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2.
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3.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中呈现出漠视生命等现象,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无情的挑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不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生命教育滞后,导致青少年中非正常死亡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生命关怀教育的科学模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视域里的生命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断言:21世纪是体验哲学的时代。这种体验,在笔者看来即为生命体验。生命是体验依托,而体验伴随着生命的全过程,它规定着特定的生命且被这种成长中的生命规定着。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人的整体性存在,包含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实体生命与精神生命、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各个方面,是一条由生存、实践、超越诸环节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之链。德性生成作为这条链上的独特一环,尽管有其特殊的内在生命需要的导向和超越性的精神追求目标,却不能脱离人的现实存在,不能脱离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7.
生命系统复杂性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还原论的机械生命观。这种观点认为,一切生命活动都可以还原为物理、化学反应;生命并不复杂,只是认识的层次问题。但是,按照这一理念来理解生命,却遇到了许多不能解释的困惑。“当我们把一个生命系统剖分成各个部分时,我们所研究的不过是一死物而已。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罗楚春 《中国教育学刊》2004,42(12):8-11,15
教育的生命观是指生命是整体的存在;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生命的发展是自主的。由这一观点出发,生命教育必须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生命整体性的发展;尊重生命及其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和相互差异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尤其是师生关系。生命教育应从构建大德育模式、加强课程改革、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管理入手。  相似文献   

9.
浅析"生命美学"的理论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既有意识、又有对象的活动。从对“生命”的阐释和通过对“生命美学”中两大“逻辑支撑”的逐一分析,可以层层驳斥“生命美学”对生命的看法。“生命美学”的产生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但是它只是对现状的一种思索与启迪,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萎缩,因而不能构成为一种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关怀、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认识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关怀生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由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师生生命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由此,生命教育理念开始在教育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从生命的视角思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问题。文章通过对2004年文献检索,从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视角、生命教育理念与课程实践、学校管理及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这几个方面对生命教育作了综述,以期引起大家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3.
吕谦 《四川教育》2004,(12):21-21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  相似文献   

14.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了夏天;狂风暴雨,汪洋中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天;百川灌河,天高地迥,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金黄,成熟地弯下了腰,带着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被传递到了冬天;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更没有悲伤,就这样,岁岁年年。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决定了生命的发展需要道德的守护。同时,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生命性是教育的一种品性。道德教育只有在生命视野中才能回归本真,才能是基于生命、始于生命和为了生命的事业,实现对生命的关怀、呵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已经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校园中,以发展性辅导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构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长兴县教育实际,建构了一套生命教育理论体系,并在此理论体系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将发展性辅导的方法技巧应用于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建构了生命教育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斯拉 《高教探索》2007,(6):100-101,126
当前我国大学生轻生事件的频发,与大学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着紧密关系。缺失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生命教育本质上是关爱生命的教育,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状况差强人意,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是岁月的一个章节,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生命在给我们幸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我们都是生命的使者也是生命的过客。  相似文献   

19.
揭示了被人们忽视的朱光潜庞大的美学体系的内核-生命美学思想。同时认为朱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与他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而他的人生态度却是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是西方的生命哲学,一是中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0.
生命因教育而更美丽,教育因生命的美丽焕发活力。生命的教育旨在培养一种生命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促进本能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