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传播路径不断丰富、传播速度加快,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现如今,信息传递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创新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与内容,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者能力与编导专业教育水平均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转变以往教育模式,充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本文以“互联网+”时代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影响入手,分析“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出版专业办学历程,描述了其办学实践在面对产业变迁、学科转型、教育改革的三重压力时,如何从初创时专业定位的游移困境中挣脱,走上了先“去出版”而后“再出版”式的专业发展之路。“去出版”意味着要深刻理解产业现实及人才需求;“再出版”则意味着要理顺专业内涵与办学实践的关系,找到建设专业特色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发展目标,实现资源从“大而全”到“适而精”、服务从“内向型”到“开放型”、人员从“固守型”到“创新型”、环境从“传统型”到“智慧型”等方面的战略转型,并从文献资源保障建设、专业服务团队建设、核心服务能力建设和空间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4.
沈敏善 《新闻传播》2023,(3):115-117
在教育部多轮专业评估推动下,高校专业建设进入了达标提质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然而,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尤其是实践基地建设上依然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师生不满意”的现实问题,而其背后则是“地”与“人”的两方面制约因素。鉴于地方高校在“地”与“人”两个要素上的先天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难见巧”的“塔式”实践基地群建设策略,以破解地方高校实践基地体系构建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李阳 《图书馆论坛》2007,27(5):178-178
2007年6月13日原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赵燕群研究馆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副主任邹永立副教授在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市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班”上,为图书馆学会会员作“专题数据库建设与服务”、“日本图书馆事业”两场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能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在财经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应用相当广泛。要成功实现案例教学.关键是建设好案例库。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财经类专业的案例库建设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财经案例库建设,由于加入了远程因子,实现手段相对复杂。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CLE)模型”等理论构建远程财经案例库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设计“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和“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模式”的基础。而“个案构建模式”和“总库构建模式”共同构成“远程财经类专业案例库建设模式”。形成了对远程财经类专业案例库建设总的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郑淼  敏林奎 《新闻前哨》2023,(10):78-80
专业思政概念的提出是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延伸,也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对“专业思政”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剖析。提出依托OBE理念,构建具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学科特色及系统特征的专业思政教育堡垒,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化时代,传媒及其从业者对于社会的有序运行至关重要。新闻教育因而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部分,备受瞩目。为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于2019年提出了“双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包含了236个新闻传播专业。这一计划标志着教育正在回归育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梁赛平 《编辑学报》2022,(5):569-571
“双高计划”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介绍了学报主动与“双高计划”建设衔接,从思路、举措、成效方面为“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和产教融合服务的实践。认为随着高职院校的提档升级,高职院校科技期刊在服务“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编辑这一行,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最早的“业余编辑”可以上溯到孔老夫子。如果把明代的冯梦龙等看作是“近代职业编辑家的前身”,距今也有300多年了。古代的编辑家们,不论“专业”的或者“业余”的,  相似文献   

11.
自江泽民同志向全党提出“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要求后,提高领导者素质便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从领导学的角度来看,领导者的素质,是领导者共同的本质特征。领导者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格素质、文化专业素质、组织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新闻单位当一名“新闻官”要比在党政机关和其它企事业单位当“官”更难。因此,“新闻官”健全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迫切。这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从客观上讲,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作为一名“新闻官”,不仅要新闻业务娴熟,更要在政治上敏锐、坚定,脑子里政治这根弦始终要绷得紧紧的;新闻单位的各级领导者绝大多数是搞新闻业务或搞专业技术出身,他们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但对领导工作却不甚熟悉,加之新闻单位知识分子成堆,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全媒体时代,“四力”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也是必修课。从“‘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眼力’是发掘新闻的基本功”“‘脑力’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笔力’是‘四力’落地的最终反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增强“四力”将进一步巩固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3.
在报刊业的激烈竞争中,一家专业报要生存、要发展、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认清自己的性质和特点.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专业报的“专”字.不“专”不行专业报姓“专”,这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必然,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新兴的部门和行业相继诞生.在现代社会里,社会变动和发展的频率日益加快,人们对新闻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加.人们已不满足只了解综合性新闻,也要了解专业性新闻,专业报便应运而生.因而社会分工是专业报诞生的本源;反映社会分工的信息,是专业报的使命所在.专业报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离不开“专”字.  相似文献   

14.
一场新的改革浪潮,正以磅礴的气势,把一批又一批企业、事业单位推向“大海”。科技出版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出版社的经营活动是两头在外的:选题、组稿来源于市场,图书的归宿也在市场,按其规律,本应是“海上作业队”。我们准备迎着困难主动“下海”。但是眼下还没有把握,正在“探海”,并作了许多“探海”的思考。一、关于立足本专业,面向大科技为行业服务是专业科技出版社的使命,否则就失去它存在的必要;保持专业特色是专业出版社立足之本,否则就失去它的生命力;发挥专业优势才是专业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据此,我们向全社提出注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广播媒体的竞争已从节目竞争升级为频率整体实力的竞争,品牌建设成为专业频率应对竞争态势的重要战略之·。本文以中央电台经济之声2011年度实施的频率品牌推广项目“报时中国经济”为例,分析阐述了专业频率品牌建设过程中理念、策略、执行三大关键因素,为专业频率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沉寂了十余年的广播近几年反弹强劲,特别是90年代初诞生的交通广播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近几年汽车工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和道路建设的四通八达,更突出了“动态广播”这一特色.因为,交通广播是把受众明确定位在汽车驾乘人员的专业广播电台,并且把专业的交通路况信息和管理信息提供给受众,它具有无可比拟的移动性、陪伴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功能.同时,广播的由“广”向“窄”的发展趋势,更加突出了专业频率,专业特色的栏目个性话,强调交通广播的专业性,旨在专业服务的权威性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把交通广播的“必听性”提升到一个不可超越不能替代的位置.不过,交通广播在做到节目专业化的同时,也应该树立自己的频率品牌意识,只有在听众心目中建立起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交通广播自身才能从多方面受益.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框架性、指导性文件,不仅对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以及中华文化数据库建设,而且对提升图书馆服务数字化水平,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知识服务新业态,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标志着以数字转型为主导、以虚实融合为特征的“业态重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图书馆要乘势而行,通过追求与现代技术的同步发展、追求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和追求与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开创图书馆“业态重塑”的新局面。第二,图书馆要开拓创新,建设开放、规范和互联的新一代共享知识库,并致力于实现从“以藏为主”到“以用为主”的转变、从专业本位到社会分享的转变和从数据孤岛到全球共建的转变。第三,提出学习贯彻《意见》的三点建议:深入学习和贯彻《意见》精神,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凸显图书馆特有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贡献;大力推进和提升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刻苦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在新一轮“业态重塑”中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8.
韩晗 《出版广角》2015,(2):47-49
每逢岁末,必是各个行当最繁忙的时刻.近年来,“盘点”几乎成为出版业及其专业媒体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在盘点的过程中,因为角度不同、专业程度不同、目的不同甚至数据来源、统计方式不同,所总结出的“年度图书排行榜”(以下简称“图书榜”),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读榜”也成了出版业人士与专业媒体的嘉年华.  相似文献   

19.
<正> 云南大学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综合性大学。2003年云南大学档案馆被列入学校网络化办公建设试点单位,大大加快了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今年6月,学校正式将“档案信息化”增列为“211工程”、“十五”建设子项目,并已决定投入专款50万元为档案馆购  相似文献   

20.
王芙蓉  赵勇 《编辑学报》2020,32(2):216-218
高校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密切相关,高校专业科技期刊更与高校专业建设共生共荣。作为高校烹饪专业期刊,扬州大学《美食研究》伴随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起步、发展并走向成熟,烹饪专业期刊在树立扬州大学烹饪专业的品牌知名度、引领烹饪专业学科建设、充实烹饪专业教学科研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专业科技期刊与专业学科协同发展,为烹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添薪加火。未来高校专业期刊在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面一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