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受到多种要素协同影响,为辨析最有利于(1)各地区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路径之间存在的异同,基于协同理论厘清外部环境因素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以我国30个省份为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2013—2017年的有关数据均值作为评价依据,从组态视角探究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下工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现实路径。结果发现:金融发展-环境规制主导和金融发展-政府支持主导是影响工业绿色产品创新的2种路径类型,影响绿色工艺创新的路径为金融发展-政府支持主导型,相应省份主要集中于东部;非高工业绿色产品创新和非高工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路径分别为5条和8条,相应省份分布均匀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以及节能环保支出和政府创新支持具有替代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构建完善金融体系、加强政府创新支持、合理运用环境规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明月  李颖明 《科研管理》2022,43(10):71-80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尽早“脱钩”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借助642家工业企业调研数据对政府价格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试图回答清楚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态演进过程中,政府价格型规制的作用节点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路径是显著存在的,绿色工艺创新是中介变量,且间接路径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直接路径。政府价格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的作用节点仅存在于绿色工艺创新向绿色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且政府价格规制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边界性。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贡献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绿色技术创新是提质增效与保护环境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理论,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面板数据,研究政府质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运用Stata12.0实证研究得出:地方政府质量与环境规制均显著影响企业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地方政府质量正向调节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地方政府质量与制订合理的环境政策,对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超效率EBM模型,利用2019年省际截面数据,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基于四螺旋模型,探究政府、产业、高校、社会公众协同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选取政府支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优化度、高校技术转移、公众参与度五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多主体协同联动产生区域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研究发现,单个条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解释力度不强,但相较于其他条件,政府支持与公众参与在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存在3条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包括政产学协同型、政府助力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的公众参与型;两条导致非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均呈现政府支持乏力与公众参与缺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有效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出发,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导致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差异化的联动效应与路径选择。研究发现:高研发投入是产生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存在2种驱动路径,即“政府补贴主导下的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驱动型”和“环境规制主导下的自主研发驱动型”;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政府的“帮助之手”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强度的环境规制只有与其他条件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背后多重条件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解,并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差异化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路径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引擎,已成为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要素。以31个省份为案例,基于组态视角,运用fsQCA方法探究科技创新要素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以及各因素间的联动关系,剖析影响各省份产业升级差异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路径。研究发现:高产业升级指数的驱动路径有3条,可划分为成果转化-科技资金主导和环境规制-科技人力主导两种类型,案例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非高产业升级指数的驱动路径有6条,组态多样且与高指数路径相比具有非对称性,该路径中科技创新环境与科技人力投入存在替代作用,案例分布均匀且集中于中西部省份。研究结果不仅基于组态思维丰富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领域的学术研究,而且为各省份制定实操性强的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检视不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四类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波特假说”的中国实践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相比,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反映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选取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排污费征缴和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均可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是四类环境规制工具的效果随着各自强度提升呈现出差异化特点,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变正、由不显著变显著,环境行政处罚随着强度提高却更加阻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无论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的强度如何,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检视不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性,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4类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波特假说"的中国实践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相比,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更有助于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反映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选取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排污费征缴和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均可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是4类环境规制工具的效果随着各自实施强度提升呈现出差异化特点,排污费征缴、政府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变正、由不显著变显著,环境行政处罚随着强度提高却更加阻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无论地区环境政策法规的强度如何,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阶段下如何驱动经济绿色转型与微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生态文明以及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必由之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顺应了创新与绿色的新发展理念,如何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学界热议的研究话题,既有的研究对战略决策视角下高管可持续导向与战略驱动的绿色创新决策呈现出较大程度上的忽视。基于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 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地驱动效应,即CEO公共价值与环境保护价值导向的经历越丰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果依然成立;(2)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环保投资在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即公共环保经历通过利益相关方价值回应与资源配置两种路径改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3)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外部环境规制中的约束型政府规制与激励型政府规制分别在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分别产生替代效应与协同互补效应,且考虑政治关联,中央政治关联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包括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外部性、绿色产品消费的内部性和绿色技术创新进入壁垒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价格规制、竞争规制和供求规制对减少市场主体在参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性和进入壁垒的机理。研究表明:①市场价格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水平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平均边际收益是政府市场规制对社会福利影响大小的关键因素;②竞争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要系统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福利的关系,需要动态调整规制准入时机,以此提高社会福利;③政府绿色技术创新方向引导、标准倒逼和绿色消费引导是有效的供求规制,供求规制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另外两项辅助规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治理作为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政府环保支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进行雾霾污染治理,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和雾霾污染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提出相应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中国216个或104个城市的研究数据,采用面板空间联立方程、动态面板门槛等估计方法,本文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本地和邻地政府环保支出均能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本地政府环保支出还能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而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但邻地政府环保支出的间接治霾效果不显著。此外,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的治理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当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反之则反是。时段比较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后,政府环保支出的治霾效果显著提升;地区比较发现,除了当地政府环保支出治霾效果面临技术约束外,重点区域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宇  钱水土 《科研管理》2022,43(4):129-138
   本文将绿色金融纳入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框架,考察绿色金融影响环境技术进步偏向及产业结构清洁化的内在机理,并通过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技术进步偏向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绿色金融通过融资规模与融资成本手段影响两类研发厂商的相对利润、研发行为选择及环境技术进步偏向,进而通过直接生产率效应、间接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影响产业结构清洁化。只有当清洁研发部门融资规模占比或享受利率补贴超过一定临界值时,绿色金融才能成功诱导清洁型技术进步的发生,促进产业结构清洁化;而当清洁研发部门融资规模占比或享受利率补贴低于一定临界值时,绿色金融对清洁型产业产值的提升效应则被污染型技术进步效应所抵消,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清洁化。  相似文献   

13.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既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战略引擎,亦是我国冲破资源束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要素。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基于组态框架,运用tsQCA方法厘清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要素间的协调联动关系,剖析导致不同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与多元路径。研究表明:(1)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三种,包括人力-经济资源下资金基础主导型、多元综合主导型与经济-自然资源下技术转化主导型,经济资源投入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推动力;(2)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四种,人力资源短缺是抑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3)高与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实际从区域层次入手,通过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探究绿色技术溢出、环境溢出对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劳动生产率在改善环境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2)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溢出效应均存在并且表现为全国层面;(3)区域外部的绿色技术溢出对改善区域内部环境绩效起到积极影响;(4)外部较差的环境绩效会给予区域内部改善环境绩效的动力,即环境溢出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畅  田晓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236-243
利用我国2004—2017年30个省市的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结合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研究地区环保投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环保投资和城镇化发展均可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城镇化发展可以成为地区环保投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发展、技术进步、就业情况对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地区环保投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不仅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和提升城镇化水平,更需要提高地区间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6.
侯建  王刚  陈建成 《科研管理》2020,41(3):91-100
针对开放式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融合下工业绿色增长路径及动力来源多元化特征,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5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增长结构,并采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系统探究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机制的知识积累动态门槛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异质性显著;总体上,外部知识源化对工业绿色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其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特征:知识积累一旦突破了临界规模,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的正向效应则呈现减弱,且知识积累门槛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雾霾是我国大气污染的突出问题,也是全国许多省市遇到的共性难题。地方政府要稳妥处理公众需求及环境保护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同市作为全国重要煤炭工业基地、山西转型综改的前沿阵地、资源型城市的典型区域,在全国树立了"大同蓝"的知名品牌。文章从理念、支撑、核心、措施、抓手、路径、保障、基础和途径9个方面对"大同蓝"的绿色转型和实践进行总结与归纳,希望能够为山西省及类似区域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关于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构建“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基于组态视角分析风险资本深化、区域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中介规模、创新环境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发展6个条件变量影响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联动关系及影响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受多个条件因素共同作用,并无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中区域创新能力、风险资本深化、政策支持、科技中介规模及创新环境是核心条件;存在4条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其中政策、中介和创新环境支撑下供需驱动型路径包含的案例数目最多;产生非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4条路径非简单对立关系。由此,建议各地区在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路径,政策着力点避免单一且注意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