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农民体育需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封庆  田雨普 《体育科技》2010,31(1):114-117,121
农民体育需求问题是农民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农民对体育的需求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经济收入、思想意识、余暇时间以及环境氛围等等。在深入了解农民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的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农民劳动强度等现状进行研究,剖析现时期农民的体育需求状况,以期为我国农民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民体育供需问题是农民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农民对体育的需求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经济收入、思想意识、余暇时间以及环境氛围等等。农民体育供给应该以农民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合理的体育供给内容、供给形式、供给政策才是满足农民体育需求的根本。在深入了解农民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的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农民劳动强度等现状的研究,剖析了现时期农民的体育需求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农民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1  
胡庆山  王健 《体育科学》2006,26(10):21-26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现时期的农村体育,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因素、机构变迁和投入力度因素、导向机制因素、主体力量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农村贫困文化因素等。针对上述制因,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多方培育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个案分析和实地调查法,考察安徽许村体育生活方式百年变迁的过程、特征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体育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理论探索.许村体育生活方式经历了传统体育生活方式发展期、政治化体育生活方式发展期、传统和现代体育生活方式融合期3个阶段.启示:体育文化承载的文化功能能否满足农民体育需求是农村体育生活方式变迁的根本动因;农村社会变迁决定农村体育生活方式变迁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农村体育生活方式的变迁是"解构-重构"的过程;培育农民体育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体育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再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改革的着眼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着重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入手,通过对其再释,强调其现时的科学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导向下的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农村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不同需求来看,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村“一元”社会人口逐渐呈现出体育人口的“二元性”分化趋势,表现为以长期驻留在农村的“留守”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和在外务工的“流动”农民为“一元”体育人口;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形成的原因在于“留守”农民和“流动”农民不同的社会生活表现形式和作用特征;3)由于两大群体生活环境及劳动方式的不同,呈现出体育生活方式上的显著差异(P<0.05),在体育需求、锻炼目的及锻炼内容等方面分化特征显著;4)6个变量的直接效应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体育需求”对农村体育人口“二元性”直接影响效应最大(Beta=0.69),这一特点可作为划分农村两大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人口“二元性”分化趋势下农村体育适应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有8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对农民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活动特征的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題。本文取材于江苏省农村体育的实际,对江苏农民体育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其形成的诸因素、体育活动项目价值取向、体育活动的特征以及开展农民体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结合功利主义理论,对我国农村非正式体育社团活动特性及其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非正式体育活动具有非正式性、地域性、季节性和简易性的特征;同时存在着农民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内容单一,活动时间、强度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为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与31~5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主力军的健身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相矛盾;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农民开始接受城市体育文化和健身手段;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从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移;大部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是自发进行的,农村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体育活动严密组织性相冲突;农村体育的发展表现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农民健身行为发展的非同步性;30岁以下青年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主要生活方式,青年农民静态活动时间少于身体活动时间;农民体育消费表现出滞后于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行为发展的矛盾;农民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契合,并影响健身手段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建设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体育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特征、文化习俗特征及形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亚文化,它包含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具有低商业价值高社会价值的特性.因此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理念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正,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切实保障农民体育权益,改善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