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注重情感教学 1.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以教师的情感为转移,如果教师把爱心寓于教学之中,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动作、表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佩服的感觉,学生就会以积极主动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耍多一些真诚的关怀和帮助,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变“厌学”为“肯学”,变“肯学”为“好学”。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从而产生学习几何的激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3.
薛雯 《学周刊C版》2019,(19):58-58
在初中阶段,道法课程在课堂上难以引导学生投入课堂中,学生在情感上不能得到满足,从而限制了对道法课程的喜爱。教师要让道法课成为学生爱听的课程,让“情感”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本文主要对初中道法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甘肃教育》2004,(9):35-35
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尊重、信任和期望会使学生切实地感到自己的存在,从而产生情感交流的需要,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之效。因此,平时上课时教师要通过亲切的表情和言行给学生以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一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更好地实现教学且标。  相似文献   

6.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学好英语是我国吸收发达国家文化、科技精华的必经之路。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兴趣是学习的导师,是智慧的源泉。兴趣可以将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兴趣是学好英语的最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姚瑾 《广西教育》2007,(7B):42-42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级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数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学、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浑厚兴趣.任何情感态度均产生与深化,都是以情绪体验为先导的,没有对客观事物的情绪,人的激情就无法产生,也就无法有浓厚情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的情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就是遵循了这样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健。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做到静中有动,动静交融,使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之中,切身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音乐教学才会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歌唱者只有以真挚的情感表现艺术形象,才能让听众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需要配合默契,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会感染教师,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兴奋;反之,教师的兴奋和鼓励会让学生更加爱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歌唱的“教”与“学”中情感培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所产生的与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本文侧重从情感因素运用的角度来探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讨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作用和教师情感投入的途径,试图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成本而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许多教师认为中学英语教学费时费力,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影响英语教学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情感因素的影响。英语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科目,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我们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乡村中学的学生几乎都来自贫困山区,英语基础薄弱,我们就如他们的启蒙教师,不仅要全心地投入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投入我们的情感教育.我通过十年多的教学摸索,在教学中逐渐认识到,乡村中学英语教学要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把握好情感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它易于师生情感交流,易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易于引起师生共鸣。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一、教师在课堂上情感要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都要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为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一个音乐教师在范唱歌曲时,缺乏歌唱的情真意切,那…  相似文献   

16.
戚壮 《辽宁教育》2004,(9):35-35
著名的音乐专家许卓娅说:“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离开了可以使你激昂、感动的东西,音乐教育就失去了最有效的感染力。”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7.
英语情境教学是一个激励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和学生群体共同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保证学习行为持之以恒,最后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列宁曾说:如果没有情感,就永远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思想总是交织着相关的情感;情感是行动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总是受情感的驱使。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是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要融洽。刘国正先生曾阐述“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情感投入,教者会无精打采,学者会兴味索然,要使课堂有声有色,必然要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让师生在互动中体味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0.
于永苹 《考试周刊》2012,(17):63-64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尤其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明确“教是为了不教”的真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有必要的情感投入,则会有情感相容,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情感不容则人心对立,因而事倍功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课程标准明确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