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博  胡家帅  白翠华  卢瑛 《大众科技》2021,23(8):115-117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加强土壤学科类课程建设对于完善农业类院校涉农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开设的全校公选课《矿物资源与宝石鉴赏》为例,探讨如何将更受学生欢迎的矿物和宝石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融合于土壤学类课程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土壤学类课程的兴趣以及革新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小词典     
土質学土質学是地質学中一門新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土石”。土石就是工程建筑人員和工程地質人員对“土”(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称呼。例如“土石方”就是建筑中需要挖、填的土石体积。这种称呼有些像采矿人員和矿床学家把有用的岩石和土称为“矿石”一样。土質学和土壤学不能混为一談,因为二者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土質学研究所有的坚硬岩石和松軟的土,后者即地質学上所称的“松軟沉积物”,它的厚度有时可达到一千多米。土壤学只研究土壤,它是松軟土或“松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教育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学”线上教学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梳理总结该课程线上教学的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探讨未来“土壤学”线上教学模式的改进对策,以主动适应新农科建设和信息社会对高等农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土壤学的社会需求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新世纪中国土壤学的社会需求,提出食物安全仍然是土壤学要关注的首要问题。食物安全所包括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都与土壤质量和土壤利用直接相关。提出了我国土壤学在今后要关注和试图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1)土壤质量新概念的建立;(2)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理论;(3)可变电荷土壤特性;(4)土壤高强度利用与环境协调理论。  相似文献   

5.
土壤类精品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土壤类期刊有<土壤学报>、<土壤>、<土壤通报>.为了解这三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特征,本文利用CNKI引文数据库,对自创刊以来刊登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检索,对各刊被引次数前50名的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被引次数最高论文的被引次数、50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次数、50篇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三项指标均表现为<土壤学报>><土壤>><土壤通报>.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引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主要是重点大学的学报,如<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等.土壤生态环境是三种期刊共同关注的研究内容.目前土壤学研究的领域已从传统的土壤分类、土壤物理等转向人们更加关注的土壤生态环境领域.  相似文献   

6.
远远 《科学大众》2000,(2):18-19
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天安门西侧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稷坛,内墙的方坛上曾经覆盖了黄、青、白、红、黑五色土,代表着中、东、西、南、北。撇去其他的象征意义不说,古往今来,土一直在人们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日前,笔者来到南京土壤研究所,有幸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教授聊聊土的话题,听他讲讲有关土的故事。记者: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您长期从事土壤学研究,那么,土壤学究竟是研究哪些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近年来国际土壤学界在土壤物理学领域的一些新的定位和发展, 并就与土壤安全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土壤物理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回顾, 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监测与运动模拟、农田水文过程与水分生产力、土壤中污染物和胶体的运移、土壤生物物理、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机制与效应6 个方面。最后从土壤物理学科发展和我国耕地建设的需求展望了土壤物理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土壤光谱的颜色计算及其应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豪翔 《科技通报》1989,5(2):32-34
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状之一,在土壤的发生分类和理化性质的描述中一直受到土壤学者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颜色描述的粗糙,即使运用土壤标准色卡进行比色,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造成了颜色定量分析和应用的困难,以致在实际应用中多数还局限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未来土壤学看环境与生态优先研究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土壤学已由原来仅研究土壤本身向土壤圈及其与各圈层之间关系的方向扩展。土壤圈是地球上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交界面上的一个圈层,它处于四个圈层的中心,既是地球各圈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又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物质交换影响全球变化,通过人为活动对土壤圈的强烈作用,对人类生存与环境起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8,(3):271-278
一、隶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实验室研究的范围为土壤圈中的生命元素、土壤骨架元素、土壤胶体、土壤水以及进入土壤的人工化学物质.研究方向是应用土壤学各有关分支学科以及相邻学科的成就,用综合的观点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圈中,重点是土壤一植物系统中,物质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有机物料对高产稻区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兆登  徐富安 《科技通报》1992,8(5):309-312
对高产稻区土壤在氮、磷、钾化肥高水平施用条件下,投入有机物料后对土壤肥力及其产量的影响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增添有机物料后不仅使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而且对土壤的团聚水平、团聚度和结构稳定性、通气孔隙、水容量等的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提高;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增强,其抗逆性也增加.而单施化肥区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速效磷增加.速效钾却亏缺.尽管单化区土壤团聚水平、团聚度比试前土壤有所增加,但孔隙水平仍与试前土壤基本类似.所以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和土壤的抗逆性均不及稻厩,麦厩区.因此在灾年(多雨)是稻厩、麦厩区产量较单化区分别高10.60%和14.23%,而在正常年景其产量却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高水平化肥施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 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 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安全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多样, 空间分异明显, 但宜耕地面积小, 总体质量不高;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 土地垦殖率高, 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总体上, 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 人地、人粮矛盾突出, 特别是近20 年来, 由于利用管理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建设占用耕地使优质耕地减少过快;生态脆弱带土地退化势头没有遏止, 土壤污染有加剧趋势, 土壤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我国土壤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基础薄弱, 土壤资源现状不清, 缺乏科学有效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标准, 土壤资源管理相对粗放。需要加强土壤资源科学的基础研究, 深化土壤功能与安全的内涵, 更新我国土壤资源清单, 为多目标土地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模型和决策。  相似文献   

14.
土壤安全的概念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安全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土壤系统认知,关系到与粮食、纤维和淡水等相关的全球土壤资源利用与保育。土壤对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性、气候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土壤相关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土壤安全也是一个多属性多指标的概念,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变化),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经济、社会、政策等)。文章在充分认知土壤安全概念以及分析我国土壤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土壤安全的宏观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安全角度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问题, 对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保障农业生产与食物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即土壤保护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重点, 保护战略的实施对策, 以及土壤安全工程创建思想, 为制定国家土壤安全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安全角度研究我国土壤保护战略问题,对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与食物质量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研究中亟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即土壤保护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重点,保护战略的实施对策,以及土壤安全工程创建思想,为制定国家土壤安全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综述了中国土壤环境污染状况与监管需求、国际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态势和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的未来研究与发展, 强调了科学认识土壤环境系统和研究农用地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科技的紧迫性, 提出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专项研究的建议, 以促进现代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 加快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视角下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小龙  韩小龙  钱建利  陈文  秦天  李翾 《资源科学》2020,42(10):1953-1964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和统一管理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对CNKI库中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国内学者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并分别从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学3个不同性质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是土壤化学性状的重要指标,容重、土壤含水率和质地等是土壤物理性状的重要指标,脲酶、转化酶和代谢熵等是土壤生物学性状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以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和统一管理的需求为导向,遵循综合性、稳定性、独立性和获取性的指标选用原则,提出了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方案,旨在为开展土壤资源长期定位观测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糖蜜酒精发酵液是用糖厂制糖副产品糖蜜经发酵,醪液在蒸馏塔馏出酒精后排放的废醪液。是一种黑褐色的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液,是制糖工业最严重的排污源。由于糖蜜酒精废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如果直接排放于水环境鸿,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中原有的生态平衡。通过对酒精发酵液土壤中的下渗移动特征、同酒精发酵液用量其主要组分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地表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施用酒精发酵液对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农田还境是友好的并能应用其养分资源,如N素,P、K、Ca、Mg、Mn、Zn等中微量元素,以及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碱等,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