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L18(37)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樟芝真菌发酵产三萜类化合物培养基条件.适宜于樟芝真菌发酵产三萜类化合物的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40,黄豆粉20,酵母膏2,MgSO4 0.2,K2HPO4 1.5,VB1 0.01(g/L).经验证,在此条件下,樟芝真菌摇瓶发酵后的菌体产量为383.6 mg/L,三萜类化合物为27.85 mg/g.经对比,樟芝真菌菌体产量和三萜类化合物产量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对3种共25株酵母菌进行了富铁能力的筛选,经过抗性筛选和摇瓶发酵培养筛选到一株生物量及细胞铁含量均较高的酵母菌株R4-5,该菌株能以甘蔗糖蜜作为唯一碳源发酵培养富铁酵母,在培养条件下,生物量为8.78 g/L发酵液,细胞铁含量为5.45 mg/g干菌体,总铁含量达47.851 mg/L发酵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灵菌红素由于其广泛的抗菌效果、免疫抑制活性及抗肿瘤活性得到广泛关注,实验室经过筛选和ARTP诱变得到一株灵菌红素产量较高的粘质沙雷氏菌菌株YW-3-10,在对YW-3-10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在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其摇瓶发酵产灵菌红素的最佳条件如下:甘油32 ml/L,胰蛋白胨17 g/L,甘氨酸1.5 g/L,NaCl 5 g/L,发酵温度28℃,转速200 rpm,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4%,灵菌红素产量达3.285±0.0257 g/L,较初始条件灵菌红素产量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产没食子酸植物内生真菌CP01菌株为出发菌株,对影响菌体的生长代谢的葡萄糖添加量、培养温度、pH值、摇瓶最佳装液量、代谢前体物(苯丙氨酸)的添加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01菌株,在菌体培养5d的时候,没食子酸的含量和产量达到最高;葡萄糖含量为20g/L、培养温度为28℃、摇瓶装液量为100mL时,没食子酸的含量和产量达到最高。此外,苯丙氨酸含量为150mg/L时,没食子酸的含量和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斯氏油脂酵母为研究对象,利用苏丹黑B染色和全自动酶标仪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油脂含量。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苏丹黑B染色后的OD最大吸收峰值、菌体密度、发酵液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氮源、碳氮比和接种量对斯氏油脂酵母发酵产油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产油脂的最佳氮源为硫酸铵,最佳碳氮比为66∶1,最佳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6.
研究甘蔗汁风味醋摇瓶发酵条件,为甘蔗汁风味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以甘蔗汁为原料,通过研究了初始酒精度、初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醋酸发酵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醋酸摇瓶发酵条件为:初始酒精度6.5%,初始pH5.0,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发酵0~72 h的转速200 r/min,发酵72 h以后的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转化率和产醋速率分别达到97.9%和0.467 g/(L.h)。  相似文献   

7.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棒杆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以发酵液中谷氨酸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从温度、p H、接种量和转速四个方面,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谷氨酸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接种量>温度>p H>转速,其中,温度和接种量因素对谷氨酸产量影响达到显著(p<0.05)水平。谷氨酸最优发酵参数为:温度34.0℃、p H7.5、接种量5%和转速100r/min,该条件下发酵液中谷氨酸产量达到47.21g/L。  相似文献   

8.
强聚硒酵母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摇瓶培养条件试验确定了强聚硒酵母最适发酵条件:麦芽汁%,初始硒浓度20μg/mL,在其发酵进入到对数生长期后再添加亚硒酸钠使硒浓度达到60μg/mL,接种量为10%,在28℃、200 r/min的摇床上培养29 h.在此条件下,强聚硒酵母生物量(干重)达到8.25 g/L,酵母细胞中硒含量达到1230.21μg/g.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24孔板培养毕赤酵母GYW-1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发酵条件,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24孔板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GYW-1 24孔板发酵产GSH的最优发酵条件为:酵母粉44 g/L、柠檬酸铵15 g/L、接种量12%.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毕赤酵母GYW-124孔板发酵产GSH的产量(43.815 mg/L),较初始条件的产量增加了55%.  相似文献   

10.
不同碳源对红芝液体发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了不同碳源对红芝液体发酵的菌丝产量、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8种碳源对红芝液体发酵影响不同,其中可溶性淀粉作为碳营养发酵效果最好,菌丝干重达5.2g/L、胞内粗多糖达0.437g/L、胞外粗多糖达1.469g/L,在工业化生产上,可选用可溶性淀粉作红芝液体发酵碳营养.  相似文献   

11.
荷叶离褶伞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摇瓶发酵法对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玉米面;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碳氮比为16:1;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200g/L,蔗糖15g/L,麸皮35g/L,酵母膏1.5 g/L;最适发酵条件:pH值7.0,温度26℃,接种量10%,转速160r/min;稳定生长期为接菌后6-8d.  相似文献   

12.
从酵母浸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乙醇的菌株DL516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优化实验,确定菌株DL5168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初始葡萄糖浓度180 g/L;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的最终乙醇浓度为113.9 g/L,比对照菌株的乙醇浓度提高36%;乙醇转化率为0.64 g/g,比对照提高39%。  相似文献   

13.
木霉菌的许多种属都能够产生脂类物质,并且已经被用来研究脂类物质的生产.本研究主要探索光照和肌醇对木霉生物量积累和油脂量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与遮光处理组相比,正常光照培养条件更易于菌株成熟孢子的形成,并且正常光照培养也利于菌株L1生物量和油脂量的积累;肌醇的添加会促进菌株生物量的积累,但是对菌株L1油脂量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菌株L2,相比无肌醇添加组,肌醇的添加在一定的培养时间上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同时发现光照和肌醇能够影响木霉的脂类构成.  相似文献   

14.
Bacillus subtilisis widely used for the productionof vitamins and other products including industrial en-zymes such as amylases, proteases and lipase. Butsyntheses of those products are repressed by the pres-ence of glucose, which is viewed as carbon catabolicrepression (CCR). InBacillus subtilis,CCR is main-ly mediated by the global regulator protein CcpAwhich was encoded byccpAgene[1]. It is therefore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relievingCCR ofBacillus subtilis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I…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对尖孢镰刀菌NC03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蛋白胨5 g/L,酵母膏6 g/L,NaH2PO43 g/L;橄榄油250 mL/L,吐温80 25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的摇瓶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84 h。经过优化后发酵液脂肪酶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1.3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3.0倍。  相似文献   

16.
无机盐对酵母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O4^3-、Mg^2 和Fe^2 对酵母菌细胞生长及麦角固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无机盐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促进酵母菌细胞生长,提高生物量,对麦角固醇的合成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0g/L的K2HPO4、1.5g/L的MgSO4和0.05g/L的FeSO4时,刺激麦角固醇合成作用最强,麦角固醇含量分别增加了39.7%、9.5%和35.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适于猴头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摇瓶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值为5.0,摇瓶装量为60mL/250mL,接种量15%,摇瓶培养最适碳氮源及其浓度分别为:可溶性淀粉3.5%,酵母膏3.5%。  相似文献   

18.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强聚硒酵母发酵罐扩大培养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发酵罐中最适发酵条件:麦芽汁1%,初始硒浓度为15μg/mL,在其发酵进入到对数生长期后再添加亚硒酸钠使之硒浓度达到25μg/mL,种子培养时间12 h,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8℃,通气量6 L/h,搅拌速度150 r/min,培养时间29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8.05 g/L,硒含量达到1 003.19μg/g。  相似文献   

19.
以饲料为原料筛选出一株既产乳酸又产芽孢的益生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命名为T-8。从培养基碳源、氮源、有机物浸出液、培养基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方面对菌株T-8展开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6 g/L、豆粕粉15 g/L、小麦麸皮浸出液60%、酵母粉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10 g/L,pH 5.0。以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最优培养基,在47℃的摇床中以200 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28 h,菌株T-8的细胞密度达到4.8×109 CFU/mL,芽孢率达到95.2%。本试验可为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饲用微生物菌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