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旅游承载量是反映旅游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游客接待量是衡量旅游需求状况的常用指标。在分析我国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对2014年各省市5A级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和年游客接待量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构建基于景区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的旅游供需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旅游供需关系模型可由复合函数定量表征;(3)模型能够预测旅游供需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著名旅游景点文案翻译营销观的提出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中国入境游客达14531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2019年 中国旅游总收入约为6.63万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41%.由此可看出,我国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西宁旅游业以2001年西宁市旅游局成立为标记。据统计2001年西宁的各类住宿场所不到200家,星级饭店只有10几家。旅行社70多家,接待境内外游客不足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3.8%。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宁旅游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07年底,全市各类住宿场所发展到635家,其中星级饭店达到45家;旅行社已发展到165家,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68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30.94亿元,占到全市GDP的9.6%以上。尽管如此,但与全国(除拉萨)省会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就如何加快西宁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文章就地震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可观分析,并就如何进行地震灾后的旅游复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震引发的四川旅游地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玮 《软科学》2010,24(4):89-93
汶川地震给四川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震引发的四川旅游灾害风险表现为市场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三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定量研判可以看出,三类风险对于旅游业的影响不一,而各地区对于灾害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应该提升产业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转移风险来减少地震对四川旅游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冠 《科学与管理》2001,21(5):30-31
<正>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旅游业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光彩夺目,势头强劲,向世界昭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0年全球旅游人数共达6.98亿人次,全球旅游收入达到4760亿美元。旅游业已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前景最广的一项新兴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将达到1.3亿人次。 一、山东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7.
王观远  宋书巧 《大众科技》2011,(11):216-2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载体的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也大幅攀升,出现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和污染,同样也使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大幅下降。如何科学地界定旅游案区入区人数,以保证景区最佳旅游功能的发挥并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必须对风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景区进...  相似文献   

8.
彭州市灾后旅游恢复重建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州市旅游业在5.12汶川地震中损失惨重,灾后旅游恢复重建密切联系旅游灾情实际情况,将旅游恢复重建与灾后城镇体系建设、工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创新模式,把危机转化为机遇,针对省内旅游格局的新情况,整合旅游资源优势,调整旅游结构,重点恢复宗教人文旅游,做好短线旅游文章.  相似文献   

9.
张进伟 《科教文汇》2012,(17):49-50
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高素质导游人才的培养应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在"世界汶川水磨桃源"建设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加大了对导游人才的需求,并且注重对汶川当地地域特色和羌族特色的深度挖掘与开发。在此新形势下,阿坝师专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教学必须立足于专业特点,结合阿坝州本土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导游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0.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灰色评价方法在电子商务经济增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隽  薛立 《中国软科学》2002,(5):106-108
本文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经济增长评价方法———递阶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并对哈尔滨亚联电子商务公司的电子商务经济增长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代供应商库存管理(VMI)是一种供应链环境下的新的库存管理方式,它能够对改善整个供应链库存状况、降低系统库存总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现实中现代供应商库存管理的特点以及科技型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企业库存产品进行分类的管理思想,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灰度测定。其研究结果将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在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关联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指标建立起灰色系统,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指标的数据,从创新的投入与产出角度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内部5个子产业的创新产出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并基于实证结果定性分析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有关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法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人才集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并能够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人才集聚水平的提高对就业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期权的技术管理型人力资本灰色计量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技术管理型人力资本计量模型的局限性,运用期权定价思想以及灰色评测方法,建立了一种计量技术管理型人力资本的新模型,结合实例说明了该模型有效可行,对实践中技术管理型人力资本价值的合理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灰关联度分析法在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绩效的评价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人们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的评价相对于自然科学又更具有其特殊性,这是由于人文社科的学科特点以及研究成果的特点所决定的。聚类分析法是科研绩效评价的方法之一,用灰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一个连续时间段内的科技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一个时间段内的科技发展趋势,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和评价人文社科科研绩效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价,以期为全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监测提供借鉴。以建立的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5个一级指标和84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准则层;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厦门市,第二梯队包括福州市、泉州市,第三梯队包括龙岩市、漳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宁德市。最后归纳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3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时间区间为2013年~2016年,构建评价区域电商和丝路发展的指标系统,建立区域电商和丝路发展之间的评价体系,运用熵值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对系统耦合发展状况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针对系统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对系统协调发展提出建议,为企业和国家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投资决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决策问题。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工程质量与技术能力、项目基本面情况、企业财务能力、项目经济效益和风险情况六个维度构建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相对熵的群决策指标赋权模型,最后应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评价对象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速公路收费软件的可信评估。将灰色关联分析引入高速公路收费软件可信评估领域,提出基于灰关联的高速公路收费软件可信评估方法。给出高速公路收费软件可信评估一级、二级可信因子,计算各级可信因子与标准评估等级序列的关联度,按关联度的大小排序并分析,最后得出评估结果,并通过评估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