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贫困大学生在择业中容易出现的八种不良心理倾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个加强”和“三个结合”的对策,帮助贫困大学生调适不良择业心理,顺利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系列调查之三关注高校贫困毕业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受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困难,从而导致贫困生的择业心理压力增加。笔者通过与贫困生座谈和问卷调查分析,贫困生的择业心理负担在认识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及社会心理维度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打造边远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面对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边远高校贫困毕业生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本文论述了如何争取竞争优势以提升边远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我国每年将有近百万贫困大学生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贫困大学生与家庭条件优越学生比较,在签约时间上滞后,在签约率上偏低,在择业岗位上偏差,就业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贫困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1、学业成绩优势少。在贫困大学生中不乏学科成绩优异者,但大多数贫困生来自于老少边穷的农村山区,教育基础本来就较差,加上家庭…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也不例外。根据贫困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其原因分析,指出了贫困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从正视就业多元化现实、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挫折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克服心理障碍等为抓手,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择业心态的调整,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教育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新兴而庞大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及其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高校、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然而,由于严峻的整体就业形势、陈旧的传统就业观念、不健康的就业心理、较低的综合素质、高额的就业成本以及匮乏的社会资源.贫困大学生在签约时间、签约率、择业岗位三方面较普通大学毕业生显得滞后、偏低与偏差。要改变此局面,唯有贫困大学生毕业生自身、高校、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指导理论与大学生就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就业日益走向市场化,自主择业、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使他们在择业、就业中面临更多的选择,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前受教育的最后一站,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以重庆市5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学历与专业知识及技能、专业设置、就业政策以及专业实习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高校因素。在探究贫困大学生就业高校因素的基础上,从高校层面提出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寅  王澜 《文教资料》2007,(20):49-51
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透析当今大学生择业观问题,从分析大学生在择业意向、择业态度、择业自我定位和择业诚信危机等方面入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从社会、高校、个人三个方面改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贫困生就业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贫困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化,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学校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以来,高校毕业生走上了自主择业之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要破解高校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相关职能,科学设置招生专业,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就业信息服务,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优势高校(如“985”高校、“211”大学)学生获得的社会尊重,如果在人才选拔中演绎成简单的符号尊重(如限定为资格条件),这对于弱势高校学生和其他社会人才而言,其公平权力被剝夺就是一种隐性的符号歧视.在“不拘一格选人才”、“培养人才”成为制度化规定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与促进公平的国家教育政策相悖的误区.它对优势高校的学术精神、弱势高校的生存发展、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受挫及其调适办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对顺利择业不利.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现象的泛化,促使理论界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对高校效率的解读,论述了隐含在贫困生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分析了对高校贫困生“道德关怀”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师范生历史学习动机呈现多样性 ,阻抗因素具有复杂性。随着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并向一级师范迈进和五年制师范学校实行“专升本”选拔制度 ,历史学科教学在不断加强的情况下 ,研究学生历史学习动机及对其阻抗因素进行分析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既是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更多的高职学生把学到的技能用到自主创业上,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和新的职业岗位,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管理中应用激励理论是实现科学管理、调动职工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的客观需求。因此,按照激励理论的原理,针对高校管理对象的心理行为规律。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去激励教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积极创新;调动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相似文献   

18.
勤工助学的大学生遭受侵权的情况严峻:大部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时被拖欠;超时工作严重;扣押现金或证件;不良中介诈骗;工伤事故的风险.造成大学生屡遭侵权背后的无奈原因是:法律保障的空白;缺乏有效的监管、维权机制;勤工助学组织不完善;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学生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防止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遭侵权的对策是健全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勤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档案是反应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始材料。它既是学校考察录用、培养教育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国家和社会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更是每个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的人事档案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促使师专生中的一些人走自主创业之路.据研究可知,影响师专生创业成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自信心、意志力、创新能力、诚实守信、沟通合作和自我调节等关键性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在创业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师专学校必须从思想观念、心理训练、教学改革、社会实践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创业教育强化师专生创业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创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