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山东高校大学生参加篮球选项课学习与锻炼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参加篮球课学习与锻炼的现状调查。表明:学生对篮球课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篮球学习与锻炼的主要动机是掌握技术、增强体质和娱乐身心;94.75%的篮球选项学生课后积极参加篮球活动,锻炼习惯逐步养成;篮球选项课课时少,班级人数多,学生的篮球基础差、场地器材不足等因素是目前影响学生篮球课学习与锻炼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控式”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控式”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动机的研究、自控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控与教师外控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发挥以“学”为主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是指导其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提出教师引导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4四个阶段:1.教学阶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2.导学阶段——引导学生提问;3.自学阶段——养成自我锻炼能力;4.评价阶段——自评、互评、评教三结合。同时就教师在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作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4.
“五利用”“一强化”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提高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能力,增加了学生自我实践和自我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专学校毕业班体育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中专学校毕业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身体素质重要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健同学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年平均出勤率提高10%以上;实行综合体育考核标准不仅村丘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而且五项达标率提高20%,比秀生比例达20%~30%;开展有参与式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积极性提高,自我锻炼数由原来的80%增加到91%。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信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等方面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统一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教学实践,对男女生合班上课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男女生合班上课,可以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要注意男女生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和特点,科学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采取一定的启发、调动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善于引导,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锻炼。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并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献资料、问卷调查、对比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体育课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引入多维激励机制,如目标激励、群体激励、竞争激励、考核激励等,使学生们在一个平等、充满期望和竞争、多维立体式激励的环境中学习。结果表明多维激励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不仅掌握了技术、技能,锻炼了心理品质,还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10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提出了"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这一概念以来,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与健康之间是否存剂量-效应关系;是否存在着最小或最适宜的运动量;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等因素中哪个因素对健康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以"运动强度与健康效益"为主题,综述2012年ACSM年会相关专题的研究进展。由于较大强度运动更有利于心肺耐力的提高,而中小强度更有利于降低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建议对于心血管、糖尿病等病人,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出于安全性考虑,应当慎重选择较大强度运动;对于健康人群应适当的鼓励进行较大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肥胖症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减肥始终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之一。围绕运动减肥,目前国内外主流思想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就要采取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强度间歇运动在运动中和运动后总的能量消耗比持续低强度的运动多,而且运动中对心血管刺激小,运动后对含高糖、高脂食物的抑制作用强,能产生更好的减肥效果。一些研究表明在特殊的环境中运动(如低氧、水环境)比常氧、陆地上运动具有更好的减肥效果,晚饭前运动要比晚饭后运动减肥效果好。大强度间歇运动减肥理论对我们传统的运动减肥理论提出了挑战;低氧、水环境等特殊的运动环境及晚饭前运动的时间段研究为我们拓宽了运动减肥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析水中有氧健身操的编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健身项目越来越多。水中有氧健身是我国近年来刚刚开展的健身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受到广大健身者的喜爱。对我国当前大众水中有氧健身操的创编,从编排步骤、音乐选择、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论述,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此运动,使此运动在我国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整体自尊、主观锻炼体验以及身体自尊等问卷对124名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太极拳组)以及98人从未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普通组)进行测试对比.研究认为:(1)老年人长期有规律地参与太极拳运动能够对其产生长、短期效益,但更应该重视长期参与太极拳锻炼逐步带来的身心健康价值;(2)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一周保持3次锻炼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阔值、每次负荷时间安排在30min~60min之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安排;(3)尽管群体性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认同感的提升,但是,本研究认为,与朋友一起进行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更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广州市男性青年人群体育锻炼次数与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了现场调查的方法,对809名参与篮球锻炼的年轻男性发放调查表。结果显示:有1/3的人每周活动3次以上,50.1%的人每周活动2次以下,64.9%的人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年轻人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积极的结果,且与锻炼次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是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运动成瘾,运动一旦成瘾,人们就沉迷于某种运动,锻炼的时间和运动量往往"越"过自己所能承受的负荷界限,这样反而不利于健康。从生理学的视角探讨了运动成瘾的生理学机制,以及运动成瘾与健康的关系。旨在为参与体育运动爱好者正确认识运动成瘾与健康的关系,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7.
探讨景区内中老年健身的特征.研究发现:景区内中老年人健身持续时间和周健身次数较高,主要是散步、慢跑、太极木兰类和舞蹈四种形式;景区内健身团体组织对中老年人的健身起着至关重要的组织作用;恶劣气候、体质影响、家务工作繁忙、缺乏指导、经济因素、场地器械等是影响健身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政府行政上的管理和扶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的培训,加大宣传中老年人健身的科学方法.景区管理部门需改善中老年人健身场所.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当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显示,当前有近一半的大学生为非体育人口;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爱好体育锻炼、展现自我风采和学校要求等;制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没时间、缺乏场地设施、无人陪同、缺乏科学指导和无人组织。此外,学校领导重视、班级活动和体育比赛都对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发挥着重要影响。指出,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引导,加大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一次逐增强度运动血氨(BA)、血乳酸(BLa)浓度变化规律,旨在研究它们是否可以敏感的应用于监测不同强度的运动性疲劳。方法是对31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渐增负荷运动,测量安静时、每一负荷后及恢复期心率(HR)、吸氧量(VO2)、BLA、BA。结果显示:渐增负荷运动中HR、VO2、BLa、BA都有显著上升的现象;各级负荷时的BA浓度都与安静时浓度呈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当BLa为2 mmol/L时BA浓度为33.8umol/L,BLa为4 mmol/L时BA浓度为40.1 umol/L,低强度负荷时BA先于BLA出现明显的堆积。提示:监测较低强度的运动BA比BLa更为敏感;BLa结合BA指标能更科学的反映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及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其的影响。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试运动至"力竭"时心率、血压等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血管机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心血管机能变化的影响。结果:男性力竭时的收缩压上升较同年龄段女性高,超过200mmHg者占14.2%;男女受试者中舒张压超过110 mmHg者占4.5%;脉压差超过100 mmHg占总人数的22.2%,在男性受试者占到男性总人数的1/3以上。在相同负荷下,肥胖人群心血管机能指标的上升幅度比正常者大;有运动习惯者的血管机能指标上升幅度比无运动习惯者小。结论:在运动终止时不同年龄段人群脉压差的值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其是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应该密切观察它的变化;BMI≥28者在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较正常者明显;有运动习惯者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刺激会形成能量节省化的状态,对运动负荷的反应小于无运动者,因此不能单独以运动时间或负荷强度而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