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体育课如何迎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了什么是课程资源开发,开发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等,试图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对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体育课程资源与体育课程的关系出发,提出了高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的理念,以拓展了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进行回顾,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方法、筛选机制、开发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这一基础上探讨适合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问题,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施小菊 《体育科学》2003,23(4):20-24
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其中包括尝试性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全面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发的主要原则和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李然 《体育世界》2010,(5):57-59
本文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解读,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积极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灵活变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立体多维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迅速转变体育与健康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课程资源的内涵。研究认为,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开发与利用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原则及对策。认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制度;加大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度;完善体育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创设宽松、民主的开发环境;增强教师课程意识、调整教师教学角色等。同时还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资源、场地设施、参与的人力资源以及开发形式较好,并针对开发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划分的动因,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5个学习领域的划分对学习领域之间关系进行了论证,以期提高对划分学习领域的认识,正确处理5个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体育学等相关理论,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虽说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充分的闲暇时间、优越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物质设施等优势,但产业化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滞后、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不够、产权关系不明晰且经营范围偏小、经营方式单一且经营资金不足、缺乏经营人才而管理水平偏低等制约因素;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拓市场、完善政策法规和推进社会化改革、加强对体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运动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健身功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健身气功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策略分析。研究表明:健身气功步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决策权进一步加大,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对利用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探讨,认为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较高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并且对红水河流域高校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有了强烈愿望,开始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泰州市民俗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分析,挖掘和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对弘扬和发展农村优秀体育文化传统,提高农村现代化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沧桑正道。这条道路蕴含着坚持党对体育工作领导的政治逻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育的历史逻辑,加强依法治体和制度建设的法治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逻辑,全面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实践优势包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发挥好适合国情的认同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统筹和协调并举的结构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时俱进开新局的动能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路径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之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是成就体育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校间学科重点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应注重学校自身学科的特点及环境资源的状况,突出特色,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形成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萼矽”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在全面理解活动内涵的基础上,融入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元素,并以高校体育改革政策为依据,构建符合山西农业大学特点的新课程目标模式,并加以实施推广,为提高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办,奠定终身体育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人才资源为逻辑起点,阐述了人才资源、体育人才资源与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概念,以及人才资源对中国女排发展和崛起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中国女排领域内的人才资源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中国女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体育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可以丰富当地文化生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缺乏,而导致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还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延缓了农村体育现代化的进程。采用文献法,结合实地调查法,对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打下体育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体育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国家做出对竞技体育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引入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审视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形成机制,发现其运行与演化内化于中央政府治国理念导向与战略选择顶层设计的政府逻辑、政策目标传导中风险规避与利益集团共谋的科层逻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逻辑、投资收益效率考量与契约精神追逐的市场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互动过程中。这些主体秉持各自的制度逻辑,在职业体育组织发展中进行决策与采取行动,多重行为选择的博弈与冲突造成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面临价值取向冲突、行为策略选择偏差以及主导逻辑历史权变冲突等困境。鉴于此,提出建议:深化政府主体对高质量发展战略与理念引领,形成各方利益平衡格局;纾困科层部门政策执行危机,合力制定上下对接的配套政策;再平衡职业体育组织发展的政社关系,形成嵌入与自治的良性互动格局;建立健全现代化职业体育组织市场体系建设,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力量,旨在构建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制度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