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兴市战略的提出,需要大力发挥高校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作用。“三区”联动即以大学校区为依托,以科技园区为平台,以资源在公共社区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具体策略。以同济大学为例,分析大学在“三区”联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创意城市与现代大学:从3T理论到三区联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不仅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更是城市的灵魂象征与精神代表。本文借鉴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分析创意城市3T理论及相关要素的基础上,评介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战略形成的合理性、理念及框架,论述了大学在三区联动中的核心作用,并对大学如何应对问题、引领城区发展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城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城区建设中具有支撑作用。本文探讨了大学与创新型城区建设互动发展的模式,分析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作用过程,通过对大学与城区"三区联动"的实践总结得出创新型城区建设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相互融合、联动发展,是当代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积极实践“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区域内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向杨浦城区敞开了怀抱,其深厚的科教、人文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区域内基础教育提供了资源保障。在此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组织与控制: 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通常被认为有“五难”:行政管理难、学科融合难、人心凝聚难、整体规划难。这五难归根结底就是多校区大学的组织与控制难。美国多校区大学研究专家尤金·李(Eugene Lee)和弗兰克·鲍恩(Frank bowen)认为多校区大学的基本原理是“在协同合作的前提下实行劳动分工,采取多种方法以促进跨校园的教育的专门化、多样性和协调”。①因此,如何合作与分工,采用何种方式与方法,以促进多校区的专门化、多样性和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多校区大学管理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一、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合作与分工1.系统、结构与功能。多校区大学…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的根本战略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的指示,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具体部署,将科技、教育与人才开发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构筑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战略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这是上海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命题,对于促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形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月2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2005上海科教…  相似文献   

7.
上海师大日前形成奉贤校区发展意见。1.将奉贤校区的发展列入上师大“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奉贤校区将“以工科为优势,以本科为主体,以高职为特色”,五年内成为万人校区。3.区财务并入校部财务部,不再单独设立银行基本帐户。4.校医发展采取多元投资,集资办学的运行机制。采取“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的办法,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参股,实行股份制资金运作,中外合作办学等形  相似文献   

8.
上海杨浦区通过深入实施"三区联动"战略,进一步促进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功能融合和联动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道路,同时也为我国大学集聚区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全新视角。通过对"三区联动"上海杨浦模式基本内涵、主要特征、运行机制及所取得成效的总结,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科学分析宁波实施"三区联动"的现实条件和可行的区域,并借鉴上海杨浦模式的经验提出实施宁波镇海"三区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却有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大学。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和管理人员对这类大学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有“五难”:行政管理难、资源整合难、学科融合难、人心凝聚难、整体规划难。作为多校区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我们有许多的感受,也认为认真探索多校区大学的实际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多校区办学多校区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非常普遍。据科尔和盖德的调查和统计,1990年以前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中就…  相似文献   

10.
多校区大学公选课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多校区大学逐渐增多,如何发挥网络教育优势,高效利用教育资源在多校区之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多校区大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远程教育服务传统教育的有益尝试,更加是传统教育与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相互融合、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切入点。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启动一校三区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的管理与支持服务研究与实践项目,就多校区大学网络公选课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等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的根本战略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的指示,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具体部署,将科技、教育与人才开发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构筑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战略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这是上海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命题,对于促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形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月2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促进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专题研讨会便是对这一新命题的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政策要求及“三区联动”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实证分析了现今高等职业院校与园区、社区互动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共生理论”构建高等职业院校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体系的观点,并在新的“三区融合”体系中客体间地位的平等性、利益的互利性、沟通机制的畅通性等方面进行理论论述,从实施组织、实施过程、师资体系、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三区融合”体系的模型,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对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并评价,提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多校区大学形成和发展的动因 多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资格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位置不相连的校区的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我国多校区大学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世纪之交,其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经过合并和扩建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的新格局。多校区大学虽然完成了物质层面的合并与扩建,但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就要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尝试构建多校区格局下的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多校区办学的主要问题 我国多校区基本上是这样形成的,一类是一个学校在自己的校区之外又建设一个或几个新的校区,不妨称作“新建校区”。另一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合并办学,规划后的“核心校区”只能有一个,而其他合并学校的校园自然形成新的校区,不妨称作“新校区”,此处的“新”是相对合并关的历史而言,表明它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我国的多校区大学是在当前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不同于国外多校区大学模式的特殊性。我国的多校区大学管理面临着一些基本问题 ,如实质性融合、集权与分权、组织成员对大学组织目标的认同、改善学科布局等。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多校区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世纪末的中国高校合并浪潮造就了一批大规模、多学科、多校区的综合性大学。如果说,在高校合并形成多校区综合性大学之初,需要研究决策的大学内部管理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管理模式、统一管理制度、稳定教学秩序、初步整合教学科研资源的话,那么,成功地完成了融合之后,高校管理者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应当逐步转移到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上来,真正实现实质意义上的高校合并。近年来,教育学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已较多地就中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方式、管理模式、管理效率提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就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加强办学质量监控等展开了初步探讨,使多校区大学的管理研究趋于深入。本文结合山东大学的教学管理实际,探讨如何实现多校区综合性大学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8.
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在其独特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其核心是大学师生所具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多校区大学是不同亚文化群体的组合,其新的大学文化的生成才是多校区大学内在融合和统一的根本标志.要通过明确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创新管理文化等方式促进多校区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生成.  相似文献   

19.
为落实市、区两级关于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谋求学校新的发展点、办学新路径,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并在实践中形成“理念互通、管理互联、校区互动”的集团办学思路以及“管理一体化、办学一体化、研学一体化”的办学方式,促进各校区在管理、课程、教学、师资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校校精彩的办学目标。集团化办学有效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辐射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同时,也使学校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江苏开放大学围绕新型大学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大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推进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形成“1+1+1>3”的协同效应,对不同形式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