,常用的技法:“电流法”、“节点法”和“拆除法”。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 1.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在金属导体中能够定向移动的电荷是____电荷(填“正”或“负”).电磁铁是利用电流能够产生____的特点制成的.图1所示是一个通电螺线管,此通电螺线管的A端为____极(填“南”或“北”). 2.一根导体两端加2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正好是0.1A,  相似文献   

4.
张庆曦 《中学理科》2002,(10):21-28,47
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具体方法是按图17-1所示电路:(1)先保持电阻R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来改变R两端电压,观察通过R的电流情况,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本章内容实际上就是三个演员(电流、电压、电阻)在一个舞台上(电路图,如图1)演出了很多精彩的节目,这些精彩的节目主要内容有:(1)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欧姆定律;(3)“伏安法”测电阻;(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下面从课标要求、方法点拨和例题分析三个方面谈谈本章内容的学习.一、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和电压及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二、方法点拨(1)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流和电压及电阻关系”实验中的应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要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6.
电磁现象中的“方向”问题,是指电流的磁场方向,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方向,直导体切割磁力线运动所产生的感生电流或感生电动势的方向以及线圈中由于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产生的感生电流或感生电动势的方向。判定上述几类方向问题的方法,分别是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以及自感电流(或自感电动势)方向判别法和同名端等。这些方向问题及其判定方法,内容庞杂,名目繁多,情况  相似文献   

7.
电荷在电路中走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方向总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导线.通过用电器等再流回由源(负极),即由流流讨的路线是一个“闭合回路”一如图1(箭头)所示.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而迅速地连接电路、画电路图.区别串、并联电路以及检查电路或电路图有无错误等.可叫做“电流的回路流向法”.回‘利用“电流的回路流向法”画电路围或连接电路.根据电路图连接中路或根据电路绘画电路图.在最近几年全国各卅.的中考试卷中出现甚_二.现举例说明解答\上题的一种方法.例1如图甲)是实物电路,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当电路中含有与理想电压源支路并联的电阻 (电流源或二者的串联 )及含有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 (电压源或二者的串联 )时 ,节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流方程的简便列法 .  相似文献   

9.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非理想电表的实质是一个会“说话”的电阻,所以非理想电表一般有三用:本身是一个电阻,直接告诉你电流(或电压),间接告诉你电压(或电流).从这一个原理和一个本质出发,高考电学试题中电表内阻的测量问题由伏安法拓展出多种多样,以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伏安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稳恒电流”一章时,常感到困难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不知如何去求,而这一问题又归结于不会画等效电路图.笔者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了“三步法”画等效电路,求等效电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三步法”方法介绍所谓“三步法”就是通过“找节点、标电势、对应画”三个步骤完成等效电路,求出等效电阻的方法.(1)“找节点”:将电路中的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会聚的点)一一找出,并在原电路中简明表示.(一般用加粗黑点表示)  相似文献   

11.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演示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根 《物理教师》2005,26(2):20-20,22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八章交变电流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中,关于电感、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课本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以说明“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和“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但对于感抗与自感系数、交流电频率的关系以及容抗与电容、频率的关系,教材中没有相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网孔电流法     
网孔电流法(简称网孔法)是以假想的网孔电流为直接求解对象,以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为基础,求出网孔电流后,进而求出电路中各电流和电压的方法。它在处理复杂的平面电路中具有独特鹩优点。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填“电表”、“电路的识别”以及“连接实物图”类的题目常常出现在试卷中.为此,本文将介绍解答此类的题目的一种方法——流经法.所谓“电流路径法”就是在识别电路、填“电表”等题目时,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电表回到电源负极.如果没有分流,则电路为串联,电流表串在干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用电器的两端;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流,则这些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就是并联,  相似文献   

14.
“三池”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原电池)或通电引起化学反应(电解、电镀)的装置。也就是常说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或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笔者把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简称为“三池”。怎样掌握好“三池”的有关知识,关键在于辨明电子流动的方向和阴、阳离子的放电规律。本文将“三  相似文献   

15.
一、对“并同串反”规律的解释1.“并同串反”规律的含义“并同”: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增大;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减小.“串反”: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减小;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串联...  相似文献   

16.
学习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断方法(安培定则法)是初三物理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中考常见的题型。同学对螺线管中电流的环绕方向,总是不易准确判断。我在练单杠时,想到一个小技巧,近年来用于教学中,效果都很好,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1手型手(代替“线”)向上握单杠(代替“管”)时,有两种基本手型:(1)掌心向外,我们且命名为“正抓”;(2)掌心向内,我们且命名为“反抓”;2电流的入口电流无论是从螺线管的左端还是右端进入,在第一圈的入口处,只有两种情况:(1)以我们为标准,从前面绕上去的,我们称作“前入”,如图1所示。(2)…  相似文献   

17.
周峰 《考试》2004,(12):39-40
“半偏法”是一种科学巧妙的测定电表内阻的方法,常见的有“半偏电流法”和“半偏电压法”,下面对这两种方法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把原电路图改画为易于看清串并联关系的等效电路图,常常是进行直流电路计算的关键,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类问题。在教学中,我摸索了一种编号法,用它简化电路,简单易行,条理清楚,效果良好。所谓“编号法”就是把电路中每个元件(包括电阻、电表、电源等)的两端都编上号码。可分五步进行:1.找出同一根导线(不计电阻)所联接的各点上电势相等的点。2.将每个电器元件的两端编上号码。等势点只编一个号码或编相同的号码,非等势点用不相同的号码表示。3.画出“电流主路图”。通常我们把通过最多编号点的那条电流的流向称为电流主路;并约定同一编号点,电流不能重复流过。4.连接非主路电阻。即把主路以外的电阻按其两端编号接入电流主路。5.整理。  相似文献   

19.
在电路中,由于开关的断开、闭合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阻,从而引起电路中的电流或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变化,分析判定这类变化,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给出运用“三步法”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丁平 《教书育人》2002,(3):14-16
1实验的背景与目的1.1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形势(1)问题解决法(又称发现法或探究法)是当今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1980年4月,在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公布的件《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提到:“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