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西藏9个地方的野生阿热托启的株高、一级分枝角度、一级分枝角果数、一级分枝长、一级分枝粗、角果长和角果宽等7个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一级分枝角果数、一级分枝粗、一级分枝长、角果宽、角果长、一级分枝角度和株高。因此在野生油菜阿热托启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当侧重一级分枝角果数、一级分枝粗和一级分枝长等主要性状,并兼顾其他有利生物学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25)
为深入了解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在现有育种和栽培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旱地小麦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区域小麦产量,对2006—2016年云南省地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海拔楚雄点147份参试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茎蘖数基本苗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单位面积产量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有效穗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茎蘖数不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千粒重因子、茎蘖数因子和生育期因子,所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86.38%。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NC 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16个自交系组配的55个杂交组合的10个性状(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单株产量和百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p1-2、p2—9的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组合p2—4×p1-2、p2-10×p1-3、p2—11×p1-5的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表现优良。灰色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联系数大小依次是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穗长、株高、行粒数、出籽率、秃尖长、穗位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西藏林芝青稞的高产育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林芝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青稞品种(品系)的6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公顷穗数穗粒数小穗数千粒重穗长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小穗数是影响林芝地区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林芝地区青稞高产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措施上应主攻单位面积穗数,同时确保其具备株高中等,穗长适中而粗壮、小穗多而籽粒饱满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杂交种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了九个杂交种及两个对照:366*368,397*398,399*403,400*403,401*403,402*403,408*408,9702,吉单180(CK1),本育9(CK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种杂交种的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出了一些较优的杂交组合方式,又在通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农艺的相关分析得到了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5895*)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2064),出籽率(r=0.3075)和穗长(r=0.2828)与产量呈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7249,r=0.7726**)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系统发展态势的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发现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为穗长 (y2 ) >每穗粒数 (y3) >千粒重 (y6) >不孕小穗数(y4) >每株穗数 (y3) >植株高度 (y1 ) ,以穗长、每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经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发现藏青 3 2 0 >WB0 7— 97>WB1 9— 97>WBQ64— 97,以比较品种WB0 7— 97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这说明 ,在西藏冬青稞育种及大田栽培中应选择穗长、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芥菜型黄籽油菜为参试材料,对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芥菜型黄籽油菜的单株产量主要是由每果粒数引起的;(2)单株产量与各性状组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3)要提高油菜产量应选择植株高大、有效分枝起点低、主花序长、一次分枝数多、角果长且果喙短的植株。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引种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苦荞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明确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对主要农艺性状因素有显著影响作用。1品种—晋苦荞2号,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3kg/mu,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2品种—曲美苦荞,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4kg/mu,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萨地区气候变暖和青稞黄矮病、条纹病多发情况下,适合主要青稞种植品种藏青2000的播期和种衣剂。方法通过播期、包衣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比较研究其对分蘖、产量构成因素、株高、穗长、生育期和倒伏的的影响。结果播期方面:播期一(3月25日)和播期三(4月24日)的产量都显著较高,播期一以穗部要素表现优势,播期三则以茎数和株高表现优势;包衣方面:除株高外,包衣的处理显著高于没有包衣的处理,且P1的千粒重显著高于P2,P2的最高茎数显著高于P1;互作方面:S1P2、S3P1产量较高,S1P2千粒重优势显著、S3P1的茎数和株高优势显著;生长发育方面:S1延长了其生育期,尤其是抽穗-成熟这一生长阶段;倒伏方面:播期越晚倒伏面积越大,倒伏级别越高。结论综合考虑播期、包衣、互作、倒伏等因素,推荐采用3月25日播种且用20%吡虫啉缓释种衣剂包衣(S1P2)的组合。该组合有生育期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较高、倒伏危害较轻等优点,可以有效保证青稞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春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个品种吉单209(JD209)、郑单958(ZD958)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LAI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动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探讨春玉米高密度高产群体叶面积系数(Leaf area index,LAI)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相同密度下ZD958群体LAI大于ID209,表现较强的耐密性。两个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是6万~9万株/hm^2,群体最大LAI在5~7;各生育期的群体LAI与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抽雄吐丝期LAI对密度的增长率最大,分别为0.583和0.679;灌浆期群体LAI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大喇叭口期LAI对穗数、穗粒数影响最大。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LAI和穗数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度干旱条件下青稞光合参数及农艺性状受到的影响,为提高青稞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藏青2000为材料,研究中度干旱处理对青稞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地上生物量、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影响。结果中度干旱处理会抑制植株生长,影响青稞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青稞叶片气孔导度(Gs)下降55.83%,蒸腾速率(Tr)下降29.34%,净光合速率(Pn)下降31.13%.结论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青稞叶片气孔导度(Gs)呈现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下降会影响外界CO2的供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青稞净光合速率(Pn)下降。中度干旱处理会影响青稞的地上生物量、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而对青稞产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参加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区域实验在拉萨点的的9个参试品种(系)为分析对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生育期、株高、穗长、小穗数、苗数、穗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十个农艺性状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分析,同时结合9个参试品种(系)在拉萨市的实际产量,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系)中,加权关联度与实际产量都排在前列的品种(系)为甘9616,而Dn-2(迪庆糯青稞)的加权关联度和实际产量都排在最后,这说明甘9616在拉萨点的区域实验中产量较高且表现稳定,对拉萨地区高海拔的环境适应性强,而Dn-2(迪庆糯青稞)则对拉萨地区高海拔的环境适应性较弱,环境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大豆在鼓粒期土壤含水份量明显不足时,通过灌水,研究大豆品种在水份充足时的石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鼓粒期水份充足能延迟大豆成熟期,极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增产高达31.39%;对株高、全株荚数、底荚高、病粒、虫粒等性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西藏小麦品质育种工作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株高、结实小穗数、穗长、每亩穗数和产量为主要指标,对26份冬小麦品种(其中引进的24份,对照2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6份资源可以分为5个类群,西藏当地的两个品种(对照)与内地引进的绝大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距离,这对杂交优势提供一定的资源,建议在育种工作中选择这些比对照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作为引种综合考虑农艺性状表明表现最好的引进品种为洛大林和97—18,与当地推广品种肥麦为一类,对这两个品种建议进一步进行品质和病虫害调查。  相似文献   

15.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6):1-1
《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数量性状位点)基因,该基因被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4-314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傅向东研究员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从中国超级稻品种中成功分离出了控制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DEP1。DEP1基因会因突变而形成dep1基因。dep1基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得稻穗变密、枝梗数增加、每穗籽粒数增多,从而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密度、肥力对春青稞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熟春青稞品种‘藏青69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个不同处理下‘藏青690’冠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低肥条件下产量最高,其群体冠层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叶片基角和开张角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冠层夹角较小,株高在103.62cm左右,穗长6.47~7.06cm,穗粒数在47.2~50.4粒,节间长度18.65~18.87cm,叶面积47.68~60.68cm~2,比叶重4.5~5.3mg/cm~2(2)‘藏青690’不耐肥,耐瘠薄土地(3)籽粒饱满程度对其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在1993年三元能量对小麦增产效应研究的基础上,1994年~1995年谷城县元极学研究会又进行了不同处理方法的试验探索。 试验地点是谷城县翠花铺村,供试土壤为黄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咸阳超大穗。试验共分3种处理,2个对照,3次重复,共计15个小区,采取随机排列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元能量处理促进了麦苗分蘖加快增多,处理1次、2次和苗期的处理平均单株分别数依次多0.39个、0.36个、0.71个,单株分蘖数依次多0.51个、0.92个、O.94个;不同处理的经济性状不相同,有效穗增多,穗子增长,穗粒增加,而1000粒重呈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旱地小麦生育期降水少且利用效率低、产量低而不稳、比较效益低等生产实际问题,山西农业大学旱作栽培与生理团队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多年大田试验,研究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探墒沟播技术可增加旱地小麦越冬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5~18 mm、拔节期3~13 mm,降低了越冬-拔节土壤耗水量,显著增加了拔节-开花、开花-成熟耗水量;显著增加了穗长、小穗数,显著提高了穗数27万~36万/hm2,穗粒数3.1~3.5粒,千粒重1.5~3.0 g,提高产量14%~17%、水分利用效率12%~16%、氮肥偏生产力16%~17%.该技术减少总投入300元/hm2,增加总收入1554元/hm2,增加经济效益1854元/hm2.总之,旱地小麦探墒沟播技术有利于蓄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促进穗部发育,优化产量构成,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