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技能学习“高原现象”,是指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经过初期的努力学习,运动技能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运动技能水平长时间提高缓慢甚至停滞或下降的现象。运动技能学习“高原现象”一般发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低水平时期,此时学习者的年龄一般在14-18岁(有些技巧难度类项目以及少数学习者例外)。“高原现象”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长的可达1-2年或更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原现象”,制约着个人的发展。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早日克服“高原现象”,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竞速、竞距和技能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员的“高原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布瑞安和赫特的观点,指出研究对象在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竞速项群运动员在专项训练的第4—6年出现,竞距、技能类难美项群运动员在第5—7年出现;运动素质是竞速、竞距体能类项群运动员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因素,难美性技能类项群运动员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存在会降低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师高原现象存在的具体因素,并对症下药实现突破“高原”的重圈,重新定位,使体育教师重新获得在体育教学中的成就感、自我认同感及职业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高原现象”是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业体校训练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17岁之间,正是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和运动技能形成的“高原现象”时期,所以这个问题是影响他们成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原现象”的心理学研究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形成都要经过5个时期,即“初期努力”、“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统计了中国和民主德国优秀田径运动员专项成绩发展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概率,分析了“高原现象”的特征及成因,提出了控制“高原现象”的对策,为有效地实施和控制田径运动员的多年系统训练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确对待体育训练与教学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高原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高原现象”和“生理极限”的区别。并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进入中学阶段,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加大,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心里非常乱,学习上无从下手,越学越糊涂,一天下来似乎什么收获也没有。心理学上把类似于这种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它常出现在紧张的考试前复习阶段。学习过程中,每位同学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有些同学由于出现高原反应,产生焦虑、不安、沮丧甚至恐惧等情绪,误认为脑子不行了。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仔细分析目前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不难发现,紧张的学习之余缺乏合理的课后休息与健康…  相似文献   

9.
高原现象是在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成绩在经历了快速提高期之后,在一段时间里成绩没有提高,甚至下降,从而未能充分或近似充分地显示其竞技潜力的现象。本文通过对456名中、德优秀运动员的研究,揭示了高原现象的出现概率和高原现象的训练学特征,分析了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和克服高原现象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训练追踪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原现象”的因子构成进行探索,提出了在训练过程“高原现象”的形成主要与身体素质、技能结构、心理障碍、训练方法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如何克服力量训练中的 "高原现象"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对力量训练“高原现象”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定合理训练计划采取破坏肌肉的“记忆”训练方法、控制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等方法与手段是克服“高原现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运动员潜力的估价和判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在教学和训练中,常会看到运动员在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有一时性停滞或退步的现象,这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运动员运动技能能力和运动成绩向更高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部分健将级田径运动员的“高原现象”进行研究,提出田径训练过程“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在专项训练的第4—6年出现,持续1.5—2年,且具有重复再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体操动作本身的特点、学生自身内在因素、学习环境、教师及教法等方面对体操技术动作训练过程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旨在为广大学生克服动作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及提高运动技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指出了在田径技术教学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5种有效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多数地市级体校把向上级体校或专业运动队输送运动员,在各级竞技比赛中夺取奖牌的数量作为教练员的责任目标,并把完成目标的结果与教练员的福利、待遇挂钩。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校期间大多处于运动技能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期,运动技能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下降。教练员为了完成其责任目标,往往采取“揠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或使用不合理的营养补剂,违犯了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也使不少未突破“高原现象”期而具有良好运动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被淘汰,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最后提出了改变这一局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语法教材中,是“作句子成分”还是“做句子成分”一直不为大家所重视。除少数教材通篇用“作”或者“做”外,多数教材在语法内容中出现了“作”与“做“的混用现象。我们认为,尽管“作”与“做”在日常使用中确实存在混用或通用现象,但这种混乱现象出现在语法教材中是不应该的,应当予以规范。即使一时无法速成共识、形成规范,至少应当在同一部教材或语法著作中统一采用其中一个来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8.
自从鲍勃·比蒙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以超出原跳远纪录55厘米的优异成绩创新世界纪录以来,高原环境能使跳远成绩有明显提高这一观点已广为认可,体育界还经常有意识地安排高原跳远比赛,期望奇迹的出现(作者称此现象为“比蒙现象”)。高原环境是否真有利于跳远成绩的提高,比蒙纪录是否真应归功于墨西哥城的高原环境?本文从高原环境的两  相似文献   

19.
体育训练中的"高原现象"是指:"运动技能练习达到一定水平所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一般主要是针对运动员或学生而言的,但笔者发现,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体育教师在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与综合能力等方面同样也存在着停顿上不去的"高原现象",解决好这个问题,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建立教师的人格形象等有着良好的帮助。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一些体育教师如何克服自身的"高原现象"的初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应用脑电压缩谱分析技术,对国际健将级游泳运动员刘禹,在赛前实施高原训练前后的脑功能进行个案分析,评价其高原训练的效果。结果:1)运动员在下高原后赛前调整的10天中,其脑主序参量形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信息熵水平大幅度升高,信息离散趋势明显;2)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反映其机能状态良好。结论:1)刘禹高原训练后参加全国比赛的成绩下降,是赛前训练强度及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脑突触功能矩阵协同水平的重调,脑功能的状态结构水平发生变化,表现为信息熵离散,而信息熵或主序参量离散或右移,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2)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生理生化等监控指标仅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但是不能正确反映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