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掷标枪自1908年被列为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在文献资料以及实际训练中,均认为投掷标枪应“沿纵轴用力”。我们在探讨投掷标枪出手角度问题时发现,现今运动员投掷标枪并没有“沿纵轴用力”。我们认为对此问题应有清楚的认识,才能进一步研究探讨投掷标枪的适宜出手角度。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避免引起误解,首先确定标枪飞行角度的命名。标枪飞行有三个角度存在,即投掷角、迎角、姿态角。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场拍摄与图像解析的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子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下肢动作有3种不同的时间变化节奏模式;在标枪出手瞬间身体各环节(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以及标枪出手的速度)变化基本相同;标枪出手瞬间所获得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标枪的出手角度、初始攻角和初始偏航角度比理想值普遍偏大;在最后出手阶段,制动腿膝关节都在逐渐伸展,在出手瞬间的制动腿膝关节伸展角度大于最后用力阶段中的膝关节最大角度;在T1—T2阶段的肩轴与髋轴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同时,加速距离主要取决于试图达到最佳投掷效果的许多动作。  相似文献   

3.
对投掷项目最佳出手角度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抛体运动原理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投掷项目的最佳出手角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论证了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与运动成绩及出手速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投掷项目中最佳出手角度都远远小于45°,尤其是标枪和铁饼表现的最为突出,而且,出手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最大出手速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投掷标枪飞行的初始条件,结合风洞实验所获取的标枪空气动力学特性及标枪的物理特性参数,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模拟投掷标枪的方法,揭示出投掷新型女子标枪的最佳出手角及迎角,同时指出了影响标枪的升阻比及空气动力力臂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及其运用舒雁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基础部广汉618307)田径运动的投掷有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这些项目虽然所用的器材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投掷技术必须符合力学原理,才能投掷得更远。因为,投掷的成绩决定于投掷物的出手速度、角度、空...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风洞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女子标枪的最佳出手角度和初始攻角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出手角度和初始攻角的对应关系.根据两种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的模型,对女子标枪运动员使用不同米级女子标枪的实际最佳出手角度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投出实际最佳出手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至标枪出手阶段的投掷臂动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8名运动员右肩角波动较大,投掷臂的投枪动作幅度较小,投掷臂向左后扭转不充分,肩髋的扭紧程度相对较小,影响了投掷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标枪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项目,由身体末端发力作用于器械纵轴上非周期运动项目。躯干力量(即核心力量)不仅是投掷标枪主要发力源,而且也是上下肢力量传递的中间环节,因此躯干力量的强与弱对标枪专项成绩有一定影响作用。通过三维影像测试解析、实验等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学院24名二级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核心力量训练。经研究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最后用力阶段,右脚着地时躯干后倾角、髋转角、右膝角有显著性差异;左脚着地时左膝角、投掷臂与躯干夹角、髋转角有显著性差异;枪出手瞬间出手速度、躯干后倾角、左膝角、标枪专项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对二级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身体关节角度的改变、重心的稳定、发力时身体姿态的保持、满弓技术的形成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投掷项目最后用力技术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对铅球、标枪、铁饼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得出:铅球、标枪、铁饼三者最后用力时起点不同;器械的出手路线不同;三者最后用力动作决定成绩的因素相同;用力的顺序和目的相同;用力顺序中的"用力"是人为的用力过程,不是被动过程,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为投掷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出手速度之间的推铅球出手角度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在合理的假设之下,从数学与力学角度出发,对投掷铅球的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出手角与用力角的分析讨论,给出了投掷铅球的最佳出手角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投掷铅球的远度公式、用求极值的方法、导出了最佳出手角度公式;对此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投掷铅球最佳模式表;着重就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的关系作了探讨;最后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投掷铅球远度的三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掷标枪后备人才最后用力投掷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优秀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的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掷标枪技术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最后用力时的右脚着地发力不积极;左膝关节弯曲过大,并在出手时没有充分伸展;投掷手臂没有明显的延迟动作。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力学和数学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铅球投掷距离与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三个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通过作图逐层对影响铅球投掷成绩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了三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尤其是明确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的影响,为科学的训练、选材以及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索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采用了高速摄影机与影片分析,对车荣祥等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过程中,身体水平速度和器械(标枪)速度、身体躯干角度的变量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男子优秀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进行训练,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结果发现:1)决定标枪飞行远度的是出手速度,完整技术中的助跑速度是决定出手速度的因素之一.2)确定标枪合理助跑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能力和完整技术水平的发挥,从而提高助跑速度速度的利用率.3)投掷步的步长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而定,交叉步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速度,技术的发挥,所以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到助跑速度的稳定性.4)助跑速度的针对性训练对运动员出手速度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标枪投掷步教学重点难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并结合多年田径教学实践对标枪投掷步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对标枪投掷步技术教学重、难点,应根据各步技术在投掷步阶段所起作用和最后用力发力的时机和发力的过程来确定,进而对抓标枪投掷步技术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以力量速度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尽管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投掷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决定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共同的。包括出手高度、出手角度以及出手的初速度三个方面的因素。章通过对这三个因素的力学分析,为铅球的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旧最佳铅球投掷角度公式的实践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新、旧最佳投掷角度公式的真实性,运用最佳出手角度标志线,对新、旧公式进行了抽样检验.结论:新公式与实践相吻合,传统公式则严重偏离实践;新公式的标志线可使运动员准确、直观地掌握适合于自己的最佳出手角度.建议:将田径教材中的传统最佳投掷角度公式换成新公式.  相似文献   

19.
铅球的飞行距离与其影响因素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理角度出发来分析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对飞行距离的影响,建立投掷距离与其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用MATLAB编写程序最终解析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根据新规则研究了男子标枪飞行的最佳初始条件组合.根据风洞实验的气动力和力矩分析了新、旧标枪的差异.用等高线图分析了出手角度、初始攻角和初始俯仰角速度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各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为标枪运动员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最佳初始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