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和细胞,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很大程度影响到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通过研究泰晤士高等教育、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观察其学科评价的异同,就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世界一流学科进行学理探讨,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科宽度和广度、学科国际地位、研究原创性、学科平衡等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较为系统地对以QS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CWCU领域/学科排名和U.S.News最佳大学学科排名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学科评价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从学科评价模式的内涵、指标体系和过程等三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四大学科评价模式内涵丰富,兼顾了多元利益主体的信息需求;指标体系设计覆盖面广,突出了衡量学科水平的核心要素;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科学、合理和规范,保证了评价结果的质量。在比较分析四大学科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推动我国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建立一流的学科建设投入标准,强化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完善一流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推进对学科特色的建设;追求一流的学科建设产出成果,创新对成果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参照。以ESI最新学科评价数据为基础,从学科、高校和区域三个角度分析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与潜力,结果显示:化学、工程、材料等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有较多学科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都有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的学科。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需要在个性化经费投入,改革高校教师用人机制,完善学科运行与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985工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历程,利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的数据,通过对这些大学2006年到2013年进入ESI排行的学科的分析,结果表明“985工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进程是稳步而快速的,进入ESI排行的学科数、学科水平、大学数量都在增加,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国内外主要的学科排名指标体系——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其指标内容、权重等差异,分析了国际通用的评价学科水平的重点方向,力图对我国高水平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8,(2):40-46
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建设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应以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为依据。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六个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了其层级逻辑结构,据此构建出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路线图,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说明。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影响力不断扩展,成为个人专业选择的重要参考,以及社会了解和监督大学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种重要途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于2011年推出了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回应社会需求.本文剖析了201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在评价对象确定、指标选取、权重处理的最新进展,反思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存在的局限性,并从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国际显示度三个维度提出了国内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9.
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对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领域,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和生成逻辑,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重应用技术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传统学科突出而相关学科薄弱严重阻碍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要兼顾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发展,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抓手,在重视应用技术研究、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基础性研究,产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要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着力提高相关学科建设水平,构建互利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在高原上筑高峰,应该是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选取佐治亚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科,运用“学科成长史–学科系统结构–大学组织制度”的分析框架,全景式呈现理工科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特征。研究表明,世界一流学科的成长充分体现了领导型学者的关键行动力,回应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以及适时拓宽组织外围的重要性。除了学科组织化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往往依托学科群落进行跨学科研究,并为人才培养供给多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氛围。在大学组织层面,世界一流学科具有明显的“在地化”特征,其发展方向和前景高度依赖所在大学的历史传统、发展模式、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掌握学科内含知识体系、组织机构和建制规训三重意蕴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点,明确大学学科的典型特征,揭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然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学评估指标体系历史特征的挖掘,审视其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没有设置学科组织构建与运行情况的考核指标是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此,以学科组织化路径为抓手和依据,提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策略,为科学开展学科评估提供指标支撑,以推动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的影响虽为正向但不显著,这反映了该政策效应与政策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展望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导向:在学科建设上需关注“冷门绝学”,适当增添人文社会科学“色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需更注重“内源”发展,坚持“外援”“内源”相结合;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上需注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QS 学科排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评估标准。我国正在实施的“双一流”战略已把第三方评价纳入考核体系,QS 学科排名对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剖析了 2017 年 QS 学科排名在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及权重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基于此对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顶尖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这两所高校学科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且指标发展极不均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顶尖大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的发展。同时,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性决定了其在学科发展方面的前沿性。通过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来研究学科发展对办学成功的影响,并通过探讨何为一流大学,且从支撑高校的四大支柱之中的学科这一角度出发,对学科定义作出阐述;回顾学科变革发展的历史,从而分析出一流大学的办学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改革产物与推动力量是对我国20年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的基本判断。制度缺陷以及利益冲突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存在着行政行为化、社会中介评估机构的合法性等问题。评估的科学定位、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估文化的培育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积极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前景是方兴未艾,一级学科评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评估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到我国高等院校一级学科的评估分析中,利用SAS软件对教育部学位中心2006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各高校在每个公因子上的得分、排名及总因子得分、排名,为高等院校一级学科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转型视角,回顾2002年以来我国学科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变化趋势,梳理中国特色学科评价的演变逻辑。在此基础上,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趋势、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如何合理定位、如何推动管办分离、如何防止评价目的被异化等方面分析我国学科评价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探讨教育评价转型视角下中国特色学科评价的发展方向,以期提高学科评价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服务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以佐治亚理工学院工程学科为对象,从工程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介绍其世界一流工程学科特点,总结其建设经验,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工程教育需要回归工程实践;工程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工程学科研究需要“顶天立地”;工程学科建设需要一流师资队伍;工程学科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9.
开展高校学风评价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解为学习行为、思想品德行为、学生日常行为3项一级指标以及10项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学风评价模型,并对某大学7个班级的学风进行了实际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