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重庆C大学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行为、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和自身能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均有显著影响,而婚恋情况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不显著。在学生行为方面,所教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更大;在教师角色方面,担当多重角色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更大;在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越紧张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越大;在自身能力方面,自我期待与自身能力越不匹配的教师职业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期望过高、政策调整过快和个人感受过强等方面。过大的职业压力会引起教师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问题行为等。研究者大都主张在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基础上,采取应对性策略来缓解。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中,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来自于自我认知、工作能力、人际交往、高等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及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等六个方面,可从社会、学校和个人角度进行相应的调适。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太重是不争事实。传统心理学对于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多数着眼于职业压力给教师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只关注有心理问题个体的弱点和缺陷,把主要精力放在通过发掘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来更加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应对职业压力的调适方法有:从积极情绪体验入手,提升高校教师的情商指数;从积极认知转变入手,改变高校教师的压力性质;从积极人格培养入手,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5.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教师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自身和高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南京高校教师的职业疾病情况、自我意识、形式和内容、以及遇到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南京高校教师自我锻炼意识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为教育管理机构以及高校领导提供参考,以达到减少高校教师职业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专业自我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存在着自我意象迷失、工作满意度过低、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缺失等现象,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我角色定位、提高职业满意度、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途径来确立专业自我,加快专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大学等十所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职业压力的影响显著,且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主要受到职业压力中的教学工作直接压力、自我提升压力、职业环境负面评价的压力、信息快速更替的压力影响,而人际关系与机会竞争的压力以及管理机制的压力对职业倦怠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个层次,它的发展受教师个体因素、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院校管理水平的制约,因此,培育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建立系统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政策体系,实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策略,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批学校转型,使教师承受着比其他职业从业者更大的心理压力。形成转型期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为:社会期望、学院办学层次提升、教育对象新特点、新的评价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教师自身职业压力加大。为调适转型期教师心理问题,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应强化对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坚持发展性评价,变职业压力为动力;保障教师教育行为自主权;增强教师自身调适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陕西8所高校591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对其职业压力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5.2%的教师面临着低度职业压力;52%的教师面临着中度职业压力;22.8%的教师面临着高度职业压力;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工作保障方面。女性较男性有更大的职业压力;导师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非导师组的压力;重点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高于一般高校教师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地方性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发展有其特殊性。从高校教师的角色与教师专业属性来分析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阶段及特点,旨在通过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探索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适应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政治控制模式到准市场经济模式的演变过程,专业技术职务内涵也经历了相应的衍变并不断丰富,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社会化评审机制不健全等与宏观政策趋势不相适应的制度障碍,不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按照专业技术发展逻辑,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应在理顺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模式的制度潜力,以进一步解放高校教师的生产力,促进人才成长。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and politic systems,the professional title system of teachers in a university has experienced a gradual changing progress from the political control model to the quasi-market economic model,and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osts has experience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and has been constantly enriched.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too muc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incomplete mechanism of social evaluation and inadaptation of the macropolicy trends,and the system obstacles,and they all go again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in a university.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ic of th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title system of teachers in a university should be based on straightening out the relations of the government,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ers,and the system potential of market economic model should be applied,so as to release the labor of teachers in a university further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talents.  相似文献   

13.
幼儿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受到的教育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学前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高校要以培养具有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的优秀幼儿教师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事业面临的师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工程教育环境下,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以及我国专业教育认证的具体情形,重点分析了此过程对环境工程专业教改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产学研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最终目的是大幅度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不能落到实处,高等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超越与提升难以实现。要践行高校教学改革,必须从分析高校教学改革之"痛"的主要原因入手。高校教学改革只有从高校教师自身的践行做起,进行教学方法的深入改革,才是解决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学术的研究则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在教学学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下可以有效推进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外部评价环境。在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生成中应该着力于教学学术理念与教师角色、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及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改善并且有效地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要求我们关注教师自身的实践理性,通过加深对教师思维与行动的认识来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实。本研究采用质性方法分析了某重点大学的教师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冲突话语及其解决方略,并将他们行动背后的实践理性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进行了关联。在对教师群体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呈现了一名大学教师实践理性的表征样态,即整合、中道和权衡,以期作为了解和理解中国大学教师专业实践的一个镜像。研究发现,教师的实践理性与其所生长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场域之间存在勾连。如果我们借用中国文化和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加深入地描画出中国大学教师实践理性背后的社会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8.
In the ever-changing higher education climate, university teachers often rely on traditional, teacher-centred educational practices. While universities worldwide attempt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y investing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ny university teachers do not receive formal teaching training – even though teaching is often the largest part of their job responsibilit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an evidence-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dealing with student-centred, active learning on the teaching competenci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 total of 189 Polish university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a five-day study visit at Ghent University (Belgium).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were invited to complete a pre- and post-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fter the study visit, the participants do not only feel more capable in their roles as (a) educational designer, (b) classroom manager, (c) assessor, (d)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 (e) differentiator, (f) lifelong learner/innovator, and (g) quality guard, but also effectively plan to change their behaviour regarding these roles and believe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ir impor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fessionalisation initiativ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university teachers’ behaviour, capabilities and beliefs concerning more student-centred teaching for the better. The article concludes, however, by implying that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the institution’s professionalisation policy, too impact the succ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务晋升政策起源于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声誉和社会地位,后来演变为以职务名称制度鉴别教师,再后演变为以职务评聘制度界定教学岗位。随着此项政策与教师聘用制度、教师福利待遇的融合,政策异化现象明显。教师从关注专业发展异化为重视职务晋升,高级别职务限额让教师专业发展受挫,职务等级升迁的不可持续性使教师过早放弃专业发展,在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上的指标配置让教育发展失衡。为此,真正实现评聘分离,调整并延长职务等级,用不同能力类别而非能力大小来设置职务等级成为此项政策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才会如此受到关注。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遇到不少困惑和挑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其次要辅以必要的促进和帮助手段。主要策略有:为教师“赋权增能”,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升创新的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实践与反思,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