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主成分分析(PCA)和局部线性嵌入降维方法(LLE)组合的优化RBF神经网络降水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局部线性嵌入降维方法(LLE)组合对众多气象物理因子降维提取有效因子,再将这些综合有效因子组成的特征空间矩阵作为优化的RBF神经网络的输入矩阵,从而建立网络模型.以此对广西5月三个不同区域平均日降水量进行预报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收敛效果和泛化能力,在预报性能上明显优于同期的T213降水预报、PCA预报、LLE预报,预报稳定性好,预报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地识别语音情感信息,研究了语音情感识别的降维中判别级联效应.基于现有的局部投影算法和图形嵌入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判别分析算法,即DCLPP算法.为了能够对语音情感识别保持足够的信息,该算法利用嵌入图形为样本的内部特点保留了原始空间.然后,为了扩展映射形式,提出了一种kernel dCLPP(KDCLPP)的方法.在EM O-DB和eNTERFACE'05情感语音数据库上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明显地超越现有的常用主成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保持投影(LPP)、局部鉴别嵌入(LDE)和图优化的Fisher判别分析(Gb FA)等判别分析算法,这些算法都有不同类型的分类器.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个多频率刺激源诱发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脑—机接口系统,针对时域脑电信号特征维数过多等问题,采用一种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LE)对经过预处理的脑电数据进行降维。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析时间窗的增大,经典功率谱密度分析(PSDA)与典型相关分析(CCA)等方法相比,基于 LLE 的非线性数据降维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当时间窗为 1.65s 时,其分类准确率达 92.92%,信息传输率达 59.62 bits/min,远远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4.
支持向量机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但该算法不能够对复杂高维的生物医学数据进行准确的分类,而FSVM方法能够利用模糊性对标记样本数据进行较准确的归类,故采用FSVM算法对老年痴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特征提取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数据的11个主成分,并筛选前3个主成分和前2个主成分分别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利用基于FSVM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老年痴呆的121个样本分成了正负两个类别,实验结果表明,FSVM算法能够有效地分析老年痴呆数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使用话语级特征参数矩阵作为卷积神经网络输入而导致收敛速度慢及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特征降维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说话人识别方法.首先将每段语音分帧成多个帧级语音并提取同等大小的帧级特征组成特征矩阵,然后利用2DPCA对特征矩阵进行降维处理,再将得到的主成分特征向量组合成新的特征矩...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局部特征核主成分分析下的SAR图像识别技术手段的探讨研究,根据其基础性能的实际要求以及行业领域的发展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两级2维式的局部特征提取判别嵌入的模式,这种局部判别嵌入特征提取的SAR图像识别方法,在图像处理与识别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将图像数据转化为向量后所带来的维数灾难以及小样本等问题的出现,通过这种两级2维局部判别嵌入的核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方法在SAR图像识别方法中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系统对特征的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7.
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集进行降维,将滑动窗口引入到贝叶斯网络分类算法中,从而得到改进的贝叶斯网络分类算法。实验证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分类数据的维数,同时该算法建立的入侵检测模型能够更好地检测出已知的入侵攻击类型。  相似文献   

8.
在Matlab的基础上,以3种经典的数据降维方法——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保局投影算法(LPP)为例,给出3种降维方法的最优化比较结果,对数据降维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设计。通过UCI标准数据集和ORL、Yale人脸数据集的比较实验表明:3种降维方法均能较好地完成降维任务,其中LPP和LDA数据降维方法效率较优,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表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构造了降维的一个统一框架——本性核主成分分析(essential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几乎所有的主流方法,如核主成分分析、局部线性嵌人、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等距映射、扩散映射以及这些方法的改进都可以归结到这个框架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人脸特征结构,提出针对人脸个体差异性的核线性判别分析。首先,利用QR分解和正交投影提取出能够描述人脸个体差异的特征。然后,应用核技术将描述人脸个体差异的特征集投影到高维空间;最后,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对高维空间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并在FERET、PIE和AR数据库上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核线性判别分析、核主成分分析相比能够去除人脸的公共特征,从而提高了正确识别率和识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