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阐释是当代形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美国少数族裔中黑人女性群体的代言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社会压抑和性别歧视,唤起了黑人的自省和改变自我命运的勇气,同时也唤起整个社会对改善黑人成长环境的思索。本文通过对《宠儿》这部作品的分析,从独特的视角透视了美国黑人妇女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为数不多的享有国际声誉的小说家之一,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女作家相比,默多克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在小说中她并没有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探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地位和生存状态上,而是更多地把自己的哲学理念融入到作品当中,去探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道德困境及其解决的途径。但是,作为生活在父权制社会的一位女性小说家,默多克在写作时不可能摆脱其女性的性别身份,完全对女性在社会地位与婚姻制度中的遭遇与困境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在她的充满开放体系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主题赢得了广泛关注。女性主义一直是沃克作品所围绕的中心主题,随着她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控制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也寄予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郭红欣 《文教资料》2007,(25):59-61
在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主人公杜十娘的金钱观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杜十娘重情轻财;另一方面,着眼于自己的终身之计,她又特别看重和倚重金钱。但最终,金钱不仅没能挽回她的爱情和人生悲剧,反而异化为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之一。杜十娘的金钱观与她的身份和生活遭遇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明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某种嬗变。  相似文献   

5.
在《归家》中,哈罗德.品特对英国二战后女性面临的身份困境以及新女性为追求女性身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作为战后英国新女性的代表,露丝闯进了一个陌生而野蛮的男性领地,并用她的生存智慧在"归家"的历程中充分实现了自我人格,确定了女性身份。此剧是品特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对传统男女关系的内在审视。  相似文献   

6.
陈骁 《上海教育》2009,(11):31-31
走进人们视野的孙雅艳与许多时尚青年一样拥有两种身份。一是教育者,二是志愿者。教育者是她的职业身份,而志愿者是她职业身份之外的社会身份。在这两种不同的身份里,孙雅艳却用了相同的“爱的奉献”来丰富它们的时代涵义,并演绎了她作为一个当代青年的岁月之歌。  相似文献   

7.
作为女同性恋、苏格兰黑人,有一段被白人收养的经历,苏格兰诗人兼小说家杰琪·凯经历的文化移位和所遭遇的种族、性别及政治歧视,使她对苏格兰产生了一种疏离感。她的诗歌表达了对苏格兰合法身份的捍卫以及被边缘化的困惑。她的首部小说《小号》出版于1998年,该小说探讨了家园、文化、性别的归属问题,强调主体身份的流动性,揭示了血缘关系、文化和种族传统的复杂性,指出可以借助于想象和记忆来塑造个人历史,最终建立起心灵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主要指的是乡村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公共性。作为“乡村的”教师及其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为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提供合理性支持;历史中乡村教师的角色为其公共属性的可能实现提供继承依据,乡村教师对新阶段乡村社会的重要价值是其公共属性可能实现的前提,法律政策为乡村教师承担公共责任提供直接保障。但是,目前乡村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遭遇了多方面的困境,使得乡村教师成为了疏离“乡村的”教师。因此,要实现乡村教师——作为、成为“乡村的”教师——身份的公共属性,就要重视对乡村教师公共性的培育和表达,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9.
简·里斯的《沧海茫茫》其主旨涉及女性主义和克里奥身份认同问题。小说女主人公长期遭受父权制社会压迫和身份认同危机。白克里奥女性安托万内特既无法与当地黑人身份认同亦无法与来自宗主国的白人丈夫身份认同,从而揭示了白克里奥女性的生存困境。本文认为女主人公因自身的性格弱点消极抵抗父权压迫和身份认同危机,她在罗切斯特的设计下一步步走入绝望,走向疯癫,而同时亦以疯癫控诉了父权制的罪恶和殖民主义价值观的虚伪。  相似文献   

10.
赵俊 《文教资料》2010,(25):24-2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处女作《喜福会》中真实直白地描述了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主流文化的统治下所遭遇的身份构建从茫然困惑走向勇敢自信的过程。一方面,她通过母女冲突及两代人在美国的边缘人境遇彰显美国主流文化的排他性,另一方面,对东方文化的回归和认同使得母女两代人对个人身份有了完整统一的构建,同时也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消解。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拥有多重身份:她是父母不幸婚姻的见证者,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是智障儿童的母亲,是通晓中西文化却不被任何一方所接受的文化边缘人。这种多重身份无不例外的将赛珍珠置于一个令人尴尬的边缘人状态。作为一个边缘人,她关心同样处在社会边缘地位的人们———女人、儿童和包括中国、日本等在内的处于弱势地位的亚洲国家的人们。女性文学作品的创作,寄予了她对女性的同情与期望;儿童文学的创作,表明她对儿童的关心与厚爱;东西文化交流题材的写作,折射出她对中西文化平等对话的渴望。一切为了边缘人,为了边缘人的一切,是赛珍珠文学创作动因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小说<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在男权社会所遭遇的妖魔化和天使化种种人性压迫.同时揭示出海丝特在与上述两种社会身份的对抗中,逐步认清男权社会性别建构的本质,从而回归自性,释放心灵,在精神上走向独立解放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苏北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实地调研,呈现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在自我身份认同上存在一个"U"型的发展曲线,在他者认同上遭遇到尴尬的困境。农村小学教师身上存在的这种状况已经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创新能力下降、社会责任分裂等很多不良后果。为此,有必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学校管理层面、教师自身调节层面等方面对教师身份认同情况进行干预,提高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度。  相似文献   

14.
莱辛在非洲的流散经历深刻影响了其创作。她在《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中塑造了流散的三区女王爱丽;讲述了她婚后移居四区遭遇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描述了她面临的文化疏离与身份认同。爱丽的文化疏离是双重的,既因地域上远离三区而与母体文化生疏,又因难以融入四区而与异域文化疏远。双重文化疏离造成爱丽身份认同困境与孤独焦虑。这也是莱辛自身流散的写照,折射了当代全球化社会中流散者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天上有一片小小的白云,小白云是一个爱穿白衣白裙的漂亮的小姑娘。小白云常常在蓝天上玩,太阳公公暖暖的大手抚摸着她,风婆婆轻轻地摇晃着她,小白云就像躺在摇篮里,舒服极了。到了晚上,她就坐在月亮婶婶弯弯的小船上,和爱眨眼睛的小星星一起听月亮婶婶讲许多好听的故事。有一天,小白云发现身边来了好多好多的小白云,她可高兴了,拍着手大声叫:“太好了,太好了,来了这么多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手拉手跳个舞吧。”大家都说好,可她们离得太远,怎  相似文献   

16.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前年的一个深夜,一个老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的孙女看了我的短篇小说《我和女儿,还有一只小狗》之后哭泣不止,久久不肯入睡,要我帮助劝劝。对她说几句话……朋友的孙女在一所小学读书,她在电话里哭着问我:真有小白云那只小狗吗?它是否真的死了?你真的就那么狠心把它关到院外?我告诉她。我家的确有过一只小狗叫小白,后来确实是死了,但我并没有赶走它。小说中的小白云是艺术创造,有些情节是虚构的,当然,小白云的原型和好些细节却来自于我家那只死去的小白……  相似文献   

18.
中产是一个阶层,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他们是抓住了机会的人,同时又是尴尬的夹心人。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17,(1):47-53
班主任所遭遇的污名对其自身的专业成长进行了负面的解构,突出表现为破坏性评议、负面性型塑、强制性施压以及结构性偏见等。这种解构来源于当代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学校教育的不良现象。因而深入探讨班主任所遭遇的污名化现象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义。班主任走出污名化误区,理应从行为自律、专业自觉以及关系自为中重塑班主任身份。  相似文献   

20.
《考验》是美籍华人女作家於梨华70年代前期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书中女主人公吴思羽在性别身份的焦虑中艰难求生的痛苦体验展现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她在美国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折射出处在双重边缘(东/西、男/女)的她的特殊生存状态,她对自身身份的困惑和找寻说明了作者精心构筑的小说世界所隐现的东方文化在遭遇西方文化时的困境。这种困境不全是消极的,它促人反省,促人释放出被岁月尘封已久的主体意识,促人开辟独立而富有诗意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