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和结构特征,并与浙江省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指出,陕西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知识创造能力较强但知识流动能力差、企业缺乏原始性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而提出提升陕西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和结构特征,并与浙江省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指出,陕西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知识创造能力较强但知识流动能力差、企业缺乏原始性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而提出提升陕西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国也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升科技实力.但科技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水平.但目前从知识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来看,我国的创新能力水平与世界强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地探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争取在现有水平上实现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能力涵义,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信息的需求,论述了知识资源与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支撑内容和支撑方式,并指出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稳定的保障机制和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基于2012—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对河北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然后对河北省34所公办本科院校在科技人力投入、获取科技经费和承担课题、科技产出、成果鉴定授奖等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提炼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2 6”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农业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构建农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本研究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2008-2017年间农业科技创新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突变级数法的静态评价方法和基于信息集结角度的多时间段跨省区变化速度的多维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东部多数地区,其整体变化趋势有下降趋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西部地区,使其变化速度有明显上升趋势,且高于东部地区;江苏、安徽、陕西等省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变化速度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选取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对各省市高校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后,发现中国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一般都较高,西部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而中部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居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本科生阶梯型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的选拔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人才和制度保证,同时还提出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竞争平台;在各种科技创新竞赛中证明,该研究方法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增强西部地区科技能力的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东、中、西部几大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悬殊,这也是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区域科技能力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西部地区如何创新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机制、政策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对西部地区科技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与东中部地区对比后提出:西部地区今后应在投融资机制、社会管理体制、制度和环境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技竞赛有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实践型和研发型人才。本文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对参赛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本质、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构建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运用模型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做了定量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主要的软环境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山 《中国科技论坛》2007,(11):21-24,32
本文在回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市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构建了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之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连云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合作"指标和科技创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标的基础上重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对带内11个省市2013—2015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发展变化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两级分化严重;各省市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不同,各有优势;各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建议充分发挥带内领先省市的示范作用,各省市在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带内科技合作,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技创新自身特征,从科技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3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广东省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3个维度发展各异,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略有上升但波动起伏较大。针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大人才引进力以及推进技术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是动态监测科技创新活动,反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力支撑。本文在充分认识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概况,从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出发,以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设计了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的指标体系,并为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拓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企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和直接动力。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其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计算了其关联函数计关联度,得出定量分析结果,实现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39所“双一流”高校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首先利用熵权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确定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其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为结果变量,选取研究与发展人员、科研经费、专利申请、学术论文、专利授权、成果授奖数、成果转让收入7个条件变量,研究影响“双一流”高校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组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与发展人员、科研经费、学术论文、专利授权、成果授奖数和成果转让收入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前因条件,同时根据不同的条件组态归纳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三种路径以及阻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三种路径,最后结合科技创新能力组合路径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欧阳建超 《中国科技信息》2011,(13):154+156-154,156
本文通过对科技信息素质与创新能力概念的简述,讨论创新能力培养与科技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详细分析以科技信息素质教育推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调研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国防科研院所的特点及其科技创新能力内涵;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样本,围绕国防科研院所"一分为二"的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要素,提出了从共性能力与核心能力两个方面开展评价的思路;以"抓住核心能力、注重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为宗旨,提出了"两个体系、三个阶段"的评估办法,为国防科研院所部署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或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