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体验型作文,就是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情境,进而把实践过程作为文章素材。这种作文形式,既引导学生用独特的眼光看待生活,提高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又使他们在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一、自由放飞天性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对外部事物的独特感知,是形成独特语言的重要前提。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使学生在描写事物、叙述事情、抒发情感时用自己的话谈感受,用自己的方法作表述。而要培养学生语言的独…  相似文献   

2.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8):24-25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材料,我们很有必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进行情境的感受,进而以实践体验的过程作为文章素材。为提高效果,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中,须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天地和充分自主的权利,使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对世界进行自主的剖析和描述,以使他们的言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以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一、天性自由放飞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知,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语感的深刻性,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刻探究,透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感受具体的语境、深刻的语意、潜藏的语情、含蓄的语技,以提高阅读理解的力度,提高阅读感悟的质量。——写作目的的探究——课文情节的延伸——教学情境的创设——沟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齐敏  黄旻 《吉林教育》2009,(7):86-8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教学贵在让学生自由说话,说真话,说心里话,自由展示本真生活,放飞个人个性想象。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被动接受而为自由奔放表达。  相似文献   

5.
个性是人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创造条件,放飞学生的个性,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支点和创造力的天地。那么,作文教学应怎样放飞学生的个性呢?一.给源泉——引导感受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只有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语感的特性,阐述语感如何在文学阅读教学中逐渐提升:(1)认知、体会——语感的基础:品味语言,提炼语感;朗读揣摩,激发语感;联系生活,生成语感。(2)联想、想象——语感的阶梯:激活文字,创设情境;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放飞思绪,彰显个性。本文试谈文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敏锐而准确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 验和理解。”语言文字一旦被作者用来表情达意,它就变成了具有生命的活体。一个人,只要他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在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个性化语感则是独具个性化的人对语言的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培养个性化语感是语文教学个性化的首要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个性阅读个性阅读能在头脑中形成对语言美的独特认识,能产生自主鉴赏的“求知欲”,能让学生初步领略语言的朦胧美。人的性格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告诉我们:个性作为个人所存在的核心意义,必将贯穿于人的全部行为当中。语文阅读应重视发展学生个性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将个人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不要用教参的观点束缚学生,只有给学生一片自…  相似文献   

9.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应从“七个加强”入手。  一、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知。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更需要朗读理解所读的文字。因为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  相似文献   

10.
裴波 《云南教育》2008,(6):42-4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认为习作教学必须从课堂、课本中走出来,拓展教学视野,但却淡化了对教材的挖掘,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存在。实践表明,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向文本、向生活投去独特的视线,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自由而大胆地进行剖析和描述。生活中有许多感人事例、美好素材,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便会融情于境。  相似文献   

11.
语感和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修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尊重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还要为学生创造丰富有序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勤动笔墨、触类旁通的良好习惯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鼓励教师自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指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凭借朗读触发语感,放飞想象训练语感,放飞想象训练语感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指一个人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听(倾听) 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把感受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倾听,学生可以积累语言,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作一定的深化、扩展或浓缩、概括,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目的,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一位老师在讲解《第一场雪》时,就动情渲染:“由于我们地处南方,现在虽然已是隆冬季节,可窗外却依然是阳光灿烂。然而,就在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我梦见我和同学们来到了胶东半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精心组织,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学生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和剖析生活与世界;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教做人,让学生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修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尊重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还要为学生创造丰富有序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勤动笔墨、触类旁通的良好习惯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而且要承担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性格、健全人格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感得体性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犹如一个乐章,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整体和谐,构成了文章整体的和谐美,丰富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17.
《语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新教学理念认为,习作教学贵在让学生自由地说真话,说心里话;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生活;自由地放飞自己的个性想像。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变迎合老师奉命而写为放开手脚自由表达。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一、借助感情朗读应指导学生有节奏、有表情地诵读课文,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直至读出“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瀑布》一诗,可采取“看图听读———理解朗读———欣赏朗读———表情诵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饱满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切实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二、发挥思维想象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想象,积极体验,对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能获得艺术美的感染,达到美的升华,培养良好的语感。如教《桂林山水》,可借…  相似文献   

19.
孙茵茵 《文教资料》2010,(35):56-58
文章通过分析语感的含义,探索语文实施语感教学的方法,着眼于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的感悟创造,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实践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让学生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探究,使语感教学真正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汉语言是充满个性的语言,从汉语言生成机制以及人们对其理解的机制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揭示汉语言独特的组织脉络及文化意味,对深层次的语感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仅仅运用熟读、背诵等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来培养学生汉语言语感是很不够的。深层次的语感培养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汉语言独特的组织脉络以及体会汉语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意味。这是汉语言语感培养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