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薄俊生说过:有人把语文看成是几本厚厚薄薄的书,这样的老师从语文中看到的只是灰色的书页;有人把语文看做是案头批不完的作业,这样的老师从语文中感到的只是日子的无奈。我把语文看作是神奇的矿石,是祖先的乐器,当我凝神走近它,我听到了深藏于地底的乐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薄俊生说过:有人把语文看成是几本厚厚薄薄的书,这样的老师从语文中看到的只是灰色的书页;有人把语文看做是案头批不完的作业,这样的老师从语文中感到的只是日子的无奈。我把语文看作是神奇的矿石,是祖先的乐器,当我凝神走近它,  相似文献   

3.
通常有人对语文教学有误解,认为语文课程是死的,只要学生肯读肯背就行了,很多家长这样说,不少老师也这么讲,而我作为语文老师却无法苟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的理解是: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活”字上下工夫。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精心批改好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只是关心分数,至于作文的批语,很少有人琢磨。学生对作文批语的漠视让很多教师都感叹:以这样的批改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可谓是劳而无功。其实,要让学生关注老师作文的批改,老师必须有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要改变过去“一锤定音”的惯性做法。近年来,我在作文批改中创新了“分数累加式”评价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玉红 《江苏教育》2007,(10):22-23
常听身边的语文老师这样长叹:语文教学。难!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何有这样的感慨?是啊,目前的语文课真的不知如何上了,太复杂,太高不可攀。 曾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对!为语文课“打枝”,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走向简约。从自己的理念、思想先行——删繁。  相似文献   

6.
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就听到身后有人喊:“老师,等一等。”我回过头,只见几个同学拿着本子追了过来。“有问题吗?”“不是的,我们想请您给我们写几个字。”“写字?”我愣住了。“老师,是这样的,我们听说您的字写得非常好,我们想请您给我们签个名。”几个同学用恳求的声音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学电视上的追星族,竟然把我当成明星了。“好。”我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我话音未落,“呼啦啦”从教室里又拥出一群手拿笔记本的学生,叫嚷着:“老师,给我签一个。”“给我也签一个。”……怎么办呢?我有点为难了,每人签一个…  相似文献   

7.
在和许多老师聊天时,经常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慨:教文言文很没味儿!但我觉得不然。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如果能抓住“诵读”与“积累”这两个基本理念,那么她也能散发出“语文”特有的芳香。  相似文献   

8.
王晓媚 《陕西教育》2011,(10):55-55
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我不爱上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学语文呢  相似文献   

9.
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我无意中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不知为什么,我孩子的适应能力总是不行,她老是跟不上语文老师的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常听到有人这样向别人介:“这位是于永正老师的高———王晓虹老师。”也常听到有这样对我说:“晓虹,我好羡慕,有于老师这样的师傅多幸福!”听到前者,我惶恐不安,只能怯地说“高足谈不上,谈不上”;听到后者我则充满着自豪与幸。是的,当于老师的徒弟的确很福。不过细细品品师从于老师以的感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头。因为开始我是被逼进于老门下的;因为我是他众多弟子流泪最多、挨训最狠的;也因为离他最近,了解得最多,得到的益也最多。1995年,刚刚被任命为教导主任的我,在学区执教了《黄继》一课,引起了当时任教研室副…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教学质量调研中,我上了一节五年级音乐课,教研员给我评课时说:“张老师,上课时总听到你称呼学生为‘孩子们’,你知道五年级的学生喜欢你这样称呼他们吗?”说实话,我没细想过,只是在观摩一些研究课时,听到老师这样称呼学生,在我听来颇感亲切,于是也在课堂上学习运用了。教研员老师的一番话,引起我的思考。后来我在任教的五年级三个班做了如下调查。  相似文献   

13.
培特老师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的感觉是对还是错’。怎样感受和表现音乐,是孩子自己的权利。”把对音乐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现看作幼儿的“权利”,我是首次听到。在培特老师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处处感受着他对幼儿的理解、接纳,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问答题:“雪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雪化后变成春天!”就在写出这个答案的一瞬间,这个孩子在潜意识里一定是看到了缤纷的花儿、翩翩的蝶儿;一定是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流泉。可就是这样一个新奇美妙的答案,却被我们的老师重重地打上了一个“×”号!这个故事近年来常被人拿来作为批判语文老师扼杀学生个性、毁灭学生创造的例证,语文老师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心头被封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那么,面对21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语文教师的路在何方?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薄春节 《考试周刊》2011,(31):44-45
在办公室里,我经常会听到语文老师这样问:"你今天布置什么家庭作业?"布置语文家庭作业确实是一件让语文老师头痛的事。  相似文献   

16.
感谢老师     
那是极其普通的一天,却又是那么不普通的一天———我和他有一个约会。那时我上初三,却喜欢上了他——我的语文老师易。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只是莫名的崇拜与喜欢。每天都希望有易老师的语文课,每天都愿意和同学们谈论易老师。直到有一天,听到有人在悄悄议论:“XX一定是喜欢上易  相似文献   

17.
宋梅 《今日教育》2007,(1):24-24
在幼儿园里,你时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声音:“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 老师,辰辰把扬扬打哭了!“老师,小朋友在厕所里面玩水啦!“老师,我的书被他撕坏了……”  相似文献   

18.
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准备给学生上作文课,走进教室后,听到教室内有小鸭的叫声。当时这位教师没有生气,也没有命令学生把小鸭交出来。她用亲切的口吻说:“我好像听见有只小鸭在叫,这小鸭在哪位同学那里?能告诉我吗?”结果一个女孩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小鸭在我这……”老师说:“你把小鸭拿上来给同学们看看好吗?”女孩看了看老师,然后把小鸭放在讲台上。老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同学们喜欢这只小鸭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好,我们这节作文课就写这只小鸭。”就这样一节即兴作文课就开始了。事后,这位…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语文教学像面对一盘散沙,看我们教师怎样把这一盘沙子串起来。我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好处,怎样把这盘散沙串起来,除了认真学习课标、大纲以外,还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节课“一问到底”,老师的“问”牵着学生的鼻子,  相似文献   

20.
近来发现在许多场合,常有人礼貌地给我冠上“语文专家”的美名,我只能傻呼呼的陪着笑,真的是担当不起啊!我绝对比不上一个在小学语文领域耕耘的老师。我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而且我常说自己只是个“坐在家里的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