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对世界大众体育的理想平台——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大众体育与群众体育的表述,探讨世界大众体育大会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运作形式、特点与主题变化以及举办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奥委会日渐认识到大众体育的重要性,设立大众体育委员会,举办世界大众体育大会,讨论大众体育问题。举办的14届世界大众体育大会致力于加强全世界大众体育的普及和教育,关注人类的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强化大众体育的历史使命,并着手解决世界大众体育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育科研》2005,26(2):80-80
历时3天的第10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于2004年11月14日在罗马落幕。与会者通过讲座、专题座谈、文化或体育交流活动等方式,就世界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交流。大会强调大众体育活动与人类健康越来越密切,应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行业性组织的重视。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民间团体代表、专家学者以及国际体育组织官员等千余人参加了本届大会。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论文摘要300多篇,学术报告达100多场次。大会以“大众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大众体育对提高健康水平与预防疾病的贡献”、“大众体育与环境”、“大众体育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3.
从雅典百年奥运谈竞技体育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竞技体育起源于游戏,能给人类带来刺激、兴奋和快乐。奥林匹克运动是竞技体育的最高形式。特殊历史时期,竞技体育成为政治和商业争夺的工具。百年奥运重返故乡,呼唤竞技体育本质的回归,即回归于社会之中,作用于人的自我实现,充分展示人类的力与美,享受健康与快乐,演绎真正的奥运精神:以人为本,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状况和大众健康促进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系统论的理论方法,从理论框架的层面提出以大众健康促进为核心的传统体育养生体系构建。确立以我国大众为服务对象,以健康促进为服务目标,以传统体育养生健身方法为服务手段,以基于传统体育养生建立的服务、管理、保障系统为基本系统,形成一个相对完备、开放的服务型体系。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依据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以辨证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大众健身操的开展在现代都市休闲体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分析,拓展大众健身操的健身、娱乐、休闲价值,达到以人为本,追求健康,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为最终目的。论述了大众健身操开展在现代都市休闲体育中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在现代都市休闲体育中开展大众健身操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略。  相似文献   

6.
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同时,被称为“第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大众体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育进入千家万户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极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对提高生产力水平、稳定社会、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都起到了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一、国外大众体育兴起、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1.现代文明的发展所导致的某些文明病的蔓延为大众体育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随着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许…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历史文献学、运动生物力学和社会文化学三个维度,分析了运动鞋文化价值。提出运动鞋之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之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社会在丰富和完善体育科学体系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运动鞋文化的价值底蕴;运动鞋文化的大众化消费与传播是体育回归大众的引擎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论新世纪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世界性和全球性的议题,本以体育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体育的现状,思考新世纪体育的发展,并就其相关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体育可持续发展应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一种发展模式,在体育界进行深入地探讨,并作为一个发展目标把它融入到体育跨世纪的发展规划中.让我国体育能够在新世纪到来以后.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张强 《体育世界》2007,(7):12-14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大众体育的现状、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对比、以及对社区体育、农村体育的实地考察,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薄弱,仅靠几十块儿奥运金牌还不足以成为体育强国;大众体育与和谐社会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农村群众体育是大众体育发展的瓶颈。认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是随现代体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以社会和人的需要作为其存在和发展的依据。通过大力发展大众体育,达到全民健康,提高人口质量和预期寿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此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众体育的进展状况及其振兴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日本大众体育的发展经历了大众体育的摇篮期、体育人口的增长期、大众体育的多样化时期、体育人口的安定期和大众体育的成熟期5个时期。在前3个时期,即大众体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日本政府侧重于增进国民的健康和体力,通过推动增强体力的国民运动,有效地促进了国民参加日常体育活动,增加了体育人口。在这个阶段,日本致力-I-完善国民参加体育运动的环境,特别是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开始向普通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论证,结合对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观察,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的一、二年级的5330名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以及影响他们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整体状况堪称良好,学生们的形态发育水平逐渐提高,但是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机能却呈下降的趋势。针对上述状况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旨在为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的理论,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这就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气一元论”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但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体育发展,拓宽对体育的认识,增强世人体质都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裁判员、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符合大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视角,分析、探讨了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以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在体质和心理健康上的积极作用,旨在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舞蹈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和实验稿,解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变化:课程名称统一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由过去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五大领域"整合成了4个学习方面,即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二为一,变成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实施指导更加具体和实用。但在课程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定位和操作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保健体育师资建设、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赛事等影响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纲要》精神为目标,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以新颖求实的理念,重点阐述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笔者力图通过体育课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着重在教师人力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信息资源、及环境资源四个领域,拓展思路,勇于探索,旨在提高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走向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面对体育教育改革的新发展,从大学体育教育应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入手,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大学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提出一些观点,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文章根据青少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身体素质发展特点探析了武术训练对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影响,认为在少儿时期练习武术训练对改善青少年运动系统、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现代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影响进行分析以及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得出结论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