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3.
择校作为教育选择的一种手段,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美择校现象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择校作为教育选择的一种手段,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美择校现象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择校是一种饱受争议但又屡禁不止的教育现象。从1986年到2014年,国家虽然颁布多项政策禁止择校,但是当前我国择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为此,文章对择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择校问题的根源、名校集团化办学、解决择校问题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于择校有不同的政策安排,而对于什么样的择校政策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大规模实证调查,对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非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以及参加课后辅导等择校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择校竞争中处境明显不利,而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和择校收费行为则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弱势群体择校自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41-142
本文主通过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及择校政策的分析,分别从优质义务教育供求矛盾和教育效率两个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择校现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孟令武 《教育探索》2000,(12):70-70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一批被称之为“薄弱校”的学校。这一现象,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个引起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薄弱校由于办学条件、领导力量、师资水平比较差,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薄弱校的现状与学生家长的期望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由此出现了沸沸扬扬的择校现象。择校现象又引发出基础教育收取高额学费等诸多弊端,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言而喻,加强薄弱校的建设,是制止择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平等原则,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际,本文分析了中关两国关于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内容、背景和价值,探讨了两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不同的发展轨迹。认为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特定的教育政策问题而制定的,任何简单的效仿都是无益的,甚至是危险的。择校与否,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只是政策选择的具体表征,不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性的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公平。  相似文献   

11.
韩伏彬 《培训与研究》2007,24(9):92-93,132
择校制度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美国目前已形成特许学校、磁石学校、学费券、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本文以特许学校为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美国择校制度的演进,择校制度的推行以及择校制度的效果,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限制到鼓励:国外择校政策透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出现了一个逆转:从限制择校到鼓励择校。由“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是推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政策转向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力。择校政策的实质就是试图借用市场手段来实现改革的目标。目前,公众与研究人员对择校政策的态度褒贬不一。就我国国情而言,近年内不宜推行择校制。  相似文献   

13.
学校选择制度新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如何缓解乃至化解日益尖锐的择校矛盾也是广大研究者正在极力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择校”现象的利与弊的分析,对“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内在联系探究的并不多。立足于有些学者提出的在系统观念下对现代教育公平的概念的重新理解,通过对择校和教育公平的理性分析以及我国具有实行学校选择制度的可能性的分析,试图阐明在一定的前提下,学校选择制度将可以成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英等西方国家“择校政策”作为公立学校的改革政策得以推行,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择校”现象,但由于往往与高收费挂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禁止择校的政策。面对同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政策大不相同,这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的择校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我国今后择校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择校行为产生的原因“择校政策”是近几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美国择校行为的产生,在20世纪60年代是作为大多数家长响应联邦政府取消种族隔离要求而…  相似文献   

15.
透视择校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国家的入学政策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二是普通高中教育通过选拔性考试入学。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带来的择校收费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择校收费目前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在一些地区以政策规定(如“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的“三限”规定)方式允许的择校收费;二是属于乱收费性质的择校收费。关于择校收费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各种观点不一。解决好择校收费问题既涉及教育的公平性,又涉及到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对择校收费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择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择校”,不管其形式上是采用特许学校、学券制还是采用磁石学校、学费补贴的方式,都质疑了传统公立学校的价值及其运作方式,而制定“择校”政策的核心,便是在特定的、限制性的背景下,不同群体相互作用,达成共识的理性过程。政策优先顺序的更换和替代,实际上反映了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对政策的裁量。整体上,美国各州关于“择校”的立法过程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近入学是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初期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在这些国家给予家长一定的学校选择权后,就近入学政策仍得以保留。学校选择权作为受教育权有进一步延伸的趋势。具体到我国,中央政府在对待民间择校的问题,可以继续坚持就近入学为本,但可将学校选择权交由部分地方试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出现了一个逆转:从限制择校到鼓励择校。由“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是推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政策转向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力。择校政策的实质就是试图借用市场手段来实现改革的目标。目前,公众与研究人员对择校政策的态度褒贬不一。就我国国情而言,近年内不宜推行择校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择校是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尽管在1986年颁布的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就近入学"的政策,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择校现象依然存在。择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重点学校和贫弱学校的差距不断拉大,"马太效应"得到彰显。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现象有所遏止和改变,促使教育资源中师资力量的逐渐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