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20多年来,中国作家、理论家们对新观念、新方法的建构,让文学回到了自己的本位,促进了各体创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文学观念的更替是一种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动态过程,至今仍处在不断变动之中.而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变动,才是理论与创作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2.
情感作为一种认识形式 ,在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情感是文学创作和再创作的动力性因素 ,整个文学的创作和审美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如果说客观世界的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 ,那么情感则是文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历了确立、冲击、强化的过程。不论是被确立为文学最高创作原则还是受到文艺界对其权威性的质疑,或是对其绝对性的强化,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动以及中央领导人对国际冷战格局、国内政治形势的判断。50年代中国文学规范必然也必须随国家对阶级认定的变化而变化,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被一步步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4.
最初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仅又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爱好。渐渐也,在寻找创作素材、进行文学构象的过程中,我把目光真正投向了身边的儿童,在审视与研究中,我殳现了儿童文学创作对于我从事安育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元杂剧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兴盛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受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影响。①蒙古灭金过程中,北方文人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动。许多文人沦落于社会下层,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较为密切。部分文人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创作,写出大量优秀剧本,  相似文献   

6.
驿路文学是指以驿站以及驿路沿途风光为题材的一种文学现象。驿路文学是清代吉林流人创作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作者群的勾稽,创作心理的寻绎,艺术风貌的描摹,可以看出,吉林流人的驿路创作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构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流人驿路文学在清代吉林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了吉林文坛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正最初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仅仅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爱好。渐渐地,在寻找创作素材、进行文学构思的过程中,我把目光真正投向了身边的儿童,在审视与研究中,我发现了儿童文学创作对于我从事教育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文学创作赋予我儿童情趣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是对儿童世界的肯定和张扬,儿童情趣会让儿童文学更加生动多彩,也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标志之一。经过调查,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会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文学含义极其丰富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艺术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提升,使教学符合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段,原本是在进行书画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创作方法,主要是提高作品整体的和谐性、观赏性,为作品增加了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能够突出语文教学的文学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文学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战。网络文学中“文学的消解”首先便是创作主体成员的改变。其二是网络文学创作目的和意义的改变,它使创作主体改变了对文学形式、内容的观点。第三是网络文学评论呈现出一种无深度的溃散。  相似文献   

10.
作为赵树理和路翎创作思想导向的<讲话>,为文学指明了无产阶级方向,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讲话>的影响下,赵树理和路翎在20世纪40年代都达到了各自的创作高峰,在整合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的过程中,赵树理以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路翎凸现的则是创作主体本身,二人均拓展和丰富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美学意蕴.50年代中期以后,在"左"的政治对文学施以粗暴的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二人文学创作的激情退却了,面对的是文学才思的枯竭和人生命运的劫难.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在对创作的阐释活动中,经常充溢着新的发现。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同步多发生在文学观念急剧变动的时代,批评对文学创新的阐释往往会颠覆既有的文学观,同时又创立并推动新观念的建设和接受。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批评的发现主要体现在对文学观念的不断创新和重构上,并可以从对文学的概念、文学的功用和文学的发展等认识的进展上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2.
陈强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36-138
网络是文学发展流变过程中一个崭新的载体,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文学一人、一笔、一文的创作模式。拟从这个变化的角度探讨文学进入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后写作主体与受体角色的变化中打破主体与受体之间的交流藩篱。网络文学以简捷的发表过程、广泛的流通方式达到全民信息共享,在全民创作的背景下为写作学的发展拓展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论文学意义--"意义整体"的动态生成和历史累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文学活动的过程密切相关,从最初的创作意图、创作中的叙述意向、到凝聚为文本意蕴、再到接受者的审美意味,作品的"意义整体"就是由此四要素融成一体的多元结构.同时,意义整体的四要素又可分为两个维度:创作意图、叙述意向和文本意蕴三个相对稳定的贮存性要素构成共时性维度,读者的审美意味这一处于不断变动中的生产性要素则可视为历时性维度;共时性维度是意义整体的基础,历时性维度是意义生长累积的动力,作品的图式化构成和读者的具体化阅读二者互为诱发,不断累积,从而使一部伟大作品的意义整体始终处于绵延无尽的历史生成之中.  相似文献   

14.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文学活动过程中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的出现,既标志着文学创作的成熟,也标志着文学活动发展的成熟,同时还标志着文学接受水平的提高.在这个定义所包含的几个因素中,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新时期小说作品和作家创作心理、创作过程,认为无不契入儒文化精神的特质。儒文化和作家自我意识的互补照映,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种独特现象——新儒学文学。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小说创作是张恨水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文学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种文学实践,它展示了现代中国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无论是作为现代中国民族文化叙事,还是作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学实践,张恨水小说创作与民族文化认同有着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一、从文学形象的创造性到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人是万物之灵,而“文学是人学”,任何题材、体裁的作品,其实质都离不开写人,写人的情绪、感受、心理、性格等等。同时,也表明文学是由人创作,并由人来欣赏的。所以,系统的看,文学艺术的创造过程是一辩证统一体,创作过程与欣赏过程互为存在互为作用,联系这一对矛盾体的中介物正是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网络文学的繁荣,网络文学有以下几个特点:创作主体平民化、自由化;创作过程快速性、交互性;表现形式多样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它选材的相对狭窄约束了受众视野,对于传统文学在表现主题和创作手法上造成了冲击,但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网络作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对集句诗的评价,很多集中在“文人显示和炫耀文学才华的文字游戏,是一种文学上的消遣娱乐”。在研读明传奇后,本文作者借用巴赫金著名的“复调理论”进行思考,认为明剧作家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落文人因科举失败而失意,借剧本创作来宣泄情感、实现自我的过程,表现为一种“俗的戏曲创作和雅的集句诗添加,两种不同文风同时存在。既不完全融合也不互相分割而共同构建了明传奇”的“复调”式创作。  相似文献   

20.
欣赏想象力十分重要。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欣赏是创作的逆行,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完成。“如同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想象的过程一样,任何艺术欣赏的过程,也都是想象的过程。我们把前一种想象称之为创作想象,后一种想象叫做欣赏想象。没有欣赏想象,也就谈不到真正的艺术欣赏。”诗歌教学是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服务的。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当首推培养学生的欣赏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