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仍活跃于世界贸易市场,为我国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然而,茶名英译出现了不少问题,不仅容易误导外国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因此,结合茶名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对策,以使英译茶名更加规范化,让我国茶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茶叶消费和贸易的大国,茶叶的消费融合了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形成了英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这种茶文化源自于英国王室,盛行于贵族,又被新兴工业资本家和普通大众所效仿,体现了英国人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源于英国贵族形成的文化霸权,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消极作用更加显著,对英国这个文明古国的未来发展趋势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现在已蜚声海内外,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叶从种植到饮用,以及形成独特的文化,乃至向海外传播,佛教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佛教茶文化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诠释佛教与茶的内在联系,撂讨佛教对唐宋时期茶叶的种植、名茶研制、饮茶技艺的提升、茶文化的丰富、茶道精神的萌芽,以及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方面所作的重要贡献,以期明晰佛教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福建安溪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已成为中华茶文化和闽茶文化一朵亮丽的奇葩。安溪县如何深化茶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安溪茶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分析借鉴其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做法及启示,希望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协同推进福建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婧媛 《海外英语》2020,(7):122-123
黔北茶文化不仅是贵州民族文化的中的瑰宝,也是中国茶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是制茶、烹茶、饮茶的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结合民间习俗、民族传统,同时与儒家、道家、禅宗等思想相互融合,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历史底蕴与经济价值,也是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形式.该文旨在搜集并统计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相关语料,考查并梳理其现状、发展趋势与特点;其次,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所搜集的语料深入分析与评估,研究译本中所体现的茶文化翻译常见问题;再通过语料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从整体上分析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的空白与不足;最后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对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中的问题源头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求解决之道,为茶文化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黔北地区以及我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朝代的更迭,茶叶逐渐被赋予精神内涵与象征意义,所形成的茶礼也成为中国婚俗当中极具特色的内容,这与茶叶在普通人家中的地位、茶叶本身的生长特性以及茶叶所代表的精神有关.而经过数百年历史演变的中国传统的婚俗茶礼文化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在中国风俗文化中具有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萌芽于两晋,兴于唐,盛于宋,饮茶深入人心。而明清时期则是茶文化南北民族大碰撞,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茶叶生产,饮茶方法,茶文化精神都起了深刻变化。通过对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初步探究,阐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中的茶类、茶具、饮茶方法以及品饮过程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四川茶叶种植广泛,茶文化历史悠久,而现今在外宣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川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发展。从传播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川茶文化的特点、川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以及改进对策,希望有助于川茶文化外宣翻译的改善,让川茶文化更好被外界接受,实现传播效果最大限度优化。  相似文献   

9.
中日饮茶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11.
将茶树枝粉末脱脂后用水浸提多糖并纯化,分离的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对此多糖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纸层析和气相色谱仪对多糖中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组成分析表明此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萄葡糖、半乳糖、甘露、阿拉伯糖,有少量的岩藻糖和核糖.  相似文献   

12.
从茶叶消费群体的嬗变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消费情况 ,几千年来有极大的变化。谈到中国 ,总免不了议到中国的茶文化 ,分析茶消费群体之嬗变 ,也是茶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试从这一角度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福建北苑茶园是我国北宋时期生产"贡茶"的重要产地,蔡襄时任福建路转运使,同时他也是鉴茶专家,在其任职期间对推动我省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北苑茶园的发展及其对蔡襄《茶录》问世的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铁观音茶和茶茎原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超声提取法,90%乙醇做提取剂,用1%的香草醛-盐酸溶液作为显色剂,对样品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用原花青素标准品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A=8.301 3×C-0.047 3,相关系数R=0.999 6,原花青素的浓度在0.020~0.120 mg/mL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5%~101.5%,变异系数为0.01%,该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高,可按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普洱生茶、熟茶与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熟茶及红茶在278 nm处具有截然不同的色谱图及化学成分.普洱生茶保留了较多的ECG,EGCG以及C等多酚类物质;红茶因其酶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也保留了一定量的未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而普洱熟茶的湿热作用却只形成一定量的TR,未氧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也较低,ECG和EGCG几乎完全氧化,且氧化产物中不含茶黄素类.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的起源在中国,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几千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展示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操作过程体现了茶的表现形式和蕴含精神的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以茶艺为例,从感观享受角度分析茶文化之多元魅力。  相似文献   

17.
孙秋香  肖婷 《培训与研究》2009,26(8):47-49,5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饮茶简史与茶文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有关茶的一切知识、饮茶习俗、加工、栽培技术和茶文化等,最初都是由我国直接或者间接地传出的。通过对茶的起源、饮茶历史和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浅析,阐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概况与整个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旅程。  相似文献   

19.
Tea     
余生泽 《英语辅导》2003,(11):31-31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维吾尔茶文化和茶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维吾尔的茶词语,饮茶种类,饮茶习俗,保健养生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揭示和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观念习俗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