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不仅系统庞大,数量多,而且用法复杂。因此,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研究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上古汉语中有没有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它们的用法如何等问题,各家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文章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个考察,希望通过这一工作,可以促进古汉语代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甘肃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说明,旨在为西北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文章指出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由近指和远指两个系统构成,远指代词内部根据指代对象的不同又有所区分。另外,静宁方言还较多地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代词。  相似文献   

3.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运用描写交际翻译学理论框架,从代词的翻译入手,结合自建的平行语料库的实证性研究,对英文代词和中文译本中的代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对,从代词的语用、语义、句法规范以及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角度,对代词进行翻译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5.
吴国兰 《阅读》2007,(10):38-39
同学们,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虽然同为"代词",可它们之间的区别大着呢。这不,今天它们俩在PK台上大显身手,想一决高低呢。精彩的PK赛不容错过哦,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6.
韩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极大影响。但又保持了自己的语言特色。本文拟在就韩语汉语的敬语和表尊敬的代词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韩语敬语的使用比较发达并词汇丰富,对于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代词并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相反,敬语词汇很少且代词的使用情况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7.
中级阶段的波兰学生在人称照应方面发生较多偏误,表现为名词、代词和零形式几种不同语法形式之间的误用。通过“回数法”将其与汉语本族人语篇进行对比,第三人称代词照应呈现出代词“他”的过度使用、零形式使用略为过度的特点,第一人称代词照应则呈现出代词“我”的过度使用和零形式使用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尔”和“汝”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汝”的用法和“你”在语法上并无差异。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复数。“您”单用时,可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恁”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是“你”的方言变体。“贤”是表示尊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作品中出现次数较少的“伊”大多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二人称代词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的特点。但也出现了个别的代词后加“们”表示童数的用法但用例极少。  相似文献   

9.
英汉第二人称代词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活用现象,其指称对象往往发生变化,不再指称听话人,而是指称说话人或者第三方、或者泛指任何人等。人际功能可以通过英汉第二人称代词指称的变化来构建双方关系、传递话语人际意义。本文主要讨论英汉第二人称代词的活用现象,分析说话人的意图及其实现的人际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英语言属不同语系,其人称代词的表达方式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这样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本文拟在探索汉语人称代词在英译时表达上的异同,从而使译文完整正确、符合英语通常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1.
天水方言疑问代词以"啥[sa55]""啊[A214]""咋[tsa35]"为基本形式,形成了"啥系"、"哪系"、"咋系"为主体的复合型疑问结构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除了对疑问焦点提出疑问这一基本用法之外,也用于非疑问的场合,具有虚指性、任指性和强调性的特点;同时疑问代词在运用中还常常与方言禁忌词相关联出现。在天水方言里,有些疑问代词历史悠久,是古语词在方言底层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他”出现频率最高,成为《董西厢》中第三人称的主要形式,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他”主要用于单数.除了指人外,“他”还可以指人以外别的事物,还可以表虚指.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形式上的性别的区别.“伊”和“伊家”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伊”作为第三人称代词,要比“他”早.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三人称代词仍然没有单复数的区别,要判断其表示单数还是复数,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决定.但是也出现了个别的第三人称代词后面加“(每)们”来表示复数的用法,但是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却极少.  相似文献   

13.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疏证--关中方言词语疏证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是陕西方言中最为常见的一组指示代词.它们在近代汉语中有不同的书写形式.从其疏证中,可知<汉语大词典>等书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中,双音节"不过"构成的句子有三种情况,即动词性短语的不过句,约数短语不过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类不过句。各类谓语与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不论从句法结构看,还是从语义关系看,这些例子里的"不过"都应当分析为双音节的副词。  相似文献   

15.
《列子》的疑问表达手段有3种: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列子》中用疑问语气词表疑问的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列子》除用句末语气词外,还可使用句中语气词表达疑问语气。  相似文献   

16.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动宾语序有一个由前置逐渐后移的演变过程,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可以科学地揭示其演变的动因,即:代词的高"有定性"是其前置的原因、语言类推力的作用使前置宾语后移、焦点标记是前置宾语后移的语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内部衔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主述位的发展,句子的组织结构和逻辑联系也相应发生变化。中美大学生在写作中对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存在差异,中国大学生较多使用主位同一型模式,过多使用代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述位同一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采用白话写成,使用的词汇种类多样、各具特色。其中的自称词十分丰富,既有自称代词,又有自称称谓,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章对《西游记》出现的自称词进行细致的归类与概述,对部分自称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语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陵方言是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的一个地点方言,特指问句是指说话人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要求对方针对疑问点做出回答的问句。比较普通话,高陵方言的特指问句表现得更为多样。在高陵方言中,一般多用疑问代词提出疑问点,用来询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状况等;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咋向、阿搭、多、阿、啥、咋、几”。有时也用含有“哩”的问句进行特指询问;有时用含有“啥”的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相关的扩展理论出发,以汽车检修英语语料为例,从指称、语气、情态和模糊限制词、语法隐喻等方面探索职业技术英语语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意义,认为职业语篇的词汇语法特征体现着作者的权势地位。职业技术语篇的作者一方面维护和加强其自身对读者的专业权势,另一方面又掩盖和弱化其与读者之间的不对称地位,以使得传达的信息看起来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